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中牡1~#杨壮苗技术要点,和幼苗期生长规律.幼苗期中牡1~#杨生长速度低于迎春5~#杨,速生期超过迎春5~#杨;中牡1~#杨苗速生期苗高生长有三个高峰期,地径生长有二个高峰期,高峰期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60.9%和41.9%.  相似文献   

2.
对红皮云杉优树选择、园址选择、嫁接及嫁接苗培育、定植建园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红皮云杉第一代种子园参试无性系的生长情况,树冠、结实性状进行了多性状综合评定,选择出13#、15#、19#等10个27 a生红皮云杉优良无性系,选择出118#、105#、78#、66#等44个15 a生红皮云杉优良无性系.红皮云杉第一代种子园树高...  相似文献   

3.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Ⅰ、苗期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正>从I-69杨 ×小叶杨派间杂交 F_1中和从I-69杨×欧洲黑杨种间杂交 F_1中分别 初选出 19个和11个无性系。前者h~2_h= 86.0211%,h~2_d= 85. 1068%,h~2_v= 76.4196%; GCV_h= 15.8371%, GCV_d=17.5931%,GCV_v= 41.7448%。后者h~2_h= 86.6561%, h~2_d=96.6488%, h~2_v=88.0213%; GCV_h=17.0832%,GCV_d=18.8078%, GCV_v=42.9045%。说明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能的。 苗高、地径和材积三个性状之间的遗传、表型和环境相关系数都是极显著的,表明三个性状中任何一个性状均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性状。在前述初选的19个和11个无性系中又分别选择了5个和6个无性系,并估算了它们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4.
大叶山杨优良无性系选择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叶山杨无性系进行的苗期和林期测定,初步选择了11个优良无性系,其中最优无性系为2830#,其树高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6.38%和18.85%.大叶山杨无性系采用多系混合并与针叶树混交造林,造林后修枝和病虫害防治是成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Ⅳ.树冠结构与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冠结构各组成部分与生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利用通径分析具体剖析这种相关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立不同F_1无性系的理想冠型;并据此计算生长选择指数,比较各种性状组合的选择效果。利用一个最合理的选择指数式对各无性系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苗期测定选出的几个优良无性系之所以能保持速生特性,是因为具有较为合理的树冠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目前引种较多的20个优良杨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栽植对比试验,借助林分全面调查和树干解析等方法,研究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性,以期获得各无性系的生长特性表现差异,为试验区杨树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驻6号为最适于试验地区推广栽植的无性系,50杨、桑迪、NL351表现也较好,可供选择;I-107和中洛759不宜在试验区栽植。无性系中树干饱满度最高的为无性系2001,饱满度最低的为无性系102。  相似文献   

7.
黑杨派无性系对杨树褐斑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文就黑杨派六个现代无性系在感染褐斑病时的抗病性进行了观察;比较了各无性系在病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活性变化;po同功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63杨、69杨、72杨属于高度抗病的无性系;加龙杨较感病;214杨,P_(15A)杨则严重感病。抗病的无性系无论在发病前还是发病后ppo活性都高于感病的无性系发病初期供试的六个无性系ppo活性都有所提高。发病后,感病无性系的po活性明显地高于抗病无性系。感病无性系的po同功酶谱带数比抗病无性系多,感病没有改变同功酶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桉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筛选适合粤西地区速生丰产且抗风能力强的桉树优良无性系品系,为桉树多树种多品系营林选育良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开展21个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调查生长、形态及抗风等性状,对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不同无性系各性状重复力、变异系数和性状间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最后采用选择指数法对参选无性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生长、形态和抗风性状在桉树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冠幅、干形及分枝的无性系重复力均大于0.5,为中强度遗传,性状稳定性高; 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幅度为14.67%~51.06%,遗传变异系数为12.16%~44.53%,单株材积、枝下高、冠幅的变异系数较其他性状的大。参选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以选择指数法综合各性状表现,选出整体表现优于对照华桉1号的28#、2#、JJ144 3个无性系。【结论】在经历多次台风危害之后,初步选出生长、形态和抗风性能在雷州地区表现良好的桉树无性系28#、2#、JJ144,可作为后续良种选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厘清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木材解剖特征及其径向变异模式,分析无性系和树龄对其解剖特征的影响,为人工林杨树优良速生无性系筛选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南焦作林场选取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林龄9~10 a):50号杨、‘中林46杨’‘108杨’、36号杨、N179杨、‘丹红杨’‘桑巨杨’‘南杨’,采用离析和切片的方法制备试样,应用显微成像技术测量不同杨树无性系纤维、导管、组织比量和木射线特征等。【结果】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均值范围分别为7.44~9.64 mm、971.06~1 152.94μm和15.38~19.84μm;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和导管分布频率均值范围分别为409.88~491.71μm、59.30~63.12μm和44.31~51.84个/mm2;双壁厚、胞腔径均值范围分别为3.23~4.36μm、11.22~15.90μm;纤维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和微纤丝角均值范围为56.85~78.91、0.26~0.41、0.72~0.80和16.34°~19.16°;纤维、导管和木射线的比量均值范围为59.45%~67....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笔者将欧美杨基因库内17个无性系引进了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并通过引育试验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综合评价N-63、N-2为优良无性系,抗病虫害能力及树高、胸径生长均大于当地推广品种晚花杨。通过对各无性系生长分析,将各无性系划分为速生型、中庸型、缓慢型三种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1.
杨树糖代谢与褐斑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杨树褐斑病发病过程,测定黑杨派六个无性系在生长季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在病害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叶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感病无性系(I-214杨,P15A杨、加龙杨)腈低且呈下降趋势,感病无性系则呈上升趋势,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叶部总糖含量高于感病无性系,抗病无性系茎部输送的糖较感病无性系多,各无性系秋季运输的糖较夏季多。  相似文献   

