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对492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普遍缺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可度。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信仰重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信仰重塑的若干途径: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灌输教育和渗透教育等相结合,坚持多样化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信仰重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信仰是塑造回族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的核心因素,是把握和理解回族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键所在。文章从中国回族伊斯兰教信仰的视角,通过对回族日常生活及其生活习俗阐述,客观分析其中的伊斯兰教信仰及其文化因素,加深对回族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的理解,揭示宗教性与民族性在这个民族共同体中同生共长、水乳交融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106-110
观音信仰在其不断的本土化过程中,逐渐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乃至民间民俗文化相适应,构成了中国社会中独特的观音信仰体系,其信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基于此,论文首先论述了观音信仰及其基本特征;其次,则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观音信仰的六种信仰方式做出了社会学视野下的具体分析;最后,将观音信仰放置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语境中,论述观音信仰如何实现从个人信仰到社会信仰的社会化机制建构,旨在揭示观音信仰及其文化内涵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构建出观音信仰及观音学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4.
世界三大宗教理论体系森严罗密,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伦理思想资源,在世界伦理思想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却日益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中:虚无、自私、缺乏责任、信仰缺失、价值体系崩溃等等.佛教伦理思想中的基本义理、戒律、超越、平等、慈悲等伦理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人更具有缓解危机、警示自醒的作用,对当代人确立安身立命的伦理原则和增强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三大宗教理论体系森严罗密,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伦理思想资源,在世界伦理思想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却日益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中:虚无、自私、缺乏责任、信仰缺失、价值体系崩溃等等。佛教伦理思想中的基本义理、戒律、超越、平等、慈悲等伦理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人更具有缓解危机、警示自醒的作用,对当代人确立安身立命的伦理原则和增强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析了中国缺失宗教信仰情怀的缘由,具体从文化、经济社会结构、政治等层面作了阐析,并简要透析了当代中国的信仰现状及未来信仰的构建可能。  相似文献   

7.
超越性道德精神引导人们向往个体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追求社会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直趋精神的崇高境界。在当代人类精神信仰及人格面临各种冲突的现实背景下,这种超越性道德精神是约束人类心底"阴影"过度张扬的本源性支配力量,也是消解当代信仰冲突的内在调节手段和优化国民人格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八一精神反映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内涵包括坚定信仰、奉献一切、永不言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勇于胜利、审时度势等革命品质.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弘扬八一精神,对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是非官方的信仰理念、行为习惯和制度化仪式的统一体,具有广泛参与性、空间地域性、多元分散性、自发制度性、民间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民间信仰是以生活和历史为基础的民众精神生活,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导民众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认知,也能促进民众自我组织和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青年宗教热居高不下。青年大学生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并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精神价值的走向。因此,分析宗教信仰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的创新发展,对中国哲学界乃至国外学术界影响深远。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求索精神,拼搏进取、不依傍他人的创新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使命精神,博采众长、严谨求是的治学精神,热爱教育、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树人精神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精神构成了冯友兰精神的基本内涵。学习和弘扬冯友兰精神,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贯穿于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变迁的历史进程,生成于对新时代人民生活需要、民族复兴需求和人类文明要求的积极回应。高雅文明的文化生活和包容多样的文化形态,富足丰盈的情感生活和健康良好的社会心态,友善高尚的道德生活和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意义充盈的信仰生活和坚定团结的信仰共识,积极有为的政治生活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样态。着眼于人民精神生活和社会精神样态的发展空间,努力推进物质生活富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强化思想观念引领、巩固政策保障体系,有益于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助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之血脉.在新世纪新阶段,八一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契合在一起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八一精神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八一精神的主题;爱国主义是八一精神的核心;坚定信仰、敢为人先、听党指挥,是八一精神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在信仰、理想、学习和日常生活方面存在较多的令人关注的问题,如理想淡泊、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等。青年毛泽东则在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注重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品质、勤奋好学、追求至上精神等诸多方面堪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楷模。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向青年毛泽东学习,积极成才,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很大冲击,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危机,从五个方面冷静分析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强化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萍乡是中国赣傩的重要遗存地,不但保存众多的傩庙、傩面具,傩舞表演,而且在民间有很大的信仰人群。通过对萍乡石洞口傩文化的调查发现,傩神信仰在萍乡民众的精神生活层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具有整合乡村民众生活,增强乡民的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当今时代中国社会青年群体的精神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未来中国几十年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于当代青年群体精神生活的现状研究意义重大。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调研,将有助于把握当代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生活现状,为提升大学生群体精神生活的整体面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通过随机抽样对兰州大学2005级不同专业31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关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调查,数据用统计软件11.0分析;表明文科学生在宗教信仰、神灵崇拜、政治信仰上均值高于理科和医学类学生,医学类学生在国家主义信仰、生命信仰、金钱崇拜上均值高于理科和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在家庭崇拜上均值高于理科和医学类学生,文科、理科、医学类学生在民族信仰、家族信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时代语境、学术语境和学者问题意识的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趋向,提出当代中国民俗学正经历从学科身份确立到学术品质更新的过程,包含了传承经典和知识创新两大主题。首先评述中国民俗学界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性质的民俗学的主张;其次评述中国民俗学界有关田野民俗志的新学说;最后讨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们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它是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相结合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