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开亚 《科学通报》1958,3(1):21-21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是一种罕见的淡水海豚,它是鳍豚科(Iniidae)留存到现代的二种代表之一,为鳍豚科在我国及古北区的唯一代表,在世界上仅此一属一种。它的分布很狭窄,是中国的特有种。白鳍豚的模式标本是1916年2月18日由荷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9):57-57
最近,世界自然基金会警告:由于水污染、修建水坝以及陷入鱼网等原因,亚洲的淡水海豚数量急剧下降.正面临灭绝危机。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中,白暨豚的数量已经不到100头;巡游在印度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中国的雅鲁藏布江)里的恒河豚已经不到2000头;在亚太地区的其他河流中,伊洛瓦底河豚也仅剩差不多的数量;而在巴基斯坦,淡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现存四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和白鳍豚,其中有三种生活在亚洲。而种群数量最少的白鳍豚却一直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  相似文献   

4.
太湖全新世海相硅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马燕 《科学通报》1991,36(21):1641-1641
太湖(图1)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TMb孔位于湖中马迹山南约3km处(图2),岩芯长1.15m,为浅灰黑色粉砂质细淤泥,属全新世沉积,在孔深0.90—1.15m处发现丰富的硅藻化石,计11属29种(变种、相似种及未定种),其中23种为海水种,4种为海水或半咸水种,2种为半咸水或淡水种。此外,还有硅鞭藻1种(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主要类群在动物界里,龟鳖动物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亚纲、龟鳖目。现在世界上生存的已知龟鳖动物,约有220种,另有120个亚种,它们隶属于66个属12个科2个亚目,我国已知的龟鳖动物,有4科15属27种。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本亚目的种类分布于世界各地(除南北极外),栖息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以及陆地上,我国已发现的龟鳖种类,都属于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4日8时25分,世界惟一1只人工饲养的白(?)豚“淇淇”在武汉辞世。此时“淇淇”体长2.07米,体重98.5公斤,在淡水鲸类动物中已属老龄,享年25岁。 从此,长江永别了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女神;中国失去了一块瑰丽夺目的国宝;人类离别了一位沟通情感和传播知识的亲善大使;大自然陨落了一颗悠久文明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长江白暨豚行为的研究,始于近几年。作者于1983年12月至1985年2月,在历年来白暨豚出没较多的洪湖新滩口——螺山江段、安徽安庆——黑沙洲江段,采用多条小木船分散在江面上,从多个角度对自然状态下的白暨豚出水呼吸时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它们为何如此巨大又温顺?它们为何那么喜欢吃自己的粪便?它们身上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何方"神圣"?有这么一种会游泳的动物,它们的样子像河马,像驴,像狍子,还像超大型的豚鼠。这种动物的学名叫"水豚",是水豚属下仅存的两个物种之一。水豚生活在除智利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是海狸、豚鼠和刺豚鼠等啮齿目动物的近亲,也是一种半水栖动物,在靠近水域的密林中生活,在一些稀树草原上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水豚看起来憨态可掬,它们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啮齿目动物:成年水豚的体长可达150厘米,肩高可达64厘米,  相似文献   

