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测定了298.15K KBph。在(CH3OH-H2O)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根据热力学原理求算了KBph4在此混合溶剂中的饱和摩尔活度系数,离子缔合度和缔合常数,及KBph4由水(H2O)至混合溶剂(CH3OH—H2O)的标准迁移Gibbs自由能,并对KBph4的热力学性质随混合溶剂组成(x)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应用固态膜铜离子选择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测定了288.15、298.15、308.15、318.15K时铜(Ⅱ)—甘氨酸在纯水及含18.18%、31.94%(w/w)1,2-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配合物的一级稳定常数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函数,计算了配合物从纯水到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迁移热力学函数和一级介质效应。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水混合溶剂中Mg/Al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液体-水为混合溶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g/Al水滑石,借助XRD、SEM、TG、N2吸附-脱附、红外等技术对产物的晶相、晶体相貌特征、热稳定性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水混合溶剂中可生成具有良好晶型和热稳定性的水滑石,并且与纯水相比,离子液体-水混合溶剂中制备的水滑石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窄的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电位pH法测定了在20.0±0.1℃温度下以NaNO_3为支持电解质,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Tiron的酸解离常数并考察了该常数随溶液离子强度和溶剂组成的变化规律,溶液的离子强度变化范围为I=0.1-4.0mol dm~(-3)。混合溶剂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0,5,15,25,35和50wt%。用基于Pitzer方程式的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了各种不同组成的混合溶剂中酸的热力学解离常数。该常数的对数值logK_0与混合溶剂中有机组分摩尔分数X以及混合溶剂介电常数D遵从下列经验关系: logK_0=k_x X+C_1 logK_0=k_D 1/D+C_2式中k_x,k_D,C_1和C_2皆为经验常数。  相似文献   

5.
对于盐酸在有机物-水混合溶剂中活度系数的研究,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所研究的体系有水与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二氧六环、二甲基(石亚)砜、丙烯碳酸酯、苯酚、四甲基脲等混合溶剂.用银-氯化银电极和氢电极进行测定,获得了十分精确的电动势数据及其相应的热力学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溶剂的极性,溶剂中加入非极性物质及加入含共同离子或非共同离子的盐类时对叔丁基氯水解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293±0.K时以NaClO_4为支持电解质、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变色酸(CTS:3,6-二磺酸钠-1,8-二羟基萘酚)的解离常数,并考察了该常数随溶液离子强度和溶剂组成的变化规律。溶液离子强度的变化范围为I=0.1~4.0moLdm-3,溶剂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数为0-50%。用基于Pitzer方程的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了各种不同组成的混合溶剂中酸的热力学解离常数发现该常数的对数值lgK_0与混合溶剂中有机组分的摩尔分数(x)及混合溶剂的介电常数(D)遵守下列经验公式:式中K_x、K_D、C_1和C_2皆为经验常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定标粒子理论计算了NaCl、NaBr、NaI、KCl、KBr及KI等6种电解质在一系列浓度的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化自由能,并对混合溶剂条件下离子的选择性溶剂化问题进行了修正,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离子液体是全新的绿色溶剂体系被称为"未来的绿色设计者溶剂"。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在众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而引起广泛的关注。离子液体在分离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相平衡等热力学数据缺乏。叙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的相平衡,总结了这些混合物相行为的基本热力学规律以及对萃取分离过程的指导作用。结合研究工作,概述了相平衡与离子液体的关系,意在为离子液体的应用提供信息和数据。同时,对离子液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导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二肽-水混合溶剂中的电导率,计算得到CTAB在这些体系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化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二肽-水混合溶剂中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受温度和加入的二肽浓度的影响.二肽的存在增加了CTAB的表面活性,使其临界胶束浓度减小;胶束化过程的自由能变ΔGom均为负值,表明CTAB在二肽-水混合溶剂中的胶束化过程是自发进行的;ΔHom对自由能变ΔGom的贡献相对于(-TΔSom)对自由能变ΔGom的贡献小很多,胶束化过程为熵驱动过程,且存在焓-熵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恒定不同离子强度下,混合溶剂中溴酚蓝的具有等级收点的吸收谱图。利用外推法和多项式拟合法,确定了溴酚蓝的热力学解离常数K~o,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混合溶剂对溴酚蓝吸收谱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可设计溶剂和功能电解质,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分离技术、先进材料制备、电化学研究等方面^[1,2],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含离子液体的混合体系中,除了离子液体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外,阴、阳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决定离子液体性质的重要因素.而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的溶剂化行为可显著影响离子液体在催化和反应过程中的活性.因此,更深层次地研究离子液体阴离子的溶剂化,明确阴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导法测定了298.15 K时四苯硼钠(NaBPh4)、四丁基溴化铵(NBu4 Br)和溴化钠(NaBr)在二肽-水混合溶剂中的电导率,进而计算得到了3种电解质在这些体系中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及其组成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归一化walden值R和Stokes半径.结果表明,3种电解质在二肽一水混合溶剂中的极限摩尔电导率随二肽-水溶液中肽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混合溶剂微观黏度的增加和电解质被肽优先溶剂化引起的.在结构性强的肽水溶液中,结构破坏性离子Na+和Br-比结构促进性离子BPh-4和NBu4+有较大的R值,且Na+和Br-的stokes半径随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幅度较小,说明在二肽-水混合溶剂中,BP4-和NB4+被溶剂化的程度更大,离子在溶剂中的行为主要受溶剂结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铅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乙醇-水混合溶剂中Pb-NO_3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证明,铅和硝酸根可以形成PbNO_3~+和Pb(NO_3)_2两种配合物。所计算的热力学稳定常数表明溶剂中乙醇含量直到76%(w/w)lgβ_i°-1/ε都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对氨基苯酚在水、乙醇和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将水中溶解度的实测值与文献值进行了比较,符合良好。用溶解度模型和S-H活度系数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了模型计算所需要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lij,建立了计算对氨基苯酚溶解度的热力学模型,回归及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该模型可对较高温度下对氨基苯酚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柔性石墨烯在水溶液中剥离的热力学机制。为了表征石墨烯与水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石墨烯周围水溶剂的结构性质;通过施加外力的方法剥离石墨模型中最外层的石墨烯,计算剥离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并对剥离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以及石墨烯周围水溶剂结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剥离石墨烯需要克服一定的能垒;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自由能能垒的大小,溶剂诱导的贡献对剥离起到促进作用;受限区域内的水溶剂分子对剥离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278.15~318.15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Ag-AgCl电极在10和20wt%异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标准电极电势,根据Pitzer理论计算和讨论了HCl在混合溶剂中的平均活度系数和电离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金属缓冲溶液中离子选择电极响应曲线平移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同时,研究了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铅离子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在乙醇浓度为20;35;50wt%的乙醇水溶剂中(离子强度0.1)用这个方法测得Pb-NTA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对数值1gK分别为12.3,12.6,13.3。这些数值表明1g K-1/ε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醛酮在离子液体[bmim]Br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体系中的还原反应,以离子液体[bmim]Br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反应介质能有效促进醛酮的硼氢化钠还原.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条件温和、产率高、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离子液体凭借其自身的优点被人们称作"可设计型溶剂".文章利用偏光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考察了三嵌段聚合物P123在离子液体与水形成的双极性混合溶剂中的相行为,并对所形成的有序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