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复杂系统研究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简单讨论了对复杂系统及研究方法的一些认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人工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以计算手段研究复杂系统的设想。讨论的重点是基于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实验理论和人工与实验系统并举的平行系统决策分析方法 ,以及研究复杂系统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6):116-119
系统创新理论大量使用了进化论方法描述社会技术系统的转型动力和机制,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定进化论范式和进化论哲学。这主要体现在其从间断平衡进化、准进化、共同进化三个方面将传统的技术创新问题置于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在创新的进化模式、进化路径、进化动力、进化关联等问题上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进路,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大数据社会分析和社会模拟研究两种不同进路在方法论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大数据社会分析所面临的方法论挑战主要源于其所利用的数据通常并非为特定的研究问题而产生,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对很多研究者而言是一个"黑箱",这些都使其难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在社会模拟研究中,无论是将模型视为一种思想实验,还是追求对现实的仿真,抑或兼顾模型的真实性与简洁性,模型的有效性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认为,应对这些挑战的主要途径包括挖掘计算社会科学自身的潜力、加强计算社会科学与传统社会科学的结合以及加强计算社会科学不同进路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面向计算系统的虚拟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分类描述了虚拟化技术的现状,探讨了虚拟化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挑战:虚拟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多计算系统虚拟化、用户使用环境的虚拟化、虚拟化系统的安全可信、虚拟计算系统性能评测的理论与方法等。最后介绍了973计划项目“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先决条件,对西方技术发展的社会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提出了西方技术社会管理理论经过了多向发展模式、人操作子理论、操作子网络理论、技术-社会协作关系理论、P-T-P理论、Ⅳ.R关系理论等发展过程的观点。作者认为,技术与科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物化”性,因此,上述这些理论不是一些学者所认为的纯学理的技术-社会关系论或技术论范畴,而是具有明确操作意义的社会管理理论和方法。人们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对技术进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从而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社会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系统复杂性与社会科学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既是物质的又是思想的.社会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系统和思想系统组成.社会的复杂性源自社会物质系统和社会思想系统中同层次和不同层次间的相互作用.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有三:对物质社会的考察;对思想社会的考察和对物质社会与思想社会关系的考察.社会科学方法是实证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人文学方法两者有机的结合.以层次论为基础的现代复杂性理论给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李永胜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2):109-109,112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10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去年10月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着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取得了许多建设性成果,深化了复杂性研究。现就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理论创新的秘诀之一,就是不同的理论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智能。后现代地理学的问世也有它得以产生的知识背景和逻辑。在方法论上,主要表现为在批判现代地理学的基础上突出重构空间的辩证法;站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相统一的高度来构筑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创造和生产人文空间和社会空间。主张从多元空间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地理学中的时间化和空间化;将空间理论与社会过程和人类作用重新连接。利用解构和重建的思维方式,解读世界新都市洛杉矶是如何从现代城市一步步演变为后现代城市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计算的兴起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计算与理论及实验相并列,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活动的第三种手段.为把信息和数据变成知识,从而探索科学未知,促进技术创新,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计算将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科学计算正在向大规模和高性能发展,要达到"全物理、全系统、三维、高分辨、高逼真"的数值模拟,发展高效的计算方法与发展高性能的计算机同等重要.大规模计算提出的世界性难题已形成科学计算的学科前沿.求解由实际问题得到的复杂的偏微分方程不仅计算规模大,更由于非线性、多尺度、长时间、不适定、多区域、高病态等特点使计算格外困难.现有的算法远不能满足需求,这正是本项目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基础研究,将以针对国家目标在环境、材料、能源等领域选择的几个挑战性的大规模计算问题为主攻方向,应用科学计算这一研究手段,为高新技术及前沿学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新的研究途径.本项目将重点研究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所必需的高性能计算方法,并利用我国已有和将发展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为测试和实现平台,解决几个有实际背景的大规模科学计算问题.本项目设置了复杂流动的高精度数值模拟,物质性质机理的多尺度计算研究,油藏模拟与波动问题及其反问题计算,基础计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大规模计算软件系统的理论和实施等5个课题.自项目实施以来这些课题的研究工作都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绿色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运用"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阐述绿色技术的社会形成的三条路径,即社会建构路径、系统方法路径、行动者网络路径。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技术创新,应突破传统创新理论和传统的技术—社会分析框架,视社会创新与绿色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编织技术与社会的"无缝之网",为绿色技术的发展开辟一条崭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种以"预测加工"为核心的社会认知观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其基本主张为:社会认知过程就是两个大脑之间持续进行双向预测,实现错误预测最小化并最终达致某种动态耦合的过程.一方面,这种新兴的预测理论在脑与神经科学层面澄清了关于社会感知的机制问题;但另一方面,它还不能构成对社会认知的完备解释,因为社会认知作为一个异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技术的社会控制体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技术的发展既能带来正面效应,又能带来负面效应.为了减少负面效应的产生,有必要对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舆论控制和教育控制四种形式,要做到合理有效地控制技术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2):18-21
随着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哲学社科领域国际交流日益深化,术语也逐渐出现多语种表现形式。为了促进术语使用处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增强哲学社科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提升英文文献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研究了英汉双向哲学社科术语词典系统的构建方法,并基于B/S架构实现了一个"哲译通"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4.
"社会-技术互动网络"(STIN)模型为分析纯电子期刊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概念工具。根据STIN模型,纯电子期刊的形成就是一个由新技术为一方,与由读者、作者、编者、出版者等构成的另一方之间展开的复杂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构和生成了纯电子期刊这个技术产品。这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可行性和相对优势,还要受制于技术所嵌入的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中经济的、社会的、政策的和观念层面的诸要素之间围绕技术而进行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15.
广义的技术社会建构论主张技术建构于社会。作为异质性社会因素之一的法律,在技术或技术活动的社会建构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技术生产、技术使用、技术转移是技术活动法律建构的三重路径。总体的强制性、历时的演化性、结构的差异性,是技术活动的法律建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技术是社会主体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解决社会矛盾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统一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人和社会技术的关系问题与人和自然技术的关系问题同样重要,都是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潮,而元代实堪称为其顶峰。文章探讨了元代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及其与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元代科技发展起伏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主体是与作为客体的技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以对方的存在为存在基础的一对哲学范畴.技术主体是在技术产生、发展、应用和完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的角色.技术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展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动,通过与人和社会的互动,社会地建构了技术,同时人也在根据由自身推动的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塑造和建构着人类自身,并被多种社会因子所建构.这种建构从本质上表现为历史性、社会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We consider processes of emergence with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Information Loss principle and the concepts of (1) systems conserving information; (2) systems compressing information; and (3) systems amplifying information. We deal with the supposed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emergence and computability tout-court. We distinguish between computational emergence, when computation acquires properties, and emergent computation, when computation emerges as a property. The focus is on emergence processes occurring within computational processes. Violations of Turing-computability such as non-explicitness and incompleteness are intended to represent partially the properties of phenomenological emergence, such as logical openness, given by the observer’s cognitive role; structural dynamics where change regards rules rather than only values; and multi-modelling where multiple non-equivalent models are required to model such structural dynamics. In this way, we validate, from an epistemological viewpoint, models and simulations of phenomenological emergence wher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constitutes the natural, analogical non-Turing computation which a cognitive complex system can reproduce through learning. Reproducibility through learning is different from Turing-like computational iter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open a new, non-reductionis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ergence and compu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缺失的制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之所以会去承担环境责任就在于企业受到正式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如果没有制度的制约,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度使用,环境严重恶化。在目前情况下,造成中国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很多,但根源在于制度安排的缺位,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促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以局部和谐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