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微机全性能测试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框图和软件设计的主要思路,并对系统的硬件与外部元件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我国现在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监控中心和矿井现场CAN监控网络实现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在监控中心部分,由组态软件配合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整个监控网络的监测、控制、管理和维护;上位机CAN节点则负责监控中心与现场CAN网络监控节点之间的协议数据转换;分站监控节点主要承担矿井现场的数据采集和断电逻辑控制。  相似文献   

3.
袁维贵 《科技信息》2012,(3):533-533
本文对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影响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干扰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简单而有效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小民  刘焱  吉平 《科技信息》2011,(33):I0318-I0318,I0345
随着计算机系统新器件的不断出现,在借鉴国外监控系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矿井监控系统的研制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监控系统在我国的生产矿井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并在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信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KJ335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为例说明了我国目前监控系统的应用状况和技术水平。根据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论述了矿井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亚兵 《科技资讯》2014,12(21):79-79
我国煤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展现状主要问题是安全监测监控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安全设备难以实现更新.面对这样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议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从设计方案的全面化考虑实现自动化的安全数据挖掘监测监控系统,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可靠化.  相似文献   

6.
郭万龙 《科技信息》2012,(28):245-246
我国矿井分布广阔、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的安全生产与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煤矿事故的多发成了煤炭开采中的最大隐患经过研究发现对煤矿开采中的井下环境状况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本文采用组态软件作为上位机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可能诱发煤矿事故的几项致灾因素进行监测,通过实时刷新使得监测人员掌握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最终达到降低煤矿开采的事故率、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6kV/1600kVA变频调速装置的可靠运行,设计了状态自适应的一体化运行监测与控制系统(OMCS),为保证系统的可靠、实时性,硬件系统采用P 700MHz/128MB内存的工控机和A/D转速速率高达800MHz/通道的AI卡,软件系统是基于该文所提出的状态自适应监控逻辑。OMCS的平均监测周期为20ms。试验期间所发生的2次AI卡故障、2次脉冲发生器异常、各保护动作情况及脉冲封锁后并联滤波电容与异步电机的自激等均被OMCS监测到。这些结果表明OMCS对提高变频装置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重、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不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还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煤矿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煤炭工业生产以至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其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控制,并提出了几点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ARM的嵌入式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终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矿领域现阶段的安全监控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基础,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基于ARM内核的、高性能的嵌入式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终端。在监控终端的整体方案以及功能设计完成之后,详细讨论了监控终端的硬件、系统初始化程序、液晶显示控制程序、TSP触摸屏和数据通讯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最后对高新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该监控终端具有参数监视、远程设备控制、图形显示、免维护、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现场的监控。与监控PC相比,该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煤矿多采用的KJ系列监控软件系统由于开发时间较早、技术手段过于落后而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国外同类工控软件广泛使用INTOUCH通用工控监测软件,由于其通用而不适应各煤矿的具体情况.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开发的KJ92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该系统使用网络DDE传输数据,以图形目标形象动画地显示被控对象,以标记名数据库字典定义存贮被控对象,被控对象有变动时只要修改标记名定义而不必修改控制系统的源程序,且针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既避免了过度的通用性,又由于标记名数据字典的使用而能满足不同的矿井生产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运用能量守恒和灰色预测理论,结合对矿井环境的系统性研究,对矿井中最重要的2个指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类库实现可视化模拟过程,同时验证风速、矿井深度和巷道长度对温度、得此煤矿安全监测仿真系统具有通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谱吸收和光纤光栅技术,研制了基于光纤传感的瓦斯抽采管道安全监测系统。对管道内的甲烷、氧气、温度以及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根据温度、压力参数对甲烷浓度进行补偿,补偿后系统的精度分别提高了7%和11%。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实现对瓦斯抽采管道的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3.
简要描述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发展及现状,并针对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种结合GIS技术的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的远程监控系统模型,解决了煤炭监测系统多级联网监测的问题,在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化、透明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监督力度,为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发展指出了一条前进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进煤矿风机监测系统,设计了基于AT89C52的传感器智能转换单元。实时监测的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集散系统)采用三级智能结构,两级树型智能通讯。智能转换单元(传感器)在分站轮询时,将经A/D处理后的数字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的通讯输出电路发给分站,解决了原来子系统中普通的变送器只能提供标准的(4~20mA或0-5V或1-5V)输出信号,而不能和改造后集散系统的分站相互通讯的问题。监测系统通过检测12个物理量,即:风硐的风速、负压,电机(风机)的轴温及轴瓦温度,电机的定子电压、电流,电机的转子电压、电流等,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煤矿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新型矿用无线监控装置该装置以非导向的无线网络GSM为通信信道,采用MCU最小系统为控制模块,利用TC35i为无线收发模块该装置一方面可以将煤矿监控设备的状态信息实时或定时的发送到监控WAP无线接收装置上,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发送查询代码到该装置,获取当前设备运行状况信息该装置经试验验证,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已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ZL2009200322700.5)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系统分站节点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适合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系统的分站节点设计方案,并对其主要部分:功能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分别进行了介绍。结合对矿井现场数据的分析,详述了采用不同信号类型的传感器对矿井现场数据安全采集的方法和软硬件双重滤波方法,简述了与控制中心进行通信的CAN协议。应用该方案构成的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和传输通道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实时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综合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煤矿安全综合监测平台的需求分析,设计了综合监测平台的应用功能,并根据对系统的详细分析和实际的情况,提出了煤炭企业信息资源标准建设的分类体系框架模型.利用此分类体系框架模型解决信息集成、数据整合的共享难题。在此信息资源标准基础之上,设计了综合监测平台的网络结构、应用的体系框架及采用的软件平台。综合监测平台试运行以来,稳定、可靠及支持大用户并发访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煤矿瓦斯监测网格型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节点在同一信道上工作时容易产生数据冲突,不利于监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的无线节点接入机制。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端设备节点先分组,再使用随机竞争与时隙分配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实验表明,利用分组无线节点中的时隙分配,并在同一时隙内采用CSMA/CA机制传输数据,不仅可以减少时隙数,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还可以减少数据传输冲突,节省能量,从而提高了无线监测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和EMC抗干扰技术等最新研制推出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可实现矿井上下各类环境参数、生产参数、动目标及瓦斯抽放过程的监测与显示、报警与控制,适于大中小各类矿井使用。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系统架构、功能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并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接入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或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