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008年9月3日、10月9日,能源名词电力分支学科组和运输分支学科组分别召开了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会议分别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吴钟瑚研究员和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吴文化副所长主持。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3日、10月9日,能源名词电力分支学科组和运输分支学科组分别召开了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会议分别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吴钟瑚研究员和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吴文化副所长主持。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19日,植物学名词审定委在中科院植物学研究所召开古植物学分支学科名词审定会议。 负责人王宇飞首先介绍了第二版《植物学名词》审定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及第一次成立会会议情况和工作计划,并介绍了分支学科组收词原则。高素婷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古植物学名词稿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公布的古生物学名词的查重结果,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为保证力学名词的审定质量,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名词审定的程序和原则开展工作,尤其注重加强力学名词的定义工作,他们采取的具体做法是,由正、副主任,秘书和有关分支学科专家组成审查小组,每周抽出固定的一天时间对已经给出定义的名词进行逐一讨论,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力学名词词典,多方位、多角度地加以考察,力求给出严谨、清晰、准确的定义,并将讨论的结果反馈回负责该分支学科的专家。这种做法较好地从总体上动态把握本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专家们认为,为进一步保证审定工作质量而采用这种审定方式,即使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必要和有价值的。迄今为止,力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已经收录词条4560条,并对其中2000多条进行了注释,分学科召开了30次左右的小型工作会议,对已注释的词条逐一进行讨论。审定工作期间还邀请数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7~9日,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第二次审定工作会议。计量学名词委王秦平主任和近3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已经给出定义的12个分支学科约4000条名词及其定义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审定。与会专家对上述名词逐条、逐字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2007年7月13日,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林科院报告厅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委员包括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誉主任蒋有绪院士,主任尹伟伦院士,副主任施季森、杨传平、尹发权等共31名专家。会议由尹伟伦院士主持。 在听取了秘书处及各分支学科负责人关于第一阶段工作及相关名词遴选进展的汇报后,蒋有绪院士就学科框架及选词范围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并和与会委员们一道就新版收词的范围和深度、新兴和交叉学科名词的处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一致认为,第二版林学名词(定义版)应当以第一版为基础,同时反映出学科的发展变化,能够兼顾管理、生产、科研部门应用为一体的特点;在术语的选择上,不求全面,但要突出特色等。专家们对去年年底第一次会议中所形成的学科内部框架进行了部分调整,并确定了各学科组的召集人及成员名单。此外,还就专家们存在分歧的部分学科名词的处理办法达成一致意见,如对湿地、生物质能源、城市林业、森林游憩等词条或学科领域,建议分别收录至相关分支学科组,而暂不单列学科组。 (高素婷)  相似文献   

7.
简讯     
2005年7月15日,通信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通信科技名词终审会,信息产业部科技委主任、通信名词委主任宋直元和20多名委员出席了会议。通信名词委自2003年8月成立,经过全体委员科学严谨、艰苦细致的工作,三易其稿,终于圆满地完成了通信名词的审定工作。在此间,还成功开展了海峡两岸通信科技名词的对照统一工作。会议通过了三审稿和大会决议,决定将终审稿上报全国科技名词委审批。 (刘青)
2005年7月19~20日,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审定工作会议。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计量名词委主任王秦平和近3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已收录的12个分支学科名词进行了筛选和审定,初步确定了约4000条计量学名词。与会专家对上述名词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讨论。会议决定在会后对此一审稿进行增补、删削和分支学科之间的协调,经二审工作确定词条之后,分专业组编写定义。 (刘青)  相似文献   

8.
