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们在安装软件时常常会看到一份"许可协议",假如不选中"同意协议"的操作,则无法继续安装、使用该软件。本文拟就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MICROSOFT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从格式合同的视角作一解读,分析点击合同的有效性和法律后果,以保护软件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中有关电子控制和电子自助的法律制度,及其是如何加强对交易中信息提供方的保护的。电子控制是指计算机信息交易中"许可方"依照合同约定设置并利用自动限制措施限制被许可方对合同项下的信息进行越权使用的法律制度;电子自助是指计算机信息交易合同中"许可方"以电子手段行使信息占有权和阻止权进行救济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协议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涉外法律选择协议本身的成立、效力及法律适用问题,各国立法及学理研究涉及不多。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日益完善的今天,有必要对法律选择协议加以研究。文章从法律选择协议的起源、表现形式、法律特征、成立、效力及法律冲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主张依合同价值原则来解决法律选择协议成立和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浙江省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个领域都有较大发展。其中,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增长速度和绝对量均列全国首位。深入分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结构与数量变化,对于进一步完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管理办法》,积极引导专利技术的创造与运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议合同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除制度是一项很灵活的制度,两大法系中各国合同解除制度构造各异,我国《合同法》以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为共同的逻辑起点构建合同解除制度,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陈文旭 《科技资讯》2010,(20):144-144
工程造价是施工合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搞好施工合同管理首先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施工合同的签订为项目管理提供了管理对象,并因此成为全过程施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施工合同的签订依据的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合同法》以及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等。但依据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等还不能够完全地、及时地调解施工合同各主体之间利益的不对等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发、承包双方对工程造价的认定过程反复繁长;另一方面表现在屡禁不止的工程质量事故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同法》是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借鉴与承接。然而,鉴于国情的特殊性及公约本身的折衷性,两者在适用过程中存在诸如国内法与国际条约优先性、合同形式保留等法律困惑问题,也存在学者对公约通知期间与《合同法》诉讼时效的错误解读现象。因而有必要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我国相关法律的关系进行梳理,以期厘清两者的适用问题,避免法律适用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从法律上说,所谓“盗版”,指的是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行为。“盗版”同许可密切相关,因此判断软件是否盗版要根据软件许可协议以及软件的性质、分类等因素来定。软件许可协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买卖合同,它的标的是无形的商品———软件的使用权,并且这种使用权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是许可协议的基本特征。限制性条款具有法律效力,违反许可协议的行为,有些可以构成侵权。至于软件的侵权性,不同种类的软件不一样。对免费软件和试用软件,用户可以自由地复制传播,并不构成盗版;对于自由软件来说,用户使用时不能违反该软件的“通用公共许可”(GPL)版权声明;而对于商业软件来说,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必须遵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同时,合法用户的使用行为也必须符合该软件许可协议的规定,否则就为盗版。  相似文献   

9.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合同法律制度中两种不同的制度。《合同法》对此做了一些规定。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不成立与不生效及无效相混淆。因此认识和掌握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正确认定合同法律关系及合同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诚实信用原则是基本的法律原则,也是重要的商业道德。本文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沿革、概念和内容,并要求合同关系中的当事人在交易活动中应当规范遵守这一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直接规范交易关系的法律原则,与债权债务关系尤其是合同关系的联系十分密切。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阶段,甚至是合同终止后,当事人都应当严格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行使权力,履行义务。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但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要求未作详细解释。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对该原则作些分析,以期有益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合同关系中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简评《合同法》特点而引出写作目的是分析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将合同的解除与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分析作比较并介绍其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含义,并引据《合同法》第91条介绍终止的法定情况,引出终止的法律后果,据《合同法》第92条、第98条作阐述,总结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由于该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现代社会一般要求其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世界各国的立法中均有体现,我国《合同法》也对赠与合同做了相关的具体规定,其中,第186条有关赠与人之任意撤销制度颇受关注,不仅在于其内容也在于其在司法适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合同法》第186条出发,探讨赠与合同之任意撤销制度及赠与人之任意撤销权行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缔约双方明确法律关系和一切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基础,是业主和承包商在实施合同中的一切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以及与工程建设目标相关的具体内容,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相似文献   

14.
项目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四年 《科技资讯》2011,(26):161-16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项目合同管理必然要与法制结合,然而法治时代也必然要求我们实行"合同之治,契约之理"来约束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合同项目的管理,通过法律来防范各自相关方的风险,提高合同管理的能力,并坚持按合同办事,不断完善合同条款,促进经济的有效、规范化的进行与发展,保证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从许可证的多级信任版权分布式安全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当前软件版权保护措施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第三方可信中心提出了一种主从动态许可证支持的多级信任版权安全许可协议(M-CPSec),通过特征关联、原子授权、强制收权和多级分发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软件版权的安全保护、软件资源的任意迁移、软件内容的完整保持和版权的多级分发问题.这种层次化多级版权控制结构构成一种信任传递关系,使得协议普遍适用于单用户和带有多用户的客户服务器软件版权保护.协议交互中通过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来保证分布式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协议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完备性.M-CPSec方案以支持客户服务器版权管理而扩展了最终用户许可协议,为软件版权保护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蕾 《广东科技》2011,20(22):62-62
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日益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伴随着旅游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增多,《合同法》未对旅游合同进行具体详细的规范,在此种情况下,旅游者在合同之诉中能否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并无胡确法律规定.通过对相关埋论和案例的研究,浅析旅游合同纠纷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商品”是近几十年来新出现的一个非严谨的法律用语,它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和法律性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数字化商品的使用主要以“拆封许可合同”的形式出现。完善数字化商品拆封许可合同的法律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艺术陶瓷在景德镇占据重要的地位,发展艺术陶瓷,著作权的利用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著作权的转让和许可使用必然需要签订转让或许可使用合同,合同的形式看似是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其实关系重大。法律对合同形式的规定却越来越有"依当事人意愿"的趋势,本文试从一具体案例分析著作权合同的形式问题。虽然法律不再强调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在一定的情形下,合同的书面形式还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对软件进行逆向工程是推动软件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许多软件著作权人通过软件许可合同限制逆向工程行为,因此引发了大量新颖的法律问题。针对我国计算机软件许可合同中大量出现的禁止逆向工程条款,在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应用知识产权法和合同法等基本法学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应当完善我国关于限制性条款和格式合同的具体规定来解决禁止逆向工程条款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定解除权的行使,不仅需要满足法律上严格的限定条件,也要遵循相应的法定程序与方法。合同解除后必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对这些方面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承、发包双方当事人正确理解、慎重行使合同的法定解除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