12.
郭祥泉 《武夷科学》2022,(2):126-133
通过杉木耐瘠薄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明杉6号、10号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1年幼树高与地径生长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优良无性系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明杉13号,不同耐瘠薄优良个体无性系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表现良好的耐干旱效果。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2年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都达到极显著差异,生长差异比1年生更明显。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2年生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的遗传增益都在0.3以上,无性系明杉1号~4号、8号、11号、12号的幼树高生长遗传增益达0.7以上,无性系明杉1号、4号、8号、11号、12号幼树地径生长遗传增益都达到0.5以上。2年生优良个体无性系高于对照的生长表现出更好的遗传品质与耐瘠薄能力,不同无性系早期生长初步验证了不同优良个体遗传品质。  相似文献   

13.
蒙古栎无性系生长性状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临江林业局蒙古栎无性系对比林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侧枝连年生长量和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F分别为8.26、7.67、6.83、8.94、3.79和6.04).19、14和21号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生长较快,为速生优良无性系; 17、19、18和20号无性系树皮产量较高,为药用优良无性系; 15号无性系叶面积最大,为叶用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年遗传增益(△G_t)和期望遗传增益(G_t)为评定尺度,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佳选择年龄(x_(max)),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早期选择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Ⅰ-69杨×小叶杨F_1无性系的早期选择年龄可早至定植后2年 (包括定植年龄),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在定植后3年(不包括定植年龄)。在这些年龄对无性系进行的选择能够代表轮伐年龄的选择,并且选择的遗传增益将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黑杨派新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对水曲柳无性系种子园4个种源20个无性系的当年生长量、树高和冠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源不同性状无性系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水曲柳种源间当年生长量、树高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37.60,293.53和602.66).无性系间当年生长量、树高和冠幅差异均极显著,通过选择可以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选出1,4,3,13,14,15和6号为生长性状优良无性系,其中1号无性系为最优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分析了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方差分析表明,Ⅰ-69杨X小叶杨和Ⅰ-69杨X欧洲黑杨F1无性系的无性系效应、地点效应和无性系X地点效应均是极显著的。从各无性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指数,预测了它们的适应范围。这些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的关系在正方向上是独立的,生长和稳定性的关系是多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大都也是多变的。  相似文献   

17.
杨树人工丰产林生产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遗传,也取决于栽培条件及栽培技术.几年来,针对新品种中牡1号杨生物学特性,采用大垄覆膜以育兼造、剪枝截顶造林、杨农复合经营、营造混交林等丰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的多性状联合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美洲黑杨(I 69杨)×欧美杨(I 45杨)33个F1 无性系第 12 年生数据详细研究了林木生长、木材品质和干形性状联合改良的可行性,并与单性状直接选择进行了比较。通过独立淘汰法可以选择出生长和材积均较优良的无性系;应用指数进行综合选择时,综合性状得到改良,但单个性状的遗传增益比单性状直接选择的增益有所下降;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性状构建的指数进行选择,选出的无性系是材积比较大、密度比较高的优良无性系,与独立淘汰法选出的无性系有66.7%是相同的;当用生长性状、木材品质性状和干形性状构建多性状选择指数时,材积经济权重×10 与密度经济权重×10 是两个比较好的指数;按材积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虽然木材密度遗传增益很小,但是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 5.14%,指数遗传力为 0.653 5;按照密度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木材密度可以获得 6.27%的遗传增益而材积几乎没有减少,指数遗传力高达0.702。运用选择指数对多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和定向选择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描述了黑杨派和青杨派的17种杨树叶片的解剖构造,它们分属两种类型:等面叶和异面叶。属等面叶的是黑杨派的5个无性系:Ⅰ-69、Ⅰ-63、872、888、890;属异面叶的是青杨派的二个种:小叶杨和辽杨以及黑杨派的加农杨。杂交子代Ⅰ-69×加农杨、山海关杨×Ⅰ-63、Ⅰ-214×Ⅰ-63、Ⅰ-72×Ⅰ-63和Ⅰ-72趋向于等面叶型;杂交子代Ⅰ-69×小叶杨、Ⅰ69×辽杨、Ⅰ-214和山海关杨趋向于异面叶型。文中分析了杂交子代的遗传性状,讨论了叶片结构和环境因子及遗传因子的关系,试图为选育优良无性系提供解剖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2年生5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另1个作对照)胸高处木材的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年生以上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木材材质指标满足造纸要求,适合作纤维原料,并优于对照,可以进行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