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RACE-PCR技术从半夏花序中克隆出半夏凝集素的全长cDNA,通过比较半夏同其他天南星科植物的凝集素基因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半夏凝集素基因编码一具有信号肽的前体蛋白,半夏凝集素同其他天南星科植物凝集素一样,为具有3个甘露糖专一结合盒的凝集素。  相似文献   

2.
葱莲凝集素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CCE-PCR技术从葱莲叶片中克隆出葱莲凝集素的全长cDNA,通过比较葱莲同其它石蒜科植物的凝集素基因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发现葱莲凝集素基因编码一具有信号肽的前体蛋白,葱莲凝集素同其它石蒜科植物凝集素一样为具有3个甘露糖专一结合盒的凝集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抗菌肽成熟肽的cDNA克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T-PCR、嵌套PCR(Nested PCR)和3’-RACE等方法,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到1种抗菌肽基因片段,称为中国对虾肽(Chp)基因。此基因片段长543bp,开读框共有156个碱基,编码52个氨基酸。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对应于凡那对虾抗菌肽成熟肽的序列,与其一致性为52-59%,相似性为61-73%,分子量为5652.4Da,理论等电点为9.76,带正点荷的氨基酸(Arg-Lys)为8个,不含带负电荷的氨基酸。上述这些特征(分子量较小,带正点荷)均为抗菌肽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中国石蒜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根尖为实验材料,对安徽境内石蒜属(Lycoris Herb.)中国石蒜(L.chinensis Traub.)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它的核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蒜的染色体数目为2n=16,为两型性核型,由6条V形大染色体、10条棒形(I)小染色体组成。按照Levan(1964)等的染色体分类标准,其染色体核型组成是2n=6m 10T,未见随体。它的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最短)为3.43,大于2、小于4;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0.625,大于0.51小于0.99,应属于Stebbins(1971)的“3B”型核型。  相似文献   

5.
石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石蒜属植物为东亚特有属,是一类兼具药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经济植物.本文对石蒜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包括染色体核型、形态分类、孢粉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并对石蒜属植物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石蒜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变性剂对黄花石蒜凝集素(Lycoris aurea agglutinin,简称LAA)凝血活性和分子构象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LAA具有较强的温度和酸碱度的耐受性,经过3种变性剂的处理都能使LAA分子构象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导致活性的丧失,浓度为6 mol/L的盐酸胍和脲,20 mmol/L的SDS可以使LAA完全丧失凝血活性,荧光光谱的变化表明了这种变性过程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的主要药用种属和其所含生物碱的多种药理作用.石蒜科植物含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最新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白血病、抗菌抗病毒以及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等药理活性.通过对其生物碱药理作用的归纳,为石蒜科植物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组具有MADS-box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在控制花器官的诱导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水稻广陆矮4号(Oryza sativa L.Guang-Lu—Ai No.4)幼穗总RNA为模板,根据MADS-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简并性引物。利用3′-RACE的方法获得了2个新的水稻花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分别命名为FDRMADS3和FDRMADS4;并利用5′-RACE的方法获得了该2个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包括完整的编码区,5′-UTR和3′-UTR.它们编码的蛋白质都具有典型的MADS-box结构域和半保守的K区,其与水稻中其他家族成员的MADS-box结构域同源性高达90%以上,这说明它们都是典型的MADS-box基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RT-PCR方法,从129小鼠脑组织中克隆到CgA基因cDNA5‘端部分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片段序列与文献中完全一致,以此片段为探针,从129小鼠基因组库中筛选获得阳性噬菌体1-1,克隆了CgA基因,并与文献中的小鼠Cg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加工番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的cDNA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工番茄87-5为材料,运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成功地将PG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到pGEM-T载体上,并利用酶切及PCR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1.
石蒜单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及体外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石蒜单染色体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方法。石蒜根尖经卡诺固定液固定后,再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处理,制得标本,在倒置显微镜下,用自制的毛细管针挑取目的的染色体。将分离的石蒜染色体放入0.2mLEppedorf管中,经蛋白酶K处理后,进行DOP-PCR扩增,获得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产物的长度大约为100-5000bp。此法为构建石蒜单染色体基因组库和筛选其特异性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石蒜(Lycoris radiata)种球的繁殖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人工切割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3个因素对石蒜子球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自然分球相比,人工切割繁殖可明显提高石蒜子球的繁殖系数,其中切片扦插法可获得较多数量的子球,但子球较小;茎盘刳取法正好相反;茎盘沟切法和伤心法获得子球的数量和质量都较高,可推广使用;(2)ASL、IBA和NAA的混合液对石蒜子球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GA3、2,4-D对石蒜子球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以500mg/L的ASL IBA NAA的混合液处理效果最好,800mg/L的次之,1000mg/L的最差。  相似文献   

