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共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为了分析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影响其行为活动的相关因素,将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小麂照片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小麂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T=12.754,df=23,P<0.01),活动峰值出现在早上6:00—7:00和...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7,(4)
正据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息,2017年4月26日,保护区木江坪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野外布设的3台红外照相机中采集到野生大熊猫"标记领地"和"嗅闻树"过程的清晰图片和完整影像。这3台红外相机于2016年12月被放置在海拔2 200米左右的老鸦山区域,每台间隔2千米。据采集到的资料显示,近半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双峰趋势,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且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动强度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监测期内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为(1.42±0.0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在全年及各个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个体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集群类型为雌性单个个体和雄性单个个体,其次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为表现差异受生活史特征、气温、日照长度和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内栖息着种类丰富的野生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喜马拉雅鬣羚(Capricornis thar)也生活在峡谷内,但一直未见喜马拉雅鬣羚的系统调查研究,而影响对喜马拉雅鬣羚的科学保护。因此,为了促进加查峡谷后续开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工作,2020年5月到2022年12月,在加查峡谷内共布设85台红外相机对喜马拉雅鬣羚进行监测,并且对喜马拉雅鬣羚的活动节律进行初步研究。相机总工作天数39 109 d,其中80台相机拍摄到喜马拉雅鬣羚,共获得有效照片15 744张,其中独立有效探测照片数2 650张。研究结果:1)喜马拉雅鬣羚全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双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4∶00—6∶00和19∶00—21∶00,活动低谷出现在10∶00—15∶00;2)四季对比发现秋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夏、冬季高;3)旱季的活动高峰比雨季的活动高峰提前1 h,并持续更长的时间;4)喜马拉雅鬣羚为夜行性动物。使用红外相机对加查峡谷进行了近两年半的监测,对峡谷喜马拉雅鬣羚的活动节律有了一定了解,为后续的研究、保护以及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蟒河保护区设置了38个1.5 km×1.5 km网格,布设了38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累计相机工作日5 028天,拍摄到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3136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1 173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1 151张;拍摄人类活动和家畜照片812张.经鉴定,共...  相似文献   

6.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分布在中俄、中朝边境的森林中的两种大型哺乳动物,目前野外数量仅存几百只且只生活在亚洲东部的小区域内.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动物专家为了保护这两种珍稀动物,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7.
孙海义 《大自然》2021,(1):16-21
在我国历史上,虎是东北地区森林山地广泛分布的物种.20世纪初期开始,东北虎的数量因人为捕杀等因素逐渐下降,后期其栖息地逐步丧失、猎物逐渐匮乏,到20世纪末东北虎在野外濒临绝迹.本文作者多年前在东北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东北虎野外考察,他们爬过多少山地,路遇多少珍禽异兽,又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动态,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七姊妹山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共投放红外相机30台,设置42个位点,相机累计工作日2613 d,共获得有效照片715张.通过对红外相机照片的处理分析,共发现42种野生动物,其中兽类19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物种的32.8%;鸟类23种,...  相似文献   

