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数学与应用     
数学是否有用?我们从事此道的人都不免曾有此一问。常有人说,数学实非一门科学而为艺术。既然是艺术,人们所追求的就不是应用,而是美。把数学当作艺术来研究也未始不可,虽然有些人轻贱“为艺术而艺术”。但如果把数学看成科学,那就有理由讯问它是否有用。数学是否可用于日常实际生活?它是否有助于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 我先顺便谈一点艺术。看来,当人类才学会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生存之后不久,就已经从事一些严格说来算不得是有用的活动。例如,近年发现的洞穴壁画,把与人同处在地球上的动物的形象描画得精致生动,这就很难说是出于实际的需要;或许是为了心灵治疗吧,却也  相似文献   

2.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3,(10):29-30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同样,‘马克思发现了历来为繁丛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那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可见,食品,在人们的生活理念中历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  相似文献   

3.
国外曾有过许多人类远征并与外星文明接触的科幻作品,而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 长篇佳作却不多见。但当我们读罢青年科幻作家杨平即将出版的《冰星纪事》之后,会发现他做了 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是一群前往火星旅游的地球人因遭遇时空震荡误入外星文明世界——“冰 垦”的故事。在冰星上生活着被称为“哥克人”的外星种族,飞船上的科学家对“哥克人”进行了考素 并与之交流。在随后发生的飓风和星震等事件中,两个不同文明的垦系的人们终于实现了沟通。在“冰星”即将发生灾变之际,在另一外星文明“飞龙”的帮助下.“哥克人”终于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地球人也顺利地返回自己的家园。 我们征得作者杨平的同意,在此节选其中一小部分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李俊杰 《科学之友》2007,(10B):179-181
就塞尚一生的艺术生活,论述了他自身接触自然,把眼睛所观察到的自然进行严格的推敲与表现,追求画面的“永恒感”,并阐述他的作品充满了感情与结构,以说明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生物医学在21世纪面临着两个关键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全新的,并且在“9.11”事件发生后显得尤为紧迫,那就是:怎样才能保证在生物医学上的巨额投资不仅能提高普通人的健康水平,还要对人们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我母亲——一位经常进行身体锻炼的90岁高龄的律师——曾经费力地、一字一句地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导致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还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扩展着人们思想的视野。从这一意义上说,“科学”已经在表现着“时代精神”了。一八八九年为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艾菲尔铁塔,被看作巴黎的象征之一。它使我们回想起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巴黎。那时的巴黎不仅是“艺术之都”,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之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有一个预言几乎被人们所忘记,那就是“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但是,近来由于“克隆技术“的异军突起,大家似乎又部分地回想起了这种说法。事实上,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生物技术都不可能为人类科技所忽视。也正因为如此,“生物、生化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用“如虎添翼”来形容强者更强。那么,坦克这个“陆地猛虎”如果插上了钢铁的翅膀,那岂不就是天下无敌了么?几十年来,不论是出于战争需求的推动还是设计师们的灵感进发,美国及苏联都秘密或公开地对飞行坦克付诸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书画艺术作品是书画作者的智力成果并对其享有专有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中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作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投资书画、收藏书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制假售假的行为也日渐突出,给中国的书画市场秩序、中国书画的艺术价值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加强市场规范和相关立法,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蒙娜丽莎究竟是谁也让学者们争论不休。最近,这幅画又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高度重视,因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目前所掌握的种种迹象表明,恐怖分子已熟练掌握电脑密写技术,他们可能会借助于电子“隐形墨水” 将密信隐含在像“蒙娜丽莎” 这样的图像文件中在因特网上传送。恐怖分子在网上下载的这些照片可能就含有一道凶杀令。 因此,为了在网上跟踪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美国联邦调查局启用了名叫“食肉动物” 的监视系统在网上进行24小时监视。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1.
何芳  王俊娟 《科学之友》2010,(1):157-158
平面设计作品的诞生需要有好的后期工艺与之相适应,然后才能完成整个作品的制作。印刷工艺是平面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每一件设计作品的完成都要借助印刷来完成,印刷的许多工艺恰好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鉴于以上两点原因,作者强调:应该把对印刷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和前期创意设计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伽利略出生前一百年的意大利,就是历史学者所称的“文艺复兴”时代,这是一段艺术与科学的复兴时期。在塔斯坎尼省,也就是伽利略成长的地方,那儿的发展开始蓬勃。由于印刷术的进步,大量书籍纷纷出版,带动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知识跃升,彼此的思想能够互相交流,使得科学研究一日千里。人们急切地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希望对自己的星球有更多的了解,并对艺术及文学层面有更多的要求。在“文艺复兴”之前,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教义,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民却渴望挑战和知识。在这样的风气下成长的伽利略,后来真的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  相似文献   

