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人知织的海滩,一条凶狠的大白鲨突然闯入,恐布的血案接连发生、捕猎小组奉命出发,利用声纳设备追杀大白鲨,狡猾的大白鲨张开了血盆大口,捕猎小组损失惨重……这是美国电影《大白鲨》中扣人心弦的情节电影中的情节毕竟是虚拟的今天,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更上一层楼,利用卫星来跟踪大白鲨当然,这不是为了追杀,而是研究大白鲨的生活习性,以保护这种数量越来越少的鲨鱼。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岸线附近的那波特思海域,捕捉到一条3米长的雌性白鲨鱼,然后把一块结构复杂的传感器附着在白鲨鱼身上传感器收集记录自鲨潜水的深度、所在…  相似文献   

2.
南非法尔斯湾和甘斯湾 资源生态指数:90% 观赏环境等级:★★★★★★☆☆☆☆ 全世界观赏大白鲨的最佳去处是南非法尔斯湾和甘斯湾.在好莱坞电影中,大白鲨被描绘成地球上最恐怖的动物,它们追踪、攻击人类,但事实上这是毫无根据的,人类对这种深海动物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鲨鱼对人类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于海琴 《科学之友》2009,(11):67-67
首次全面确定和编录世界所有海洋物种(从微生物到蓝鲸)的工作,估计再有一年就能完成了,资深科学家说,初期发现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例如,新式跟踪工具显示,有些蓝鳍金枪鱼在洛杉矶和日本横滨之间洄游,有只金枪鱼一年中竟横渡太平洋3次;大白鲨甚至游到更远的地方觅食,它们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之间穿梭;有些海龟环游太平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一直都不太清楚大白鲨的捕猎方式,最近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其实大白鲨非常聪明,它们通常不会盲目出击,捕猎战术十分严密,  相似文献   

5.
1812年,英国动物学家托马斯·皮纳特在一本书中写道:"在一条大白鲨的腹中发现一具完整的人体骸体."1975年,电影<大白鲨>的上映更是造成了许多人对大白鲨的巨大恐惧.然而,在专家眼里,大白鲨其实是一种聪明而温顺的海洋生灵.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12,(7):6-6
科学家最近宣布,2009年秋在墨西哥瓜达鲁佩岛附近海域捕获、在提取血样并安装跟踪器后随即放归大海的一头雄性大白鲨,是迄今确认的个头最大的大白鲨。  相似文献   

7.
血盆大口,锋利的牙齿,令人颤栗的狞笑,这就是经典恐怖片《大白鲨》给人留下的嗜血如命的鲨鱼的形象。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鲨鱼的秘密,以抹去电影《大白鲨》带给人们的鲨鱼主动攻击人类的杀手形象。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把水下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一个身穿潜水服的潜水员,他正漫游在枝叶繁茂、千姿百态的海底珊瑚丛中。活泼灵巧的蝴蝶鱼在他身边穿梭往来,美丽的海葵,花斑各异的贝壳点缀着珊瑚的周围,好一派"海底桃源"。突然,蝴蝶鱼惊慌地四处逃散,海葵掀起一股小小的海底泥沙,迅速地钻进了洞穴。原来,一条凶狠的大白鲨正朝着潜水员箭一般地冲来。就在大白鲨猛扑过来的当儿,潜水员一歪身子,避过了大白鲨的血盆大口,随即他一手抓住鱼翅,一手抽出尖刀,当鲨鱼再次扭过身来时,尖刀巳扎进了鲨鱼的腹部,随着鲨鱼的挣扎、游动,一道道被拉开了口子,流出血来,搅浑了海  相似文献   

9.
凶猛腔棘鱼     
腔棘鱼的进化巅峰期是在恐龙时代。1938年,当一条腔棘鱼在南非海岸附近海域被抓获时,整个世界都惊呆了。现今已知存活的腔棘鱼有两种,而在恐龙时代它的种类要多得多。最近,科学家在加拿大发现了一具奇异的腔棘鱼化石。这条鱼生活在2.4亿年前,体长超过2米,体形既像鲨鱼又像金枪鱼。  相似文献   

