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常情况下,作家的创作动机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效果应是一致的,但也常有例外。本文以王绩的《野望》、无名氏的《白猿传》和毛氏父子修改后的《三国演义》为例,对作家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效果之间的变异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抗战后期,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畅销一时,重庆文艺界针对其色情成分和灰色的人生观展开批评,同时论及其流派特征与创作动机。其中李长之、邵子南多侧重于艺术分析和思想评价,何其芳则上升为政治批判。这次批评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上缺席已久。  相似文献   

3.
师陀的创作常被认为具有京派之风,但仔细考察师陀早年的生活经历和部分创作,可以发现师陀创作观念中具有浓郁的挥之不去的左翼情结。这主要体现在《谷》、《无名氏》及其它一些散见于报刊的杂文中。  相似文献   

4.
无名氏在1946年着手撰写《无名书》,小说提出的“星球哲学”与“地球农场”表现出鲜明的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在无名氏的《亚细亚狂人》里其实已经萌芽,它以跨国族同理心的形式展现在《露西亚之恋》和《狩》的章节之中。《亚细亚狂人》见证了无名氏作品中世界主义精神渐趋成熟的过程,是研究解读《无名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其生命大书《无名书》中,无名氏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西方和印度文化的精华,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以这样的文化建构,来阐释人类的“天命”,解决生命的终极追问。这种对超历史的生命永恒价值的追寻,使得无名氏作品的浪漫精神和20年代的崇尚激情的浪漫精神产生了质的区别,我称之为“神圣浪漫主义”。这样的神圣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使得《无名书》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了广博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的散文创作独树一帜,本文拟从其散文创作概况、艺术特征、散文思想及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粗浅研究.以便于更好地阅读和把握其散文,也求能为新世纪散文创作作出一点点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8.
对多媒体课件创作中比较容易出现的失误,如内容显得过于拼凑;形式过于花俏;教学目的不够明确等,以及在创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对多媒体的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有的署名姓,有的署作“无名氏”。作者的群体性和不确定性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特点。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特殊发展道路及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冷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肖邦的《E大调夜曲》(Op.62 No.2)为研究对象,对作品集中夜曲创作特点的总结性地位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对这部戏剧性夜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全面阐述了全曲的演奏要点。作为肖邦的晚期作品,这部夜曲集中体现了肖邦夜曲的典型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Wit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on-line electronic payment protocol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on line electronic payment protocol named ACSEPP: Anonymous. Convenient and Secure Electronic Payment Protocol. Its aim is to design a practical electronic payment protocol which is both secure and convenient. Without using PKLCA frame, it realized the anonymity of consumer and merchant, the convenient of handling, the low cost of maintenance and the securily.  相似文献   

12.
上海史研究是魏斐德教授后半生最下工夫的领域。上海三部曲、戴笠研究以及一批上海史论文,是他在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成就。他之所以钟情上海史,是因为研究这个领域有意义、有趣味、有特质、有资料。透过上海史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魏斐德后半生的治史方法,这就是"无法之法,乃为上法"。具体体现为,史料必求其极度翔实,叙述必求其周密生动,结论必求其圆通牢靠。他研究中国历史,熟悉中国历史,但采取开放的、多视角的态度,不将治史者的价值判断强加给读者,这恰恰是现代或后现代的史学特点。魏斐德是涵化了中西优秀史学传统的、有着当代开放精神的杰出史学家。  相似文献   

13.
直接匿名证言方案的实现机制与改进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直接匿名证言方案的实现机制,指出了使用直接匿名证言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匿名丧失、时间开销和跨域认证等,最后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为正在研究的新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袁毅是湖北近年出现的一名青年诗人,《爱的迷途》是他出版的第一部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诗集。在与当下诗歌创作现状保持同构视域的基础上,着重剖析袁毅诗歌创作的多重意蕴,全面考察诗人的创作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以及今后的创作提出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梦江先生一生坎坷,早年过着漂泊生活,但对学术研究有执着的追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永嘉学派研究专家.综观周先生对永嘉学派的研究,其贡献有三:1、开创了温州学者研究永嘉学派之先河,拓宽了温州古代地方史研究的范围;2、弘扬光大了永嘉学派的各种思想,奠定了永嘉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3、研究“事功”、应用“事功”,为当代温州经济发展寻求文化内源.周先生老当益壮,耕耘不止,其精神可佳,其人品可敬.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胡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平、学术总体定位、近代史和党史领域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已有研究还难称系统深入.胡绳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巨大的开拓空间,他在当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他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早年本着寻求精神之形上慰藉的解脱心态,治叔本华与尼采的纯粹哲学,但叔本华与尼采其人与其学的内在张力使得王氏转向康德,“人间”大义代表了王国维哲学探求的归宿。人与人的“之间”,构成了王国维理解与刻画自己的位置的思想出发点:经世致用不过是人乎人间之内,而解脱出世亦不过是出乎人间之外。对国家、民族病理与个人性情的日益深化的思考,促使王国维一度从哲学转向文学美术。但近代特殊的社会历史,不得不使得国维从个人之解脱转而进入在具体时空直面现实而有所承担,由此而有从文哲之学到晚岁经史之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哲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种影响普遍的看法,认为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是以单子论为其哲学背景的。通过对“单子”和无穷小量这两个概念的分析,说明这一看法是缺乏根据的。进而通过对莱布尼茨数学哲学观的简要评述,说明其数学工作和哲学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普遍文字”和“数理算法”,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单子与微分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