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牛黄是从牛的胆囊或胆囊管中取出的结石,又称为天然牛黄。将适宜的异物植入活牛的胆囊里,自然培育的牛黄,称为人工培育牛黄。但利用这种方法从牛胆囊中获得的天然牛黄,产量低,成本高。由于羊和牛是同科动物,且繁殖率高,饲养成本低,结石发生率高,可用羊代替牛来培育“牛黄”。经实验分析,“羊黄”的理化性质、药物效应以及用金相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作超结构观察,和天然牛黄基本一致,微量元素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几乎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因此,用羊代替牛培育“牛黄”,是非常有希望的人工培育方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培养牛黄…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用牛胆汁可提炼胆红素和胆酸,它们是制造人工牛黄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贵重的化学试剂。目前,胆红素、胆酸产量低,价格高,国内外缺口相当大,货源十分紧缺。因此,从活牛体内提取胆汁的新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用一头健壮的活牛,作一次特殊导流手术后,每天就可从牛体内提取一定数量的鲜胆汁,这就是活牛取胆汁的新技术。用这种方法成功率可达100%。如一头体重为300~400公斤的牛,施行导流手术后,然后在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吉林地区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115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情况,并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36株,阳性率为31.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有大肠埃希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吉林地区儿童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并呈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迁,防止ESBLs大肠埃希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4.
北京某饲养场的幼犬成窝死亡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从多处脏器分离出致病菌一株 ,根据细菌鉴定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观察 ,证实送检犬因埃希氏大肠杆菌移位引起大叶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同时伴有肠道反应。药敏结果可见 ,本菌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 ,说明滥用抗生素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抵抗力下降 ,致使正常菌群移位 ,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动物试验 ,腹腔注射此株埃希氏大肠杆菌 ,可导致小鼠菌血症、败血症而死亡 ,而持续一周食入本菌 ,不但不致病 ,且能增强体质 ,可考虑用作饲喂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5.
MUG单管定量检测法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UG单管定量检测法对实验室制备的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MUG单管定量检测法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对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MUG单管定量检测法检测数据的精确性高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而且更为快速、经济.因此,该法适用于海水和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从成都地区分离出的543株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抽取61株菌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及氯霉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及产酶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菌株的ESBLs,并用Kirby-Bauer法检测了41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1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其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ESBLs总检出率为50.8%,其中ESBLs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为普外科、脑外科、肾内科、骨科、呼吸内科。所有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均对Imipenem和Meropenem敏感。产ESBLs株对其他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酶株。结论本地区ESBLs检出率较高,分布科室有特殊性,产ESBLs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株。  相似文献   

8.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6种不同产地的培植牛黄,结果表明,培植牛黄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钙;培植牛黄较天然牛黄含有较多的蛋白和胆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话说牛黄     
牛黄,也叫西黄或犀黄,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内结石。因牛的胆结石呈黄色,故名牛黄。牛黄中含有胆酸、胆红素、钙盐、维生素 D 等10多种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息风定惊等功效。著名的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六神丸”、“紫雪散”、“至宝丹”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进行ESBLs初筛、表型确证试验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28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7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72株,检出率为42.4%(72/170),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4.2%、16.7%和16.7%.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因此加强产ESBLs大肠埃希菌酎药性监测很重要,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产ESBLs菌株的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牛黄形成前后胆汁主要成分变化,用FTIR和ESR检测证实,培植牛黄属色素型结石.  相似文献   

12.
本又系统地研究了肝胆汁和胆囊胆汁的流变特性。采集肝胆汁(T管肝胆汁)5l例223份,胆囊胆汁39例标本,包括急性、慢性、梗阻和非梗阻性的胆囊炎和胆石症胆汁。实验结果表明:肝胆汁粘度随胆道炎症减轻而减小,并趋于一定值;胆囊胆汁为非牛顿粘弹性流体,其流变特性与病理状态紧密相关。胆囊胆汁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三类。在实验基础上得到了几种胆汁的本构方程并提出了胆囊胆汁粘弹性模型—改良Maxwell模型。  相似文献   

13.
根据胆囊收缩特点及胆汁属性提出了收缩胆囊内胆汁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SIMPLER算法计算了活体胆囊收缩时胆汁流动的速度分布及压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胆囊收缩时,囊内出口附近区域存在明显的S型旋涡区域,该区域的存在有可能是形成胆囊结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川西北地区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川西北甘孜州和阿坝州的26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分别以分离的大肠杆菌DNA和牦牛腹泻粪便样本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分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中存在情况,同时比较两种DNA提取方法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PCR检出率的差异;以分离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105株大肠杆菌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比较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外表健康牦牛和腹泻牦牛中的携带情况.结果:从26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出84个大肠杆菌菌落携带K99菌毛基因,这些菌落分别来自所有26份牦牛腹泻样品,因此,牦牛腹泻样本100%分离并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而粪便总DNA检测结果为K99+菌毛基因阳性率84.62%(22/26),粪便中提取的总DNA模板K99+菌毛基因PCR检出率略低于分离鉴定的细菌DNA检出率;105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样本分离株中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34株,检出率为32.38%(34/105),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样本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检出率(P0.001).结果表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粪便中存在广泛,是引起牦牛腹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以粪便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可快速检测牦牛粪便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建国60余年来,吉林省人口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转折,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对吉林省人口发展过程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的R/S分析方法,基于其人口总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对人口发展演变的时间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口的变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特征,未来20年~30年间,仍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工程的手段,用插有食管癌相关基因2(ECRG2)开放阅读框(ORF)的原核表达质粒pEGX-4T-1转化大肠杆菌E.coli,诱导表达了重组的GST-ECRG2融合蛋白;收集GST-ECRG2融合蛋白包涵体,经SKL溶解后在PBS中透析复性,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高纯度重组ECRG2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7例,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48h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6例,延迟手术组(胰腺炎治愈后3~5周)21例,记录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和手术情况.收集术中切取的胆囊组织(胆固醇结石17例,胆色素结石13例,胆囊息肉7例),RT-PCR检测不同胆囊组织中Cacna1c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短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淀粉酶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早期手术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淀粉酶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色素结石和胆囊息肉组织中Cacna1c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胆固醇结石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色素结石组织与胆囊息肉组织Cacna1c mRNA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48 h内行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疗效理想;Cacna1c基因为钙离子通道在不同胆囊结石组织中分布差异的分子基础,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