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粒子世界     
《粒子世界》一文是李政道教授在杰西和约翰·丹兹讲座上的讲演的下半部分(其上半部分《对称和不对称》已发表在本刊上期)。细细研读此文,你定能领略到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粒子世界的奇异景象。李教授把一个个高深的理论物理问题,阐释得通俗易懂,说明他极善于将艰深的理论课题科普化。记得钱学森教授曾提倡科学家不仅能写专业论文,而且还能写科普文章。李政道教授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位典范。  相似文献   

2.
安瑞 《科学通报》2015,(7):613-615
<正>从2012年起,《科学通报》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对当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诺奖"),从专业研究和科学传播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并编辑出版了"解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系列专题,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2014年末,本刊编委、西藏大学校长助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带着对我国科学家早日获奖的期盼,围绕诺奖这一话题,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他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杨振宁教授是本刊的老作者和老朋友了.多年来,他对本刊十分关心,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本文的两位作者与杨教授都有一定的交往,虽说文章只记述了有关杨教授的几件事,但从中我们已足可见到杨教授的为人,治学态度和主要学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年科技工作者洪国藩赴英国期间,在两次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桑格教授的指导下,创造了测定核酸分子结构的新方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洪国藩同志在这方面作出的新贡献,本刊访问了他,请他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洪国藩同志的谈话。  相似文献   

5.
钱三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对我国科学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钱教授也是本刊的老作者、老朋友,早在12年前,在本刊的创刊号上,首篇文章就是他对当代科学发展的精辟见解和展望,及对本刊的热情指导和期望。但是,长期以来,关于他的生平和功绩,外界知之甚少。本期刊出的《在约里奥-居里实验室的十年——记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介绍了他30至40年代在法国约里奥-居里实验室工作学习期间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以及他在这期间对原子物理学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0,(10):24-25
一个人在自己的求学年代能先后得到两位院士科学家的悉心指导应该是非常幸运的,而在学有所成后能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有所偏离但和社会发展最急需的课题,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就更难能可贵了。我上周刚刚接触到的93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者、现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由才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尊敬的学者。赵由才属于那种现在已经不多见的学者型专家,提示这一点的不光是他的清秀、儒雅的外表、说话时的神态,更有他这些年发表的好几本著作、十几篇论文、考察报告等。 赵由才1…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上卓著声誉的我国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教授最近不幸去世。为纪念他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贡献,著名作家王若望为本刊撰写了《黄鸣龙的光辉道路》一文。这也是本刊刊登的第一篇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文章。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科学家谁是第一个科学家呢?虽然牛顿是众所公认的名垂不朽的最伟大科学家,但他不是第一个科学家.牛顿也从未把他自己看作是科学家,这是因为,他不可能使用他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6日去世的萨尔瓦多·E·卢里亚(Salvado E.Luria)是将细菌、细菌病毒及噬菌体引入到对基因本质的研究前沿的科学家.生于意大利都灵的卢里亚一开始接受的是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并选择放射学作为自己的研究专业.几年的军队服役期后,他前往罗马,并先后在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和E.阿玛第(E.Amaldi)  相似文献   

10.
本刊兼职编辑杨维廉同志今年7月16日因病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令我们编辑部全体同志十分沉痛.杨维廉同志是《世界科学译刊》(本刊的前身)创刊、初期建设的筹划人之一,他积极开拓杂志与国内外科学界的联系,他和其他同志对国内一些科学家的采访文章受到科学界好评;在与国外的联系上,他先后代表本刊与《科学美国人》、《宇宙》(德)、《研究》(法)等国际知名科学杂志建立了杂志交换关系.其后,他一直参与本刊的审稿、组稿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月中旬,在上海基础研究工作会议和高新科技产业化会议召开前夕,本刊编辑约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科技功臣李戴平先生,以下是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问:近期国内媒介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的必然需求,屯是国力能否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之一。然而对这样一个不争的方针实行起来往往就打折扣。李教授,作为一名长期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第一线工作的科学家,您怎么来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问的关系?另外,根据我们的国情,七。何才能在有限的领域做出…  相似文献   

12.
<正>一道由藜麦、虾仁、芝麻、葡萄柚果冻和香草组成的佳肴克里斯托弗·拉夫尔(Christophe Lavelle)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生物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基因组在细胞核内的行为研究,但同时他又喜爱美食,用烹饪的方法教授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美食学。他的学生是对科学有着广泛兴趣的在校学生和专业厨师。《科学家》杂志不久前与拉夫尔取得了联系,他解答了如何用烹饪的方法教授生物物理学的。Q:您当初怎么会对生物物理学、表观遗传学和食品科学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张益是1993年作为兰州大学生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当时他主要是跟着李民乾老师作一些与物理学和生物学交叉的研究课题.李民乾教授是他那一代中国实验物理学家中最早关注并投身于纳米科技研究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开始于2014年1月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I0DP349航次,是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春峰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联合担任此航次首席科学家,12位中国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八月,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再次邀请《文汇报》高级记者姚诗煌前往欧洲核子中心访问,并就阿尔法磁谱仪的实验意义、目前的探测情况、宇宙中究竟会不会存在反物质世界,以及对诺贝尔奖的评价和他自己的研究心路、对年轻科学家的建议等,与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本刊特发表这篇访谈,以飨读者。●宇宙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而我们的实验是一个很大的实验,目的是将整个宇宙找一遍,一直找到接近宇宙边缘的地方,看看有没有反物质组成的宇宙。所以说,这是以前没有人做过的。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天文系的办公楼座落在一个绿树环绕,环境幽雅的院子里.建筑物的两旁和中间隆起了三个高高的圆屋顶,那是学校的三座天文观察台.人们看到这几座天文台的时候,都不禁要怀着敬意,想起我国天文学界的一代学者,著名的戴文赛教授.去年4月30日,这位勤奋热诚的科学家不幸去世了.他的学生含着热泪把他的一分骨灰撒到了这天文台的屋顶上.他的学生是最理解他的.他生前为我国的天文事  相似文献   

17.
编后记     
时间生物学创始人佛·哈尔贝格教授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他在为本刊科学家论坛特约文章中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详尽地阐述了时间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和应用实践。举世瞩目的特大型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其持续时间之久、涉及学科之多、影响之广也是罕见的,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需要极严肃、认真地科学论证。辛文先生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工作亟需改进》一文全面、系统而坦率地指出了该工程亟需改进论证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盛顿大学文理学院院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E.M.韩磊教授特为本刊撰写了《弱电理论及字称破坏检验》一文。韩磊教授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把实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应从实验出发来检验理论。文章概括了多方面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原子体系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陈省身教授是当代著名数学家,他于今年夏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退休。本期发表的《从三角形到流形》是他最近的一篇著作,这是一篇以简炼的语言对几何学的历史发展作高度概括的文章。为了纪念他的退休,扬振宁教授特意从海外将他所节译A.韦依的《我的朋友——几何学家陈省身》一文惠寄本刊。现将二文一并刊出,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20.
到2016年10月13日,意大利科学家塔尤比已经知道自己主导的"扫描金字塔"项目方向正确.那一天,他与自己的团队和一个埃及学团队会晤,他的团队向后者介绍了他们在胡夫金字塔(也称吉萨大金字塔)的北表面发现的一个之前未知的洞室.虽然当时"扫描金字塔"项目才开展了短短12个月,但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