我对“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两词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初期,审定专家们对生态学名词的选定原则,曾进行过多次讨论,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系统收录生态学科专有的、常用的,并有科学内涵的名词,由于近十余年生态学发展迅猛,产生了大量交叉科学和边缘学科名词,要收录能反映当前生态学学科发展水平的新词。”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在2002年7月召开的审定专家会议上,对初步选定的14008条名词,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007年6月24日,第二届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工作会议。古生物学名词委主任李星学院士、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主任邬江等18位专家和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李传夔研究员主持。李星学院士表示古生物学名词审定是国家赋予的一项光荣而崇高的工作,只有依靠专家和委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邬江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工作形势和当前任务,并对古生物学名词第二版的工作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本次会议听取了各分支学科名词审定工作负责人所作的工作汇报,讨论了各学科间名词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建议,例如从形态学、分类学和解剖学以及研究方法和新进展等角度遴选术语等。会议还就统一编写格式和体例等进行了商定。按照此次会议的工作安排,古生物学各分支学科术语条目的初稿将于12月底完成。(邬江)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第6册)(包括普通外科学、神经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科学、小儿外科学、烧伤外科学、创伤学、器官移植学、急诊医学、麻醉学)、《水利科技名词》(定义本)、《船舶工程名词》(定义本)等3个学科的名词于1998年10月、12月分别公布出版。在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已公布出版的名词书已达到40个学科,共计44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信息科技新词审定组正在继续分批开展新词审定工作。目前正在审定一部分“多媒体技术”名词(约67条),于1999年2月9日召开初审会。会议重点讨论了是否将磁表面存储介质(disk)统一称为磁盘。将以激光方式读写信息的表面存储介质(disc)统称为光碟。会议还决定对CD、VCD等用外文字母命名的名词给出汉文名,正在整理、拟定之中。--------------------1998年12月4日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机械信息研究院召开机械工程名词(一)(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元件与传动);机械工程名词(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工程名词(三)(仪器仪表)等三个分册的终审会。顾问陆燕荪,副主任练元坚、朱森弟、黄昭厚及委员等共18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词条及定义作了认真讨论,并作了必要增删的建议,会后经修改后即可上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公布。--------------------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于1999年1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树贻、学会副秘书长杜学德、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伟、全国名词委编审卢慧筠和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的24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1998年工作和制定1999年工作计划,讨论有关名词审定的重要问题,并对每位委员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分工。会议还确定了继续配合全国名词委审定科技新名词,和配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所制订及修订国家计算机术语标准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007年7月1-4日,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吉林市召开。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潘懋元,副主任王英杰、张增顺,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以及各分支学科主持人等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前一阶段收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初步进行各分支学科词条查重,讨论并确定词条格式、体例和规范等问题。王英杰、张增顺主持了此次会议。会议首先介绍了教育学名词审定工作进展情况:截至2007年6月底,教育学14个分支学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初步收词工作,总计收词5 806条。潘懋元顾问就所选词条的数量、选词标准、撰写定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个教育学名词审定工作日程安排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在会上,专家们围绕各分支学科选词、撰写定义这两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议。如收词要“精”,要从国家规范的高度选词,命题性的词、从其他学科渗入及借用的名词尽量不收;撰写定义时,要中立、客观、简洁、准确,保证权威性等。按照会议的统一安排,教育学名词基本词条预计于2007年9月定稿,争取于2008年5月底前完成定义初稿。 (才磊)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2007年10月24——25日,畜牧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中国农科院召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阎汉平研究员、中国农科院苏振环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蒋金书、甘孟侯教授等20余位畜牧兽医学专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高素婷副编审、张瑞编辑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苏振环研究员主持。在会上,与会专家通报了各分支学科的选词工作进展,并就兽医学科和畜牧学科名词的选词范围和编写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一致认为,为保持畜牧兽医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名词实用性,选择的科学名词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代表性,并反映本学科的基本概况和特点;为反映本学科的需要和特点,选词尽量周全,但不宜过细,各分支学科名词选词尽量不要交叉重复。会议还讨论并确定名词编写的格式和体例。 (张瑞)  相似文献   

13.
