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ucommia ulmoides Oliv. is a typical sympodial branching tree. The apical bud of the branch ages and dies every year, replaced by the nearby axillary bud in the second year. Structural assays and a series of biochem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senescence mechanism in the apical bud. It was revealed that most cells of the apical bud underwent th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during the senescence: the chromosomes were congregated and the nuclear contents were condensed, as shown by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 fluorescence. DNA fragmentation was detected during senescence using the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in situ labeling (TUNEL) method, coinciden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 DNA ladder. Moreover, a 20 kD DNase related to fragmentation was found. PCD was initiated first in the young leaves, leaf primordia and peripheral zone cells, then in the central mother cells and initial layer cells in the apical meristem. The terminal buds remain in vegetative growth during senescence, in contrast to buds of many annual plants.  相似文献   

2.
显微、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短日照条件下豌豆顶芽的衰老过程是从营养生长锥向花芽的转化 ,而用DNA原位末端标记 (TUNEL)、Caspase 8WesternBlot和 14 0bpDNA片断积累的试验结果证明 ,转化为花芽的整个生长锥细胞发生了编程性死亡 (PCD) ,而且其最顶端部分细胞首先发生PCD ,而顶端周围的分生组织细胞逐渐分化出花芽的各部分 ,但顶芽最后并没有发育成为完整的花 ,所有细胞就都发生PCD ,从而顶芽衰老  相似文献   

3.
大豆叶片衰老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反转录和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大豆叶片衰老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由PCR扩增出的cDNA带谱会随着叶片的不断衰老而发生较明显的改变,初步证明,至少有一条cDNA带为绿叶样品所特有,另外,两条cDNA带则为衰老叶片样品所特有,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分离大豆叶片衰老时特异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和最终实施转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程序性死亡(pmgrammed cell death,PCD)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PCD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植物生殖器官中一些细胞的死亡对植物有性生殖具有重要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即在特定时期,只有特定的细胞才会发生程序性死亡,本文介绍了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所发生的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这些PCD类型包括单性花的形成、性别决定、大小孢子的退化、花粉发育及绒毡层的解体、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花粉管的生长、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胚乳以及糊粉层的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的调控是细胞生理死亡和肿瘤等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分别对线虫和哺乳类动物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阐述了bcl 2基因家族、c myc基因、p5 3基因、白细胞介素Ⅰβ转化酶基因家族、Fas/FasL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遗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主要农作物之一 ,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研究植物。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PCD)。这些PCD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PCD ;一类是抗病过程中的PCD或突变模拟病斑 ;另一类是外界逆境因素诱导的PCD。在玉米中已发现许多细胞死亡突变体 ,导致这些突变的一般是一个已知的可转座元素 ,这样便可通过转座子标签法来分离这些突变体的相应基因。对这些突变体的分析将阐明玉米PCD的分子机制及遗传调控 ,从而为人工控制玉米PCD提供理论基础 ,并将为其它植物的PCD研究提供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能够诱发草地贪夜蛾Sf细胞株发生早期死亡现象.依据死亡过程的细胞形态变化,DNA降解的梯状电泳特征以及对不同抑制剂敏感性的差异,可以初步断定该死亡现象为程序性死亡.早期死亡伴随着病毒DNA复制与子代病毒生成的中止.同时发现野生型ACMNPV的共感染能够有效地抑制早期死亡的发生,并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性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机理,简要说明了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讲述了细胞程序死亡(PCD)的基本概述,细胞程序死亡的诱导因素以及近年来细胞程序死亡方面的有关机理。  相似文献   

10.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简要综述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1.
    