10.
<正>一种曾被科学家认为早已灭绝的生物又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就像活化石一般存活到了现在……居住在南非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渔民,在南非东伦敦的海面上,偶然捕捉到一条奇怪的鱼。这条鱼长约1.4米、重约37千克,全身披满泛着紫铅色光泽的鳞片。它的头部特别坚硬,简直像披着一层铠甲。更为奇特的是,它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长着两个又粗又长的鳍,宛若兽类的腿。当船长触摸到它的身体时,那条怪鱼便猛地跃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在南非一个距离地表约1700m的铂金矿井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微生物细菌。这种细菌的机体结构非常简单,外形就像是一颗正在闪烁的星星。科学家表示,在地层深处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独特的微生物种群。通常情况下,只能在深度钻探项目或大规模采矿工程中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些微生物。探测了南非几乎所有的超深矿井,在南非诺萨姆铂矿矿井中,科学家终于发现了许多以前未曾发现过的微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2.
阿静 《世界科学》2005,(2):35-36
我们是鲨鱼。相信你们在电影《大白鲨》里,一定目睹过我们那被夸张了的凶恶形象。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7,(10):7-7
最近,一组非洲渔民在非洲东海岸桑给巴尔岛附近海域打捞上来一条腔棘鱼。经测量,这条腔棘鱼体长1.35米,体重27千克。腔棘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鱼,有“活化石”之称,曾一度被认为早已随着恐龙一同灭绝。直到1938年,有人才在南非附近海域重新发现这一“活化石”。到现在,人们总共发现了十几条活体腔棘鱼。腔棘鱼之所以很难被发现,  相似文献   

14.
双头蛇     
不久前,在西班牙皮诺索村附近,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双头蛇。这条出生仅两个月的无毒的锦蛇,大约有20厘米长。它随即被送到瓦伦西亚大学的实验室,被科学家们视若珍宝。为什么每条双头蛇的发现,都会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呢?这是因为双头蛇就像人类中的连体婴儿一样,具有两套中枢神经系统。弄清双头蛇如何协调身体的运动,就可以为人类解决连体婴儿的生存提供有益的启示。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一种能够存储能量的新型石墨烯折叠装置问世了。201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西班牙科学家团队发现,当2层石墨烯以一个"神奇角度"缠扭在一起时,就会表现出非常规的超导电性。由此,一条全新的研究思路被打开了。如今,英国科学家利用该项发现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和南非的科学家联合小组发现的证据说明 ,生物在陆地上出现的时间比专家们过去想象的早得多。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了至少 2 6亿年前的生物化石 ,这比以前想象的要早 1 4亿年。科学家相信 ,微小生物体在地球的海洋中已经生存大约 38亿年 ,但是他们对于最早的生物何时在陆地上出现却没有把握。以前 ,科学家认为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发现的化石是陆地生物最古老的证据 (那些化石已有 1 2亿年 )。这次从南非汉波兰卡省发现的一块 1 7米厚的岩石中含有非常多的碳元素。经化学分析 ,岩石中的生物化石是由微生物丛的细菌构成。这种微生物丛最初在…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世界中常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例如,一条毒蛇被另一条毒蛇咬伤了,但是并没有造成通常会有的那种毒素造成的恶果。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经过深入的研究终于发现,原来这是毒蛇血液中  相似文献   

18.
人类换牙齿只在小时候,长大后就不再换牙.更换时,也是必须先脱落,才在牙床上慢慢长出新牙.可是,大白鲨却与人类大不相同,它的大口中,上颚排列着26枚尖牙利齿,一旦前排有任何一枚牙齿脱落,后面的备用牙就会移到前面补充进来. 大白鲨的牙齿约有1/3都处于更换过程中,据估计,大白鲨一生中将丢失并更换成千上万枚牙齿.  相似文献   

19.
阿伦·科马克在南非开普敦Grootschuur医院六个月的逗留,使这个出生于南非的科学家对于使用X射线的局限性有了第一手知识。科马克博士说,“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看了那些姑娘们进行的X射线治疗,给我以一种十分粗糙的印象,从而冲击了我。如果你对必须穿透的材料的辐射效果不了解,那末你怎么能够知道如何处理头脑中的某些东西呢?”  相似文献   

20.
刘坤会 《科学通报》1986,31(18):1371-1371
一、前言设η_1,η_2,…为i.i.d,P(η_i=1)=p,P(η_i=0)=1-p,在η_1,…,η_n中连续取的随机变量个数称为η_1,…,η_n中1的游程的长度,游程的长度中之最大者称为其最大游程长度,我们有时也简称最大游程,这些都是熟知的概念。文献[1]中的文献[1]在较特殊的情况下对最大游程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献[1]在引理1中得到一个关于最大游程的概率估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