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对立情绪和内在的否定意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极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产生的一种相反体验。  相似文献   

2.
所谓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情绪。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这种情绪进行诱导与控制,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纠正,力求使之回到正确目标的轨道时,有些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做出与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这种心理在中学生心理成长时期很容易出现,一般叫做中学生逆反心理。换句话说,逆反心理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你说正,却使别人产生一种负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抿绝或反感、讨厌并导致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往往表现得较为明显,比如:有的学生对校规校纪表现出不适应乃至厌恶,甚至故意以触犯纪律的举动来显示自己的独立不羁;有的学生即使知道老师的要求有益于自己,但还是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以致做出不合常规的举动,屡教屡犯;对待教师,有的学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说的话,可以言听计从,而对自己厌恶的老师说的话,则处处抵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导致…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些事物所产生的厌恶反感情绪,并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的学生你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越禁止的东西,他越感兴趣.这种心理给教育工作造成极大困扰,严重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分析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防治对策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生长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学校的思想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对某些事物产生反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令家长和教师头痛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甚至公开与教师或家长唱对台戏。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认知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不再对家长和教师的话言听计从,正如俗话所说的“儿大不…  相似文献   

6.
自卑感与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自卑感与补偿心理,认为自卑感是个体的一种情绪状态-心境,产生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可以从人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补偿是由自卑感所引起的、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及效果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或平衡,因此它与自卑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个体最基本的补偿是正确补偿与错误补偿,教育的作用之一应当引导个体寻求正确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受到客观外界物的刺激,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与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的反向心理运动。它具有盲卧性、主观性、反向性、极端性、两重性、从众性及针对性等特点。本文依此列举了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研究分析了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各种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一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支持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后进生对教师明显的“抵触”、“对抗”心理。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和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关键。那么,如何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9.
学生逆反心理,是教育者按一定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要的是做好学生工作,特别是要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应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并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我在教育学生时,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  相似文献   

10.
张艳强 《科技信息》2011,(24):282-282,285
1.引言焦虑是一种对未来事物的莫名的压抑感和恐惧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其中包含忧虑、焦急、紧张、惧怕、烦躁等情绪体验。竞赛焦虑则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或比赛中产生的一种运动焦虑。马启伟先生主编的《体育心理学》中对运动焦虑心理的解释是"运动焦虑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是引起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表现为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好,肯于钻研,乐于探究。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枯燥,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局面。倘若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就会大增,教学效果会更好。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学生的语文基础功底较差,他们对于语文作文的写作更是一筹莫展,往往在面对作文写作时,在心理上就存在一种抵触的情绪,这就是造成中职院校学生语文写作过程不流畅的主要原因。这只是在写作上面存在的问题,在其他方面都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低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最终对中职院校的师生提出了相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行动的向导,会产生巨大的动力。高尔基就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试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的逆反心理是勇于探索真理的个体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超“度”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客体所处的社会客观条件以及客体“自我”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联系。针对不同的逆反心理现象可以采用不同的对策加经消除和抑制。  相似文献   

15.
生存的“焦虑” ,即个体无以实现其目的同时又不能放弃对这一目的的追寻的状态 ,是卡夫卡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并且这种生存的“焦虑”与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所探讨的“焦虑”是相通的。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个体 ,定然总是感到孤寂、烦恼、痛苦、焦虑的。但是 ,卡夫卡对主人公的这些情绪与感受并没有做任何的直接描写。通过此一方式以及非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选取 ,卡夫卡造成了读者期待的未被满足与心理失衡 ,让读者产生了类似的“焦虑”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读者外在、显露的“焦虑”体验与心理反应又激活了主人公内在的、隐伏的“焦虑”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 ,并使后者以一种无声无言的方式更清晰地凸现出来为我们所体验到。它取得了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本文从分析新时期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主、客因素入手,再概述挫折心理产生后的行为反应,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新锁 《奇闻怪事》2007,(11):18-19
随着成人感和自我独立意识的逐渐增强,中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与常态相反的心理,是一种逆向的、对立的心理作用。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常常表现为不听话或故意做出与教育者要求相反的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许海英  孟丽坤  刘君英 《科技信息》2011,(15):J0342-J0342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毋庸置疑的是,作文是师生最头疼的问题。对某些学生来说,作文是他们的命门要穴,一听作文课,心理就产生排斥、恐惧,甚至听到语文老师的名字就烦燥不堪,更别提上作文课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来帮助这些同学走出作文恐惧的心理误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心理旋转是个体在认知加工中表现出的一种表象转换能力。心理表象是外部客观世界事物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视觉对应物,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不仅是信息加工的结果,也是信息加工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