1996年9月10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有关同志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任务,对近期新词工作进行布署和安排。参加本次工作会议的各学科代表共有45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及其他一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潘书祥同志指出,当前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在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随之引进了大量科技术语。由于很多术语没有统一的定名,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汉语名词混乱现象。全国名词委抓新词工作,首先是要把好新词的“进口”关,给予正确恰当的命名,以满足社会需求。各学科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积极开拓收集新词渠道,尽快予以科学命名,起好引导社会、引导传媒的作用。全国名词委办公室樊静同志向会议介绍了全国名词委近期开展新词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全国名词委《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说明。与会代表围绕开展新词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发表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当前科技新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大和定名混乱的形势下,全国名词委决定开展新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对于规范科技名词,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以及加强科技名词审定的基础工作,都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会议上,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张伟和李竞等三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开展新词工作的经验体会。如电子、计算机分委员会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应用学术刊物推广规范名词;天文学分委员会在审定名词的同时即十分重视收集新词,并予以讨论定名,为目前新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等经验十分值得重视和推广。会后,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全国名词委对《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作了修改和补充。全国名词委希望并欢迎各分委员会委员和热心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广大学者、专家和科技人员积极向全国名词委和各分委员会提供科技新词(包括已有初订中文名和征询订名的各类科技新词),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免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1~23日在杭州市召开了南方组审定会议。与会者有免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葛锡锐副主任,叶敏、于涟、龚非力、周光炎、刘宝全、谭龙益、魏海明、王虹峥等专家,秘书陈桦,全国科技名词委高素婷等。葛锡锐副主任主持了会议。本次会议对免疫细胞和抗体、免疫遗传和移植免疫、兽医免疫3个分支学科的名词释义进行了逐条、逐字讨论修改。专家们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严谨的精神,对一些共性问题(如antigen presentation叫抗原呈递、呈递抗原,还是抗原提呈),将提交全体委员会议讨论确定。 (高素婷)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央军委批准的《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实施纲要》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4月12日在军事科学院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启动军事科学15个分支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培训参与审定工作的人员。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是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给军事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名称,并加注定义,以规范和统一军  相似文献   

16.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于2006年3月1日在北京中国气象局召开。会议商定7月份进行修订1996年出版的名词书及新增词条的定义审定工作。会议还对海峡两岸共同收集的新词进行了筛选。

(李玉英)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8日,法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 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审定编辑温昌斌,法学名词委秘书长、法学所副所长冯军,法学名词委秘书蒋熙辉参加了会议。经过讨论,形成以下工作方案:首先,收词、释义等执笔性工作,以法学所专家为主,每个分支学科可吸收一名所外人员担任委员。词条及释义均将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法学所还承担调控指导、集中统稿、分批定稿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7年7月13日,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林科院报告厅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委员包括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誉主任蒋有绪院士,主任尹伟伦院士,副主任施季森、杨传平、尹发权等共31名专家。会议由尹伟伦院士主持。在听取了秘书处及各分支学科负责人关于第一阶段工作及相关名词遴选进展的汇报后,蒋有绪院士就学科框架及选词范围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并和与会委员们一道就新版收词的范围和深度、新兴和交叉学科名词的处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一致认为,第二版林学名词(定义版)应当以第一版为基础,同时反映出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于3月25日召开了1997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副主任路甬祥(中科院)、章综(中科院)、于永湛(新闻出版署),许嘉璐(国家语委)、丁其东(技术监督局)、潘书祥等。邵立勤(国家科委)、武佩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吴瑰琦(科学出版社)分别代表林泉、孙枢、汪继祥等三位副主任出席了会议。中科院出版委副主任李廷杰同志与全国名词委办公室负责人列席了会议。章综同志主持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潘书祥同志关于“全国名词委1996年工作总结及1997年工作要点”的汇报。1996年工作总结1996年名词委公布出版了《化学工程名词》、《医学名词·3》(遗传、免疫、病理)、《医学名词·4》(内科)、《大气科学名词》(第2版、加定义)等3个学科的规范名词(共4本)。另外,《航海科技名词》、《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动物学名词》、《医学名词·5》(眼科)、《物理学名词》、《煤炭科技名词》(加定义)、《公路科技名词》、《铁道科技名词》已完成审定任务并进入出版流程。