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袁红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8
法治的基本法律特征包括;法治的价值基点-防止最坏的情况;法治是在国家权力相对性的理念基础上展开的;法治的基本要求-法的最高权威性;法治以人的社会性行为作为法律的界限;法治确认与人性一致的平等观;法治对国家权力的要求;国家权力的分化,国家权力的非个体意志化和公开化,法治要求法具备可预测性和可诉性。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重新探究政治、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对其研究,首先要重新梳理政治、法治与人治的概念及其制度性价值与限度。政治是通过获取和运用权力,对公共事务和利益进行分配的决策并使之实现的活动。法治和人治是当代政治统治和治理的两种核心方式。其中,现代政治是法治政治,需要进一步在法治的框架下合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人性缺陷。 相似文献
4.
论人治与法治(上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红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2
人治与法治是人作为价值观念存在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人治与法治的共性表现为,都要以法律这种普遍意志形式作为管理社会的基本方式,都强调依法行事;人治的基本法律特征包括个人意志至上性 ,法律的任意性,法律的不可测性,法律与未分化的国家权力同在等,人治的理论和实践在价值观念上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5.
罗本琦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7(3):10-12
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人治社会主义,苏联解体是人治社会主义的必然结局.苏联解体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启迪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普遍而坚定的法律信仰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策略.应当把法律信仰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迅速实现改革中心的转移,将我国改革的重心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并在改革方向、改革策略以及改革手段上做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汪彩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0-93
建国以后 ,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党没有充分发挥法的作用来治理国家 ,主要是依政策办事 ,甚至某些时期为人治。直到了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党的治国方略 ,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从依政策办事、人治向法治转变。这种转变集中表现在八二宪法的重新修订及其三次修正案中 ,其中八二宪法奠定了党依法治国方略的民主和法制基础 ,三次修正案逐步完善并最终确立了党的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我国,从人治方略到法治方略的转变,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张郃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39-41
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法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维护王权的绝对权威.现代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它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社会最高权威非人格化,其目的在于保护民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区分两种法制的不同,才能澄清思想混乱,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真意. 相似文献
9.
随着十八大法治主题的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法治思维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这一哲学原理所决定的。只有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个人和组织都能够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对错和处理各项事务的准绳,都能够运用理性的、逻辑化的法律规范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依法治国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法治中国才能够真正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张郃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7)
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法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维护王权的绝对权威。现代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它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社会最高权威非人格化,其目的在于保护民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区分两种法制的不同,才能澄清思想混乱,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真意。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中“物本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理论都建立在不同的人性假设上,但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不足。“能本管理”理论是学校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教师实施“能本管理”,建设“能本管理”的校园文化和管理机制,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决不能归结为人道主义,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人道主义形而上学传统的历史性超越。文章从历史观角度论述了二者之区别,揭示出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廓清道路。 相似文献
13.
日本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对政府提高行政能力的要求.电子政务使政府行政方式发生了变革,从而使产生于工业时代的现行行政法与信息时代政府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出现了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电子政务的推进对行政法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有必要借鉴参考国外电子政务的做法,以缩短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历程. 相似文献
14.
15.
重演律的哲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1-5
系统阐释"三大重演律"和三个推论,探索了重演律中的偶然和必然、个别和一般、对称与破缺、内环境与外环境等哲学问题,建立重演律方法论,特别是重演方法在模型与模拟、教学法以及文学艺术中的广泛应用的方法,利用重演方法阐明科学、文化、经济加速发展的机制与原理,以及落后国家、落后民族在较短时间赶上先进国家和先进民族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6.
行政权具有单方意志性、强制性、自我膨胀性、一元性的普遍有效性、优益性及裁量性。法治行政是法治的内在要求和建立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使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私法关系,保护学生权益,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梁艳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6):68-71
就《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在部分行为认定方面存在的竞合问题,分析了实践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区分标准,致使案件在行为界限的把握上比较困难,存在一方面将本应治安处罚的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另一方面又以罚代刑的现象。认为在处理《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竞合问题时,检察机关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准确把握行为性质,履行检察职权。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许可法》之听证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是《行政许可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制度是建立在“自然公正原则”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基础之上的一项重要的民主制度。《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扩大了行政许可听证的范围,并首次确立了“案卷排他原则”。这些创新性的规定是我国“依法行政”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数千年法律思想的长河中,"自然法"这一名称被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目的而运用。关于"法的本源"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导致了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最早也是发展最曲折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的诞生。回顾这一流派产生的初期,在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已经形成,并且在其哲学倾向上表现出了客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特点。通过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的精髓,辨证和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局限性,更加全面地看待其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