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岳源 《科技信息》2009,(16):266-266,268
“综合绘画”是用“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来创作的绘画作品。“综合绘画”的材料媒介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它与绘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被艺术家们广泛而巧妙的应用。正确的选择、应用综合材料媒介,可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从而使艺术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原始美术都是与实用结合的,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征服欲望。西方艺术用科学的焦点透视自然,中国画家则以散漫的自由精神意识,主观散点透视,探求大自由神韵,追求无我境界。线条是东西方原始美术共用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发展,西方艺术家不断地追求空间感、体积感、在色彩泻染方面寻求表现力,而中国画进一步拓展线墨的艺术张力,逐步形成各不相同的绘画体系。主观的理性创造虽不直接具备自然科学的品格,却是达到艺术把握自然神韵的一种合理的审美方式。西画具象描绘的硕果,也为中国画家打开了广阔的艺术视野。中西方艺术家各自发现对方的创造价值,交融渗透是现代艺术大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3.
许翠 《科技信息》2012,(6):312-312
绘画作品的语言是指构成画面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的表现手段,色彩语言是其中一个基本因素,由于在绘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东西方绘画中都备受关注。东方绘画以中国画(水墨画)为代表,西方绘画以西洋画(油画)为代表,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绘画在色彩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东西方绘画中色彩的差异,希望通过了解这些不同点,有利于在各自的发展中,互相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艺术品不是仅靠多种技法的熟练堆砌就可成就,它是艺术家对社会、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经深切体悟后,以手运心移其形似尚其骨气。因此,无论是陶瓷绘画,还是其他绘画形式,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绘画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技法到达了顶峰时期。现代主义绘画和传统艺术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现代主义在表现手法和思想上都学习和借鉴了传统绘画手段,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并给予创新。后现代主义艺术也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它强调主观的个人感受,使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对社会人类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材料影响着艺术家观念的变化,使艺术主题的审美感受符合艺术家思想内涵,运用材料的色彩、质感、肌理创作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运用材料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综合材料的运用增添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激发艺术家的灵感,该文着重论述材料由绘画载体到形式语言的转变,解放了创作思维的固有的有限表现形式,并使艺术语言在创作中表现出新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7.
电脑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在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绘画艺术在电脑技术影响下改变着以往的知识结构,艺术框架和思维模式,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演变,电脑技术使绘画艺术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和广阔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7,(1):66-67
吴亚文,字红墨,女,北京人,现为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创作员,副教授,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一级艺术委员,“著名国画艺术家”,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完会研究员,北京湖社画会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九洲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台湾中国艺术协会会员等。吴亚文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绘画艺术,经过多年的历练,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擅长中国画的山水,花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常平 《科技信息》2003,(5M):4-9
在杜尚的反艺术和其后的“泛艺术”流行的当代,仍然从事绘画这种艺术的人,是需要才能、智慧与毅力的,更需要有自主的人生观、艺术观。这样,他方能镇定自若、保持自我,并努力做到有所创造。徐彦洲便是这样的一个有着成熟的世界观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向虎  朱胜甲 《科技信息》2012,(18):36+39-36,39
装饰图案与装饰绘画都具有实用特征和艺术特征,对器物或环境起修饰、装扮的功效,艺术家基于自然形态,经过提炼、概括、夸张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形式感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装饰艺术语言,所以它们具有一致性;同时,装饰图案与装饰绘画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伴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1.
人的文化感知深刻地规定着人对自身的体验和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任何一种视觉艺术表现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都不可能被充分地理解和阐释。同样是对自然的描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代表着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在各自文化系统中培养出来的不同的视觉表现体系以及艺术背后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介于具象和抽象间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保罗·克利(PaulKlee)。从一个绘画爱好者成长为最富诗意的色彩造型大师。通过对保罗·克利艺术历程的分析,可知摹对创造性色彩艺术行为的理解进程:阐述了“艺术一自然一画家”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色彩”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三位著名油画家塑造的布拖彝族阿都人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术学、民俗学的视角,着重探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小华、程丛林、庞茂琨三位著名油画艺术家创作的布拖彝族题材画,以画家具体作品为依据,分析了不同画家眼里的布拖彝族人,同时,对画家先后不同时期所塑造的彝人形象、图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绘画已打破传统、单一的绘画写实样式风格,转而向多元、个性、自由、学术性发展。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  相似文献   

15.
鉴赏贯穿于绘画艺术创作过程的始终,因而艺术家的鉴赏力在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为鉴赏力是对再现到表现的提升,是对冲动到构思的提纯,是对修养变为水准的推进。由此可见,鉴赏力在绘画技术与实践、创作欲望与创作效率、艺术修养与创作水准之间发挥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色彩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油画是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也是一种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交融.自从油画引入我国以来,先后几代画家都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语言进行着有国画意味的中国油画的尝试和探索,并在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章结合油画进入中国的历史分析了中国油画民族色彩的成长过程与体现,预示了坚持中国油画的民族色彩性与特色,是中国油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绘画创作是通过真实、准确的形象塑造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绘画创作的过程是复杂而艰辛的,艺术家要想创作出真正优秀感人的绘画作品,就应当在生活中、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和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丘沺是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誉之为“笔精墨妙,技法超群”。他花鸟、山水、人物兼擅,尤以彩墨山水见长。作品自辟蹊径,构图新巧,诗书画印和谐结合,形成高雅明丽的画风,深受海内外艺术爱好者青睐。惜一生贫困漂泊,英年早逝。福建省美协原主席丁仃称他是“一颗埋藏已久的珠”。  相似文献   

19.
唐宋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与重要转折时期,其绘画也是瑰丽多姿。而文人是社会意识的代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中国绘画的社会主流审美情趣。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才完成了文人进入绘画主流审美意识的舞台。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变迁,山水画取代了人物画却在其后不远的北宋时代迎来了它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宋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导致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意识的高涨和价值观念的转换,长期以来以宗教绘画创作为主和一贯关注贵族人物题材的画家开始自觉地关注市井题材,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绘画除了延续辅助皇权“成教化、助人伦”的戒鉴作用外,更体现了庶族地主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愿望,迎合世俗的欣赏口味和心理要求,以愉悦心目、平淡天真的观赏倾向和情趣为重,显示出独有的文化活力和艺术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风俗画创作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