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止无功发生器直流侧电压对无功补偿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设计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直流侧电压,分析了直流侧电压的取值对补偿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直流侧电压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输出的无功电流设计完全补偿无功功率时所需的直流侧电压理论最小值,当直流侧电压小于理论最小值时,在正弦调制方法和非正弦调制方法下,分别通过功率因数和谐波电流设计直流侧电压,并且定量分析了在非正弦调制方法下保证电源基波功率因数为1时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值.与工程应用中通过工程经验或者通过仿真来设计直流侧电压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定量地设计直流侧电压,减小了直流侧电压设计的盲目性.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先进的高压侧电压控制改善电压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了一种通过为常规发电机励磁系统增加补偿控制的先进的高压侧电压控制(HSVC). 介绍了HSVC的原理、特性和优点.与常规的励磁控制方法相比,采用HSVC能够控制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给定值,维持输电系统在较高的电压水平. HSVC可以显著地改善电压稳定性,其某些性能优于静止无功补偿器.不同于以往的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 HSVC的实现不需要从升压变压器高压侧反馈任何信号,所以实现方便并经济.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高压输电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与此同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系统的稳定性,其不仅直接影响着高压输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对于工业生产用电以及实际的用电工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主要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系统准稳态模型解析故障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无功的时域变化规律, 并通过仿真深入分析其动态变化幅值和时间特性. 通过对比分析考虑直流影响和不考虑 直流影响两种情况,阐述了故障后直流系统无功动态对感应电动机无功恢复产生的延缓 效应,揭示了直流系统无功动态影响暂态电压稳定的机理和途径. 最后提出以感应电动机 临界滑差变化率作为评估直流系统对暂态电压稳定影响的指标,并结合南方电网实际系 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并联补偿技术(Parallel compensation technology)改变电网的阻抗特性、维持或控制节点电压、向电网注入或吸收无功/有功功率三个作用出发,采用临界稳定分析方法(Critical stability analysis),对没有和已有并联补偿的系统进行分析比较,证明并联补偿能够提高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性,对改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柔性直流输电采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PWM技术,是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它能弥补传统直流输电的部分缺陷,其发展十分迅速。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的系统结构、基本工作原理。讨论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电场的并网问题,分析了其与传统直流输电相比的技术优势,并介绍了丹麦的Tjaereborg海上风电工程。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VSC-HVDC)线路作为分区联络线的黑启动方案,对区域电网实施软启动和恢复过程进行了研究.VSC-HVDC良好的电压、频率控制特性使得黑启动过程快速且平稳,不发生涌流和暂态过电压.通过PSCAD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及数据分析, 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VSC-HVDC分区联络线黑启动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应用延拓法求解以风电场注入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及传输线路导纳为分岔参数的Hopf分岔点和两参数Hopf分岔边界方法, 分析了风电系统参数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及静止无功补偿器对Hopf分岔的控制作用.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无功功率是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主要参数, 静止无功补偿器可有效延迟Hopf分岔. 相似文献
9.
直流输电具有运行可靠、功率调节快和远距离输电经济的优势,但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电压不稳定的问题。针对直流输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交直流混合系统中静态电压的稳定性、暂态电压稳定性和基于分叉理论的稳定三方面,讨论了改善电压稳定的方法,以促进我国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