9.
1956年3月至7月间,作者先后到福清县城以西10多公里的东张一带工作3次。发现那儿附近分布着不小的正长岩体露头。虽然在野外的时间,一共只有10余天,由于观察的面积较小,对于这个侵入岩尚得到一些认识。它们组成了整个鲤鱼山,也组成了真武殿附近峡谷及其两侧岩壁(图1)。从产状看来,当是一个走向东北的岩干:一个被切断而又被冲积层分隔了的整体;而较少可能是2条或以上各自独立的岩脉。它们侵入于附近广大分布着的火山岩系岩层中。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并评估红外相机在不同抽样方案中监测差异性和优缺点,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监测性能和特征,从而为红外相机抽样方案的有效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公顷网格抽样方案和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分别布设35台和32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兽类及林下鸟类进行连续监测。对比分析2种抽样方案对应季节的监测数据发现:1)在相同相机有效监测日内,公里网格抽样方案更快速获取兽类物种信息;2)虽然2种抽样方案监测的物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监测到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3)公里网格抽样方案易于获取大中型兽类的物种信息,独立有效照片的利用率较高,而公顷网格抽样方案相机拍摄率较高,主要表现在小型兽类的拍摄。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采用访问法、样带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广西境内的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藏酋猴种群为27个,共(542±69)只,主要集中在桂东北片区的猫儿山、花坪和千家洞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个体数量占广西藏酋猴总数的90.2%;九万山、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滩自然保护区均仅发现1个猴群;原有藏酋猴分布记录的恭城县和荔浦县内并未发现猴群分布。红外相机监测发现猫儿山和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增加1个猴群的记录,同时增加九万山和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的分布记录。栖息地破碎化、频繁的人类活动和盗猎行为可能是影响广西藏酋猴种群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同域分布的兽类物种活动节律,于2021年12月—2022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三官庙保护站冬、夏两季的兽类物种活动进行了调查。共布设44台红外相机,两季度累计4 36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1 150张兽类独立有效照片,共鉴定出18个兽类物种,分属4目11科。计算了冬、夏两季兽类物种相对丰富度(RAIs)。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兽类物种冬、夏两季的活动节律,并将大熊猫与同域分布,且存在生态位重叠的兽类的活动节律进行了重叠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佛坪保护区的大熊猫与同域分布动物的时空生态位分化,栖息地利用等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2022年5月22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记录到1只食蟹獴捕食中华蟾蜍一例,该獴进食后出现倒地、侧卧和仰卧等痉挛动作,经过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267次行为并进行比对,认为该獴出现痉挛动作与取食中华蟾蜍的相关显著,符合一些哺乳动物的蟾蜍中毒症状。经查阅相关文献,有獴属动物捕食其他种类蟾蜍的记录。经分析认为,食蟹獴能够捕食中华蟾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食蟹獴把蟾蜍按在地面上翻滚摩擦,擦除了一些体表受刺激时分泌的毒性浆液;二是避开了含毒量高的头部和背部的皮肤,仅吃肌肉和内脏。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动物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同域分布物种间对时间利用的差异是物种共存机制之一.为了研究喀斯特石山生境中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的活动节律,进一步探讨这两者的时间生态位分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年来提倡的绿色环保,人们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比较重视。作为光信息、微电子及数字视频等领域发展的产物,被动式红外相机能很好地承担起这任务。本文从被动式红外相机与普通CCD/CMOS相机不同的成像原理,基于红外相机被动获取图像、以及图像能反映被拍环境温度分布两个特点,主要讨论在智能安防、能源控制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资源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布设165台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野生兽类在多时空尺度上(如不同植被类型、海拔和生态季节)的出现频率。【结果】研究期间,利用红外相机共拍摄到有效兽类照片1 619张,鉴定兽类25种(分属5目13科)。调查发现,夏秋季野生兽类的相对丰富度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 少部分兽类(如雪豹(Panthera uncial)、岩羊(Pseudois nayaur)等)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及流石滩生境,大部分兽类生活在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结论】卧龙自然保护区存在丰富的珍稀濒危兽类资源(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应对这些哺乳动物的高时空活动频率(如夏秋季和中等海拔地区(1 700~3 500 m))进行集中研究,如探究其生境适宜性及日常行为,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短讯     
《大自然》1992,(4)
张高甫育虎一百只今年春天,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又增四只东北虎幼仔,这是养虎专家张高甫对保护、增殖东北虎的最新贡献.张师傅养虎39年,到今年累计育成东北虎100只整.相距百公里相隔一百天一只老猫重返故居北京市一居民豢养一只普通家猫已四年,今年4月2日托人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是全世界注目的濒危动物,我们对其生物学的研究,可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一、地理分布和栖息环境它们分布于我国的第二阶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受东南季风影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水平和垂直分布都有少——多——少的趋势。栖息地常在峡谷之上半封闭的削蚀面或坳沟,小气候较稳定,土层厚而地势平缓,乔木层郁被度和竹子复盖度均较适度。二、食性与营养大熊猫所食的食物99%都是竹子,包含40余种,但常食者仅10余种,而每座山又往往只有2—3种竹为其主食竹类。在营养上它们采取了择优觅食和多食的对策。它们从竹子中所获得的营养物质,除足够的氨基酸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另外尚有比较丰富的微量元素。三、活动、巢域与社群结构它们活动的方式是昼夜兼行。凌晨03—06时和黄昏16—20时为活动高峰期。日活动概率约为60%,主要用于采食,但采食时间又常随季节而有变化。它们的巢域较小,约4—7平方公里,年龄和性别均有差异。雌性约4—5平方公里,每月利用约1/10并多集中于核域内;雄性约6—7平方公里,每月要利用1/2,其巢域内除拥有生活资源外,尚有2—3只雌体。大熊猫虽营独栖,但仍有松散的社群结构,其成员约10余只,活动范围约15—20平方公里。每当发情交配季节,彼此通过嗅、听和视觉可交换信息,通报各自生理状况。当社群内一雌性发情,信息所及的2—3只或社群内全部雄体(4—5只)都参加争配,最后仅一序位最高的获得交配权。它们还有返归巢域和依恋固有的社群的行为,故迁移放养不易成功。四、饲养与繁殖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第一次繁殖成功以来,共约饲养过200只大猫熊,经过24年约死去了一半,其中饲养繁殖现还活着的不到30只。死亡大于出生率三倍以上。据国外38只饲养大猫熊统计,平均寿命仅8.5岁。在饲养状况下,50多年约100余只雄体,有交配能力的仅约10只;约100余只雌体,仅有29只受孕产仔。在野外由于它们栖息于无污染的环境,能最优选择食物,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又很丰富,故能正常发育生长,不存在繁殖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7,(5)
正作者在泰山东北麓发现了一只雌性斐豹蛱蝶并采捕回家,没想到它竟产下很多卵,这让作者获得了一个大大的福利:群养斐豹蛱蝶幼虫。由于小毛虫数量多、食量大,难免要为它们的"口粮"奔走忙碌。然而在作者眼中,能够用镜头从容地记录它们成长和蜕变的全过程,又何尝不是一大美差呢?泰山游玩,意外收获2016年的盛夏,泰安市区的天气异常炎热。为寻个清凉所在,我和儿子在7月23日一道去泰山东北麓避暑游玩,那里海拔较高,林木茂盛、景致宜人。  相似文献   

20.
在夏威夷有一种漂亮的食虫小鸟,被当地人称为“包奥鸟利”,可能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科学工作者认为这种鸟只剩下3只:一只雄性,两只雌性。据他们观察:雄鸟从未与雌鸟汇合在一起,它们栖息在毛伊岛哈利卡拉火山东北坡茂密的热带森林中,雄乌和雌鸟相距1.5英里。除非它们不久就进行交配,否则这种鸟将濒临灭绝。在试图野外诱导雄鸟和雌鸟相聚的行动失败之后,野生动物保护人员计划用网子将鸟捕住,把它们关在一起,为交配提供条件。美困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的有关人士指出:“如果我们不进行干预,这些小鸟可能永远不会相遇。”“包奥鸟利”(Melamprosopsphaeosoma)这种小鸟的体形大小与麻雀相似,脸部看上去就好似戴了一个黑色的面罩。这种行迹难觅的小鸟靠吃热带雨林丛中的昆虫、蜘蛛和小蜗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