13.
情感计算机     
人工智能领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不久的将来人们有望见到善解人意、有人情味、能和人类自然沟通的“情感计算机”。人们能通过向机器提供更强的逻辑能力而使人工智能领域获得下一个重大突破,而提高情感能力也同样奏效。“感情”通常设有和无生命的机器联系在一起,但《感情计算》的作者罗莎琳德·皮卡得(RedndRca!d)却认为情感可能正是计算机有效工作所必需的东西。马萨诸塞技术协会的计算机技术教授皮卡得说,计算机需要人工感情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并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改进。科学家越是对作为计算机模型的“湿件”——人脑及神经系…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来,外来物种入侵这一个词开始频频出现在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上。“外来物种入侵”并非新名词,但由于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就足以说明人们开始对外来物种的入侵引起了高度重视。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则小故事。1859年,几个英国人将24只兔子带到澳大利亚,并将其中的13只兔子放养在野外,由于没有天敌,兔子便开始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无忧无虑地生活和繁衍。不久,人们发现他们所种的庄稼在一夜之间被兔子吃了个精光,牧场的草也以极快的速度在消失,牲畜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饿死……因而兔子成了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15.
对于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专家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预言。不过有一种说 法几成定论,那就是“21世纪是生物科学和电脑网络的世纪”。不错,网络已经彻底地融入 了我们的生活,大量的信息被迅速地传递和转移。按照信息专家的说法,人在单位时间中获 取了更多的信息,也就意味着提高了生命效率,等于在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当然这还并不是网络的全部,网络不仅仅能够“延长”我们的生命,而且能够给予我们 另外一种生命——一种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虚拟现实”。 有关“虚拟现实”的科幻作品国外已比比皆是,国内作家也已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本篇只是关于“虚拟现实”的一个极小的侧面。请注意,真正的“虚拟现实”比这要精彩得多!  相似文献   

16.
离群索居     
我们总是相信,团结就是力量,遵守规则和秩序就是生命的保障。但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刻,在一个失去了任何约束的地方,我们是否真的能够继续按照上述原则生存? 当然,在大意义上我们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自以为是和刚愎自用,我们必须持续不懈地鞭答这些行为。但是,假如一个正确的意见得不到或者不可能得到公认,而这时局势又十分危急而时间又相当紧迫呢?从某种意义来说,有时候所谓“民主”就意味着一大群傻瓜否定了一个精英所陈述的真理。 再者,当人们试图坚守文中所引用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那句名言(“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时,是否能够真正完美地确保这一点呢?事实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在维护某个人的利益的同时也能保障大家的利益,或者我们换一种提问的方式,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满足大家的利益的同时也不伤害某个人的利益? 这篇文章并不能给你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只是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是在有些时候,只要提出了问题,我们也就有了回答这些问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乌干达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白蚁喜欢啃食废弃的塑料袋。它们的这一特性,或许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新科学家》杂志说,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制品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自然分解,如何解决这种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的重大课题之一。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的克里斯·卡萨姆巴看到,大群白蚁聚集在他用来育种的聚乙烯塑料袋上,他本来担心这些“破坏分子”会毁了他的农业实验,但经过仔细观察,他惊奇地发现,小东西们正“专心致志”地大嚼这些塑料袋。由此,他意识到昆虫或许能对塑料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卡萨姆巴说:“我不再将…  相似文献   

18.
要说起《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用什么武器的时候,人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青龙偃月刀”。但要问起为什么叫青龙偃月刀时,恐怕就有人不一定太清楚了。那也没关系,再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建议您多留心看一看关羽使用的那把刀,特别是走麦城那集,关羽和周仓分别时的那场戏,戏中有一个特写镜头,专门照了青龙偃月刀的刀头。  相似文献   

19.
冈子 《科学之友》2007,(8A):24-25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 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最近,韩国出现一个直径达200米的麦田怪圈图案。麦田怪圈不是甜麦圈,可以轻松地放到嘴里。它们一般特别大,大得要坐在直升机里才能看得见它们的全貌。那么。它们是如何做成的?这还是一个秘密。凡是看过麦田怪圈图片的人,无不被其呈现的和谐美丽所折服,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是一门“大地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