The changes in Ca2+ distribution in the tracheary elements (TEs) of the pepper leaves were studied using the cytochemical method of potassium antimonate. At the early stage of TEs formation, the vacuole and the nucleus held large volume, and antimonate Ca2+ deposits were observed mainly in the intercellular space and the cell wall. As the thickening of secondary wall occurred, the vacuole, nucleus and other organelles began to rupture, concomit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calcium deposits in the cytosol, showing the influx of Ca2+ into the cell. With the further rupture of cytoplasm and other organelles, the number of calcium deposits at the non-thickening cell wall increased, but declined at the thickening bands of the secondary wall. When the cytoplasmic contents disappeared completely, the level of Ca2+ decreased at the non-thickening wall, but by contrast, increased at the thickening bands of the secondary wall.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 changes in Ca2+ distribution spatially and temporarily might have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its distinct roles play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ary walls.  相似文献   

12.
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ETC的复合物I和III是ROS产生的主要部位。大量证据表明,ROS可作为一普遍存在的信号分子在胁迫诱导植物PCD过程中起作用,而线粒体处于PCD调控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3.
钙在动物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其最直接的作用是激活钙依赖性核酸酶,导致DNA的特异片段化.然而,关于钙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的报道很少.本文以玉米根尖分生组织为材料,利用RNA合成剂放线菌D诱导细胞死亡,并从形态和生化方面检测到这种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利用钙离子特异性结合荧光染料wazo-1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死亡程序启动的瞬间,胞质内钙离子浓度急骤上升.意味着钙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了这种PCD.这种PCD在DNA严重断裂之前是可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14.
用线虫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调节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且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发现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Ce4+诱导的花生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和DNAladder检测技术,对添加不同浓度Ce4 胁迫诱导的花生悬浮细胞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花生悬浮细胞经1 0mmol/LCe4 胁迫诱导培养7d,细胞凋亡率达57 6%;发生凋亡的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核仁消失,染色质凝缩、趋边化;线粒体嵴模糊不清,基质电子密度减少,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有的线粒体缢缩,或破裂,甚至解体;液泡有的破裂,有的相互融合,有的与内质网连接在一起;内质网槽库膨大,并出现自噬泡;DNA特异性降解,产生大小约200bp及其倍数的片断,电泳形成梯状条带.而对照组细胞核DNA完整,呈大片段,细胞器发达,细胞完整.证明Ce4 能诱导花生悬浮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殖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殖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典型特点在于它的细胞类型特异性。即在特定时期,只有特定的细胞才会发生PCD。介绍了植物生殖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所发生的PCD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这些PCD类型包括大小孢子的退化、单性花的形成、性别决定、心皮通化、花粉发育及绒毡层的解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及糊粉层的消失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同时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PCD的作用及其  相似文献   

17.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在植物体的一定发育阶段普遍发生的受特定基因调控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本文就植物PCD的一般特征、普遍性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本病理特征是骨髓的无效造血。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增加是导致无效造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 ,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 β) ,Fas受体 /配体的高表达 ,凋亡调节基因的异常 ,如促凋亡基因 (Bax、Bad)与抗凋亡基因 (Bcl- 2、Bcl-X)的比值增高 ,及半胱氨酸 /天冬氨酸特异的蛋白酶 (caspases)的过度激活等 ,与病人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遵循自身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现在,许多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已经建立,还发现了许多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并基本阐明了凋亡信号的转导途径。但这些成果多来自对动物的研究。本实验旨在培养愈伤组织,利用紫外线(UV)和过氧化氢(H2O2)诱导愈伤组织的细胞凋亡,通过苯酚品红染色观察,对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细胞核的形态变化)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凋亡的初期,染色质断裂、聚缩,并趋向贴附于核膜;中期,细胞核膨大、破裂;晚期,出现凋亡小体。另外,UV对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比H2O2更好。  相似文献   

20.
维管植物导管元素分化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遗传控制的细胞死亡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维管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由死亡的管导分子组成,本文着重讨论了维管植物的导分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的形态和化特性以及参与找在因,并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PCD存在的时空广泛性。虽然植物发育生殖过程中的PCD与动物细胞通过遗控制的细胞死亡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维管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由天文馆的导管分子组成。本文着重讨论了维管植物的导管分子形成过程中的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的形态和生化特征以及参与的基因,并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PCD存在的时空广泛性。虽然植物发育和生殖过程中的PCD与动物细胞凋亡存在许多相似的形太必生化特征,但细胞通过自溶或自自我吞噬来死亡,而并不形成动物细胞凋亡中典型的凋亡小体。说明这些PCD类型本质上凋亡型PCD。导管分子的死亡是一种典型的植物PCD。近年来体外系统研究表明,导管元素分析中的细胞死亡程序与动物细胞凋亡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