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宁夏北部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东、西、北三面被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所围限,受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土地沙化与沙漠化较为突出,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对宁夏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环境地质问题的初步研究,简要分析了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成因,提出了合理、经济而有效的防治对策,为振兴地方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城市公园时空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功能.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09年北京市城市公园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对北京市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市公园数量多,规模大,多样化特征明显,主要以综合类公园为主,历史名园比重高,城市公园总体空间分布不均衡,内密外疏,呈"Y"字型分布.城市公园的建设发展主要受到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历史文化积淀、经济发展、人口分布、重大社会事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对于优化北京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的空间布局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主体,银行业在北京市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北京市银行机构的空间布局以及不同职能机构的分布差异,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北京市银行机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了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银行机构密集的区域,不同性质银行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不同职能部门分布差异明显,银行管理机构较少,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金融街、建国门外街道;支行机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聚在北京市中心城区以及外围区县的中心城镇;分理处(储蓄所)的分布范围广泛,机构数目最多的区域为北京市外围区县的中心城镇;银行自助设备分布比支行机构更为广泛,也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城区以及外围区县的中心城镇.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部、北部山区是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以及主要的水源保护地区,对于北京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各种因素,北京山区的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因此研究土壤侵蚀是非常有意义的.以2007年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为源数据,在ArcGIS软件中进行北京西山地区土壤侵蚀等级及分布现状的提取,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影响土壤侵蚀三大要素进行分析,及时掌握了研究区土壤侵蚀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北京西山地区土壤侵蚀面积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安全已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新热点。文章在分析北京当前所存在的环境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城市环境安全及突发重大环境灾害应急行动预案研究。内容包括:北京城市环境安全研究;北京市环境灾害综合区划研究;北京市环境灾害管理决策咨询信息系统研究;北京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及应急救援行动预案研究;应用GIS技术进行北京森林防火的研究;北京市沙尘暴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北京市健康安全与卫生防疫研究;北京市地震灾害防御研究;北京城市生命线系统工程的改造、完善与建设研究;北京市突发重大环境灾害应急救援行动预案编制研究;环境灾害对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有关经济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文物古迹景观现状分析与建设研究,是北京市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文物古迹景观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立足现状,以维修为主”和兴建两处“古都缩微”相结合的文物古迹景观建设方案,以使北京市文物古迹景观构成更为完整,为2000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一个更为完美的城市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百花山主要树种对环境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利于京西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对于建设北京西部生态屏障,改善和保护北京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奥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百花山不同海拔,不同林相的多个样方内多种主要植物叶性状(叶干物质和比叶面积)的测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样方中主要树种对环境的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沙化过程对土地质量影响很大,沙化过程动态监测是了解沙化过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以1991年、2001年和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通过荒漠化差值指数法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林滩绿洲20年间沙化土地进行动态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Albedo-NDVI特征空间荒漠化监测模型对于沙化土地分级便捷可行; 1991年至2011年间格林滩绿洲重度沙化土地和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轻度沙化土地和非沙化土地有所增加;中度沙化土地和重度沙化土地之间相互转化,且与其他类型土地之间也存在相互转移,主要转出为轻度沙化土地。研究区东部林地面积明显增加,南部和北部中度沙化土地逐渐转为轻度沙化土地,研究结果对当地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10《北京市统计年鉴》、2009《北京市区域统计年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和《北京市行政区域界限基础地理底图》,采用区位商等方法,分析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效益好,竞争力优势明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是北京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并且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金融业增长速度最快;北京现代服务业具有高劳动生产率,并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现代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圈层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土地沙化危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的方法,提出了植苗造林在沙化土地植被恢复中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河北坝上及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是环首都生态圈的一部分,也是荒漠化研究的关键区域。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风沙活动大约始于6000年前。虽然这一地区人类开发的历史较短,但近50年来的植被退化速度非常迅速。坝上地区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退化与北京地区沙尘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但详细机理仍有待探讨。作者提出了本区植被退化与荒漠化研究的3个方向:(1)生态样带综合研究;(2)植被演化与风沙活动关系的模型研究;(3)荒漠化时空格局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疆和田地区土地沙漠化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沙漠化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新疆和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灾害多发,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沙进人退的形势日趋严峻,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多个侧面阐述了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源区荒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是青藏高原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遏制黄河源区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从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荒漠化产生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认为该区荒漠化有异于其他地区,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导致了下垫面的改变,气候变化引起多层面的荒漠化,人为及鼠类的活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过程首先是以缓慢的自然荒漠化过程为基础,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沙漠化和石漠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两大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着重从形成因素、地理分布、动态变化、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析,认为二者在某些成因上存在着相似性和治理措施方面存在可借鉴性,指出积极探索以沙治石和以石治沙的经验,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石漠化是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笔通过对荒漠、荒漠化、沙漠化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和现有石漠化内涵的归纳总结,在分析石漠化的形成原因、特点、区域和基质的基础上,认为石漠化属于荒漠化的范畴,是人为干扰与自然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石漠化特指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碳酸盐岩发育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为干扰造成植被持续退化乃至丧失,导致水土资源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或砾石堆积)面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石漠化等级程度及微地貌景观不同,选择12个固定样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4次监测。结果表明,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温度与石漠化等级程度相关性不大,与植被覆盖度,特别是林下草被覆盖度具有很大相关性;随着治理时间增加,各等级石漠化土壤温度日变化趋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的稳定大小关系。随治理时间增加,旱季土壤水分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且年际同期变化幅度较大。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人工生态恢复的土壤温度及水分有助于从土壤水热的角度来揭示石漠化恢复治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平原面临沙漠化的潜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并参考地质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曾经有过沙漠化及其演化的历史,提出黄淮海平原存在沙漠化的潜在威胁。依据地质环境及气候环境的演变,预测黄淮平原沙漠化有加速扩展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生态脆弱带面临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联合国对荒漠化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类型荒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综合机理和环境的脆弱特征,并联系生态脆弱带理论阐释了生态脆弱性和荒漠化发展的关系,认为土地的脆弱性是荒漠化的基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荒漠化的诱因,而荒漠化进一步使环境更加脆弱。最后给出了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沙漠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虽然有关沙尘运动和沙纹形成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有关沙漠扩散过程定量描述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沙漠面积较大,气候环境较复杂的地区进行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尝试从沙漠一绿洲之间的作用关系入手,分析交错带沙漠化的特征,对沙漠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相应的微分模型,并给出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毕节市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石化,是毕节市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为了促进喀斯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根据毕节市石漠化的现状,探讨了其成因和防治措施,认为导致石漠化加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更有人为的;其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