其它还有18个学科的名词(或补充修订本)在继续审定工作当中。在原有50个学科分委员会的基础上,96年又成立了昆虫学和心理学等两个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已开始收词和审定工作。迄今为止,基础学科名词的第一批审定公布任务已基本完成,工程技术学科的名词审定和规范化工作已陆续进行,并有一部分公布出版。此外,第一批名词公布后,一些基础学科名词的增补和加注定义工作也已有计划地陆续展开。1996年名词委着重对科技新词的命名及试用工作进行了试点和探索。一是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二是研究制定了指导性文件《关于开展新词工作的意见》;三是召开了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参加的新词工作会议,开展了一些宣传与发动工作;四是开始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新词工作,目前正在试行之中。但由于刊物尚未申办下来以及工作上有些墨守成规,致使新词工作受到较大影响。通过96年的摸索,取得一定的经验,创造了一定条件,为97年更好地开展新词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96年是名词委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活动较多的一年,并获得一些实质性进展。如,两岸天文学专家在6月份聚会黄山,就天文学名词交流与规范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会上有13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决定成立“中文天文学名词工作组”,负责两岸天文学新名词的收集、整理和对照工作,并立即着手两岸天文学名词对照本的编订和出版。96年中,两岸科技名词专家还进行了多次互访活动,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为以后的名词交流和统一活动奠定了基础。经名词委常委会决定,96年6月向国务院提出更名报告,国务院领导已作出批示,并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下文,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科院于97年1月11日转发了中编委的批复。此外,根据形势发展,96年还开展了一些宣传科技名词的工作,如21世纪起始年的划分等等。1997年计划要点1997年在继续做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加强科技新词工作和港台地区交流活动。计划要点如下:1.继续做好科技名词的审定、公布工作97年计划分批公布出版《动物学名词》等8个学科的名词,还将完成其他将近10个学科名词的审定任务。第一批名词审定工作完成的学科,条件成熟的可以开展第二批名词的审定工作,即增补和修改名词,并加注定义。此外,为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最终形成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还计划建立2-3个新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如计量、通信等。2.选择好突破口,使新词工作取得较大进展97年应当进一步加大科技新词工作力度,切实把新词工作当作整个审定公布任务的前沿工作抓紧抓好。在新词工作上要有所创新,在保证概念准确的基础上,果断、迅速地推出试用意见(对争议大的允许按先后次序有2个定名),以期快速引导舆论,发挥好传媒的导向作用。在新词工作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活动,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同新闻、报刊、广播、电视与公共媒介单位的联系和交流,扩大新词工作的影响面,使社会上科技新词使用混乱的现象尽快得到缓解。3.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和对照统一工作97年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两岸科技名词交流活动,注重巩固和拓展实际成果。从两岸有关学科的科学家互访、共同编订对照本入手,逐步增加学科名词的交流和对照统一,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名词学科体系。此外,香港回归在即,97年还要进一步密切同香港委员和科技文化界的联系与交流,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4.在宣传、推广和应用上广泛开展活动宣传推广规范名词是当前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要通过扩大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科技名词推广应用网络。97年计划在公布、出版名词的基础上,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积极推广公布试用的新词和公布的科技名词。加强同大、中学校教材编写部门和有关报刊的联系,共同开展推广规范名词的工作。5.积极开展各类型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6.持久地做好名词委事务中心各项建设工作7.保持和发展同国内外术语及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常委会听取潘书祥副主任的汇报后,经过认真审议,充分肯定了名词委事务中心在1996年中开展的各项工作,原则通过了1997年工作计划,并对当前的一些重点工作提出许多重要意见。会议重申了科技名词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日益发展,香港回归在即,与台湾交流活动不断增多的形势下,科技名词统一的任务更加迫切。中编委在编制十分紧张、许多事业单位缩编的情况下批准成立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国务院领导很快批准了名词委的更名报告,都说明了国家对这一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会议一致赞同把新词工作作为97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开展新词工作的重点是信息、电子、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科技、认知科学等新兴学科也要尽快逐步开展;传统工业和学科在不断发展,其中也有不少新概念需要定名。前十年的审定工作是整个科技名词体系的基石,但新词是十分活跃和动态发展的,因此把新词工作提到前面来安排很有必要。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规范名词的宣传、推广力度,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渠道、多设窗口,扩大名词委的知名度,以利于向社会普及规范的科技名词。在出版工作上要放开思路,还要创造条件,开发电子出版物,运用好各方面的现代化及市场手段。会议肯定了96年与台湾专家的互访和交流活动,97年要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果。会议提出名词工作要有时代特点,要不断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工作方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在巩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使我国科技名词统一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会议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有待于名词委事务中心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2日,第二届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由尹伟伦院士主持。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对学科问词条的查重结果,逐条展开了讨论,确定了重复词条的学科归属。专家们一致建议在原来的12个学科分支基础上,增加“总论”部分,以收录“林业基础”中不能包含的一些共有名词和基本学科名称类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