13.
生长调节剂对石蒜无性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石蒜为材料,分别用GA3、NAA、2,4-D、6-BA对其进行浸球处理,以了解生长调节剂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长调节剂对石蒜的繁殖系数、球重和大小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150 mg/L NAA处理的种球其平均仔球数量最多,繁殖系数高达4.65;以50 mg/L GA3处理的仔球平均重量最重,达3.04 g,而2,4-D对石蒜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外源乙烯利、GA3和硼酸对石蒜生理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时,石蒜鳞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下降,150mg/L和200mg/L硼酸处理使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100~200mg/L乙烯利和GA3各处理使其叶内叶绿素含量提高;(2)乙烯利处理使.MI)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A3处理结果相反;(3)乙烯利和GA3处理时,叶片中内源GA。,IAA,ABA含量均有变化;硼酸处理时,叶内IAA,ABA含量随硼酸浓度增大逐渐增加,内源GA3含量变化不明显,ABA/GA3和ABA/IAA随乙烯利和硼酸浓度的加大而增高,GA3对ABA/IAA比值无显影响;(4)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和硼酸处理可使石蒜花期不同程度提前,外源GA3对其花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石蒜叶片微弱电波动信号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金属电极测定了石蒜叶的微弱电波信号,石蒜植物叶片微弱低频电波信号的变化区间是4-30μV,其低频信号随叶片基部向先端延伸而减弱,这种微弱信号随着植物叶片在空间的分布可构成叶片等电势线。  相似文献   

16.
基于POD同工酶对石蒜属种间和石蒜居群间进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蒜属(Lycoris)9个种和石蒜(L.radiata)16个居群的POD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石蒜属植物共显示出24条酶带(种间和居群间各12条),其中五条是特征酶带(种间和居群分别为3条和2条).(2)石蒜属9个种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具有两型核型结构(V型和I型)的7个种所组成:即中国石蒜L.chinensis、忽地笑L.aurea、长筒石蒜L.longituba、鹿葱L.squamigera、安徽石蒜L.anhuiensis、香石蒜L.incarnata、乳白石蒜L.albiflora;另一类由具单型核型结构(I型)的2个种所组成:即石蒜L.radiata、换锦花L.sprengeri.其中,中国石蒜和忽地笑亲缘关系最近,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相近.(3)石蒜POD同工酶变异比较丰富,与石蒜染色体核型和数量多样性相符.POD同工酶研究显示石蒜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同工酶变异分析可以作为探讨石蒜属种间亲缘关系和石蒜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石蒜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薄层层析-荧光测定法研究了石蒜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多胺与石蒜开花的关系.在花芽分化前期鳞茎内3种多胺的浓度是递增的,于6月初达到最大;在花芽分化后期,鳞茎内3种多胺的浓度是递减的.花期腐胺Put和精胺Spm含量迅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花后展叶期又有明显回升.整个发育过程中以Put的含量最高,变幅较大,而亚精胺Spd含量最少,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18.
石蒜中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石蒜属植物具有较大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本文对石蒜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热水浸提,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h,浸提液固比为50:1,浸提次数两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