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穗冰 《广东科技》2006,(10):62-63
一、企业纳税会计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企业纳税筹划 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以收益最大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节税,但是,为节税而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否合法就非常关键。如果属于企业没有吃透政策,因此没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因会计核算方法问题,造成多提、多交税款,企业就会受损失:如果企业采取避税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偷税逃税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三、对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利用转让定价避税行为的治理 目前,在我国涉外税收中,外国跨国公司运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大大损害了我国的税收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外商企业不正当的经营行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没有提出过避税和反避税的概念,更缺乏专门的研究,再加上在现行的税法中反避税条款也显得不足,这样,在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普遍避税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反避税的行动就显得十分被动,因此,有必要对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利用转让定价避税行为的治理问题进行专  相似文献   

3.
温晓红 《科技资讯》2006,(27):222-222
通过税收筹划合理避税尽管还是个新事物,但他一进入市场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利益。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人员称,跨国公司每年”避税”达几百亿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内经营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通过税收筹划合理避税现象将越来越普遍。税收筹划是在顺应税法意图、完全不违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纳税方案时进行的优化选择,实现缴纳最少的税款,已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称为节税;而避税则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合法的手段,通过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安排尽量减少纳税税额。前提是,形式上符合税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合理避税的定义、意义和特征出发,详细的描述了企业合理避税的依据以及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并就我国开发企业常用的一些避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举例分析,探讨企业如何合理避税,利用各种手段提高综合收益,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艳花 《创新科技》2007,(10):50-51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是国家机器开动的源动力。在获取最大利益本能的驱使下,人们想方设法不交、少交税款,故偷逃税款与税收相伴而生。但随着社会法治程度的提高,偷税逃税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避税即如何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对个人或企业事务的人为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来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了。  相似文献   

6.
小型工程承包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手段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小型工程承包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本文从现代经营管理的思想观念、现代经营管理的组织要求、现代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现代经营管理的手段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合理避税筹划的文章。于是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合理避税筹划的重点。何况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8.
以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避税的经济后果出发,探讨了避税程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避税程度与审计质量呈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在保守型避税企业,避税程度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在激进型避税企业,避税程度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保守型避税企业,法律环境能够弱化避税程度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关系,而产权性质并不会对避税程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产生影响。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避税与审计质量相关内容的研究,同时也为审计师执业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对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竞争与经营新时代的我国来说,研究转让定价避税方法,具有下列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是可为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利用好转让定价避税方法提供具体的指导;其二是可为我国政府对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行为的治理提供帮助。本文将依次阐明三个问题:(1)转让定价方法及它对一国税负的影响,(2)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利用好转让定价避税法,(3)对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行为的治理。 一、转让定价方法及它对一国税负的影响 所谓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的一个部门与另一个  相似文献   

10.
刘晨曦  周舫 《科技资讯》2010,(28):240-241
电子商务的普及是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商务可将一次交易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的虚拟化、无形化、无纸化,使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和隐匿性等特点,使企业的贸易活动往往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经营场所等有形机构来完成,进而买卖双方更容易隐匿或取消固定经营地点,使税务的审计和征管难度加大,国际避税的问题也日益加剧,给税收征管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从而造成国家的税款大量流失。因此,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现行税制,以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基础,坚持税收公平、中立性原则,并在不阻碍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征管机制的具体内容,以加强税收征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利用经济法则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但仅靠合同管理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合同签定、履行、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自身职能的限制,就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介入,财务监督就能很好的履行这些职能.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中国西部科技》2004,(8):95-96,82
随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改革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下面就企业的目标管理,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设计管理与企业品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是研究在现代企业中,设计管理和品牌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将二者结合起来,有效的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谋求企业长远的竞争优势,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买美国国债五年赚6亿美元苹果以及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避税已经算不上新闻,但令人震惊的是,美国纳税人反而需要为此买单。据悉,苹果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将大部分海外营收转回国内,不仅不需要交一分税款,过去五年间还借此获得了至少6亿美元利息收入。多年来,苹果公司已然成为美国跨国公司海外避税的典型机构。尽管此举非议颇多,人们还是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美国政府付出了超过5亿美元帮助苹果避税。苹果依靠美国纷繁复杂税法的一些免除条例实现了避税。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将其大部分海外营收以无税的方式转回美国境内——部分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财政部过去五年间至少向苹果支付了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管理不但是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方式,更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本保障。我国虽然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该文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作为切入点,概述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建筑企业的管理中,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经营是建筑企业制定的目标,而管理则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目标的实现。抓好现代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施工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企业素质管理,对整个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广义的税收筹划是节税、避税和税负转嫁的综合体。广义的避税包括合理合法的节税和不合理但非法的避税;狭义的避税仅指不合理但非为法的避税行为,也称税收规避。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而利用关联企业转移利润,规避税收,是企业减轻税收负担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内资关联企业转移利润,必然引起税务主管部门的注意而加以的监控与管理,这必然要求企业在管理中对此进行规范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不断变化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化,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支强有力的经营管理队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反而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文章就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阐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其目的,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指出我国企业要适应新的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进行企业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及管理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20.
搞好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管理是关键.基础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着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局,是基础管理的核心.本文就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及如何实现作了简要的阐述,以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