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了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提出了速度闭环、磁链开环的转差频率矢量控制设计方法.设计了速度模糊控制器,对电机在起动和负载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实现的直线感应电动机转差频率型矢量控制系统比PI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控制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芬 《科技信息》2010,(3):40-40,25
文中对目前应用于直线感应电机的控制方式进行了比较,对电机的法向力进行了分析,最终选择恒电流恒滑差频率控制作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直线感应电机的控制方式,消除法向力对列车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控制器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用于控制时可以不依赖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为实现对交流电机快速和精确控制,基于单神经元设计出用于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的自适应碰饺和转速控制器,利用神经元的自学习功能在线调节连接权重,实现自适应控制.并将此设计应用于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数字仿真实验表明此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可克服传统PID控制器在电机参数改变时控制性能差等不足,动态特性好,鲁捧性强.该设计结构简单,实际应用时易于实现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多相电机和三相电机的特点,建模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六相感应电机的转矩特性非常稳定,加入转矩电流限幅模块后,可以消除转矩波动,基本上实现了恒转矩启动。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感应电机开环速度控制法,在任一频率,它不但能使电机输出高的力矩,而且使稳态速度误差几乎等于零。该控制法是基于恒V/f模式,仅需要使用廉价的电流传感器通过测量定子电流就能补偿定子电阻压降和转差频率,通过仿真验证了提出这种新颖的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运用瞬时空间电压矢量理论研制的磁浮车直线电机牵引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非零空间电压矢量的输出,使电动机气隙磁通沿准圆形轨迹运行;通过对准圆形轨迹上的零电压矢量的控制,改变逆变器的平均电压和平均频率。为消除单边直线电机垂直力的影响,采用恒定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由8098单片机实现,并进行了电机小功率运行实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异步电动机在三电平逆变器供电下,其恒转矩区域运行时的特点,提出一种直接转矩复式控制技术.根据不同的运行速度,选用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进行线性组合,控制电机的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通过仿真研究,该方法既能优化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同时又有效抑制了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的偏离,提高了传动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电子式感应电机的软起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应电机采用传统的硬起动会给定子的转矩和电流带来较大冲击,故需研究电机的软起动过程.用混合变量改进方法建立感应电机模型,通过控制单元,在主电路拓扑的变化下,采用双向晶闸管控制高压电机软起动.该过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拟电机起动时定子电流和转矩变化情况.该过程启动电流小,起停过渡自然,节能效果好.通过调节启动转矩,启动中可以实现低速启动、频繁启动和软停止,而且损耗小,控制精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直线超声电机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理论建模困难,提出采用辨识方法建模. 首先分析了直线超声电机在不同驱动条件下的阶跃响应,提出将直线超声电机速度模型简化为带纯延迟的一阶惯性系统,驱动频率和相位差对电机动态参数的影响转化为所建模型时间常数、系统增益和延时间参数的变化. 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模型参数与驱动频率和相位差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直线超声电机的调频、调相控制非线性模型,为直线超声电机高精度控制提供了模型依据. 最后,通过比较直线超声电机阶跃响应的实测值与仿真值,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极距变化型长初级短次级直线感应电机,永磁体次级位于双边初级中,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待弹射物体,完成弹射加速任务。直线感应电机初级绕组线圈采用分段供电模式,提高电磁弹射过程能源利用率。仿真分析极距值对初级线圈绕组自感和互感参量影响。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析极距变化型直线感应电机磁场情况,为变极距直线感应电机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异步电动机自抗扰控制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自抗扰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并将自抗扰控制系统应用于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此控制方案不需要精确的电机模型就可以实现干扰补偿,使得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能够独立于异步电动机精确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研究,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较传统PID控制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一种全阶转子磁链观测器的仿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种全阶磁链观测器引用到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子磁场定向中,研究其运行时受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借鉴频率响应法,对比常见的电流模型磁链观测器和电压模型磁链观测器,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对电机参数变化下的磁链观测值进行拟合,得到其参数鲁棒性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全阶磁链观测器可以克服电机转子电阻变化的影响,减小电机定子电阻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感应电机定子磁场定向时,定子磁链和定子q轴电流没有完全解耦这一问题,提出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的定子磁场控制方法。建立关于定子磁链和定子电流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利用线性跟踪微分器对目标定子磁链安排过渡过程,从而改善闭环控制中“快”与“准”的矛盾。建立并联型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替代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实际磁链与q轴电流耦合部分进行观测。在目标磁链闭环控制环节对观测的耦合部分实施补偿,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仿真试验对比该方法与传统ADRC和解耦器控制方法时定子磁链的稳定性和电机转速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化了矢量控制系统结构,提高了定子磁链控制的稳定性,确保电机运行过程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网络化感应电机控制中的干扰抑制问题,提出了感应电机网络化鲁棒控制模型。该模型运用直接反馈化方法将具有强非线性的感应电机数学模型线性化,然后引入具有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通过设定最大网络时延,并运用矩阵不等式等方法,给出了系统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和状态反馈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鲁棒控制策略动态性能优于具有时延的比例微分积分控制(PID)方法,能够对转子电阻参数摄动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5.
传统PID控制本质上是一种线性控制,其自适应性及鲁棒性相对较差,不能实现高性能的控制.为了解决传统矿井电机车电阻调速时效率低、动静态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SP的直流斩波调速系统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DSP 的数据处理能力,在线检测电机转速,通过模糊控制选择自整定PID参数,对PWM开关器件的占空比加以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矿井电机车调速系统中,模糊控制的调速系统动静态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调速系统,系统抗干扰性强,满足直流电机车调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对直线感应电动机的控制不完善、开发成本大的问题,论述了对直线感应电动机进行SCALAR控制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并且利用SPWM发生芯片SA4828配合单片机AT89C52实现了SCALAR控制,同时将OPTSPWM脉宽调制技术引入变频电源的设计当中。通过对新型变频电源的开发,既使直线感应电动机达到了工业现场的控制要求,也为以后三相直线感应电动机的变频控制拓宽了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针对感应电动机转子磁链的观测问题,根据有限时间理论,在建立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将定子电流和转子磁链作为系统状态,确定了感应电动机的状态方程,设计了有限时间观测器.此外,令观测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一个给定的界,进一步收敛到零,由此实现了对磁链状态的观测.最后,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状态观测器的增益值,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实现了磁链的有限时间观测,进一步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五相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电压矢量选取与优化相比三相电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为有效对其进行调速控制,详细分析了五相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空间电压矢量,提出了一套无速度传感器调速控制方案.在控制系统中,对定子电阻进行了在线辨识,以提高磁通观测精度,然后以定子电流定向,推导出一套速度辨识算法,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速度估计精度并且易于实施.最后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案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是可行的.图8,表2,参1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直线电机的动态响应性能,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使电机稳定运行,基于预测控制理论,设计了适用于直线电机速度环控制的动态矩阵控制器,将传统的直线电机三闭环控制系统中的速度环PID控制器替换为动态矩阵控制器,并分别搭建基于PID速度控制器和动态矩阵速度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三闭环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给控制系统施加阶跃信号,并进行突加负载和突减负载的仿真,将2种控制器控制下的系统响应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当速度环采用动态矩阵控制后电机的响应速度更快,超调更小,使电机速度更快达到稳定。改进后的速度环控制器提高了直线电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改善了直线电机的动态响应性能,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有利于电机在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