9.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一处保存良好的代表性遗址,为研究宁绍平原地区古环境变化及其对文化聚落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本研究在田螺山遗址T005探方的西壁获取了厚达263 cm的连续地层剖面,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描述、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高分辨率XRF(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元素扫描、硅藻和粒度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反映的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河姆渡第一、二期文化时期(265~211 cm,约7.0~6.5 cal ka BP),该层堆积混杂,砂含量较高,含石块及陶片,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具有海相性指示意义的Ca元素强度相对较低,优势硅藻种为淡水需氧气生种,指示了淡水的沼泽环境,受海水影响较小;(2)文化层之上为黏土质粉砂与白灰色砂互层的平行层理,与下覆文化层为不整合接触,沉积厚度达183 cm(211~28 cm),年代约4.2~4.0 cal ka BP, Ca元素强度较高,硅藻组合中优势种为咸水和半咸水种,推测该时期可能为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快速沉积;(3)第三阶段(28~0 cm)为混杂堆积,含较多铁锰氧化物斑点, Ca元素强度低,硅藻主要属种为淡水附生种,可能为现代水稻田环境.本研究主要揭示了田螺山遗址7.0~6.5 cal ka BP的水文环境背景以及4.2 cal ka BP左右的事件沉积,对深入了解田螺山遗址先民生活的环境背景及区域极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拯救最后的白鱀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丁  王克雄 《自然杂志》2007,29(2):115-118
2006年12月13日,武汉长江边。蒙蒙细雨中,“科考1号”和“中国渔政42003”两艘科学考察船缓缓停靠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码头。38天前的11月6日,这两艘考察船载着近40位中外考察队员离开武汉,开始长江搜寻白鱀豚之旅。38天来,在近3 400 km的航程中,除了3次疑似白鱀豚的事件外,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迹。在考察结束的新闻通报会上,考察队发布了初步的考察结果:在宜昌至上海的双程考察中没有发现白鱀豚;长江江豚的数量仅有1 200~1 400头,和10年前相比,数量下降了一半。基于初步的考察结果,中外科考队员一致认为,白鱀豚、长江江豚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的事实,表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已遭受到严重破坏,长江生态与环境不容乐观。这次科学考察虽然只有38天,但是无论是考察方法的先进性,还是考察队员专业素质之高和野外工作经验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从制定计划、资金筹措和人员组织,一直到最后的初步考察结果发布历时近2年。本文将对这次长江淡水豚考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白鱀豚的生存状况和今后的保护方向作一较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1.
薛廷耀 《科学通报》1959,4(4):128-128
硫杆菌在自然中的分布甚广,淡水、海水、及土壤中都有。但是,要进行純培养分离时,海泥是硫杆菌屬(Thiobacillus Beijerinck)中某些种最可靠的来源。我们从青岛栈桥附近低潮綫的海泥中分离得到三种純培养的硫杆菌,即:排硫杆菌(T.thioparus),氧化硫杆菌(T.thiooxidans)和脱氮硫杆菌(T.denilrificans) 排硫杆菌的分离,是將海泥接种入含有下列成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新疆草滩湖村湿地455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芸  孔昭宸  倪健  阎顺  杨振京 《科学通报》2008,53(3):306-316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草滩湖村湿地剖面进行的年代测定、孢粉、植硅体鉴定和炭屑统计, 以及磁化率、烧失量和粒度等多项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指出在4550~2500 cal. a BP期间, 该区气候较为干燥, 不利于泥炭堆积, 而嗣后气候变得湿润, 石河子湿地发育、淡水水生植物丰富, 有助于泥炭累积, 但其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干湿变化. 尤其在2500~1810 cal. a BP期间(550 BC~140 AD), 气候较今湿润, 湿地中曾有大量的芦苇、香蒲和黑三棱等挺水植物和淡水绿藻生长, 形成芦苇湿地景观, 而在周边区域上生长的是藜科、蒿属、菊科和唐松草属等为主要组成的荒漠草原植被; 然而,在1810~1160 cal. a BP期间(140~790 AD), 沼泽湿地水体变浅, 尽管其他水生植物种类含量大幅度减少, 但仍有芦苇生长, 周围区域则是以藜科和蒿属为主的荒漠植被景观; 在1160~650 cal. a BP期间(790~1300 AD), 该区中旱生草本植物旺盛, 种类丰富, 并进入水生植物繁盛的荒漠草原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 由桦木属和云杉属组成的乔木植物花粉含量显著增高到27.2%, 其中桦木属增至23.2%, 从而推测此时的桦木有可能生长在沼泽湿地的高岗地; 或者可能是云杉林线下移, 导致由洪流或者是经风带来的云杉属和桦木属花粉含量均增高; 但650 cal. a BP以来(1300 AD至今), 此时湿地周边地区仍是以藜科和蒿属为优势的荒漠景观, 类似于现代气候类型, 尽管仍有一些沼生水生植被生长, 但其含量已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枸杞属(Lycium L.)属于茄科(Solanaceae)茄族(Solaneae)枸杞亚族(Lyciinae),在我国有7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宁夏枸杞(L.barbarum L.)的果实"枸杞子"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 传统功效,也是享誉古今中外的滋补佳品.枸杞属植物具有调节免疫力、抗氧化、缓解体...  相似文献   

14.
类型丰富的蕨类孢子与微体藻类在第四纪沉积物中频繁出现,然而对其中的大部分蕨类孢子和重要微体藻类所蕴含的古生态与古环境信息仍缺乏深入分析与研究.论文详细地总结和分析了其中的7种(属)重要的化石孢子和微体藻类的形态学特征、产地、时代、分布区域及其古生态环境指示意义,即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 (Desv.)Spring,1843)、水蕨(Ceratopteris cf.thalictroides (L.)Brongn,1821)、短棘盘星藻(Pediastrum boryanum (Turp.)Meneghini,1840)、单角盘星藻(P.simplex Meyen,1829)、整齐盘星藻(P.integrum Ngeli,1849)、刺甲藻属(Spiniferites Mantell,1850,emend Strjeant,1970)以及环纹藻属(Concentricystes Rssignal 1962,emand Jiabo,1978).除环纹藻属的系统位置仍存疑之外,其他化石类型中所对应的植物视其亲缘关系可归属到相应的自然科属.它们分别属于蕨类植物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的卷柏属(Selaginella Spring)、水蕨科(Parkeriaceae)的水蕨属(Ceratopteris Brongn)、绿藻门水网藻科(Hydrodictyaceae)的盘星藻属(Pediastrum)、沟鞭藻类刺甲藻科(Spiniferitaceae)以及疑源类系统位置未定亚类的环纹藻属.这些蕨类孢子和微体藻类的植物体往往适应特定的生境,除中华卷柏适应温干气候条件或温暖偏湿的山坡或林下阴处石灰质土壤环境条件外,其他均为与水体环境紧密相联的水生植物.水蕨、盘星藻和环纹藻属于淡水种,适宜在各种大小型自然湖沼湿地和水田、水沟等人工湿地生长和繁殖;刺甲藻则生活在近海海域中,属于咸水种.它们在我国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物中含量丰富,而且在有些层位中个体浓度非常高,因此,这些适应特定生境的蕨类植物和微体藻类成为阐述第四纪古生态与古环境的强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江豚     
江豚(Neophocaena ariaeorientalis)俗称江猪.隶属于鲸目,齿鲸亚目,鼠海豚科.全身铅黑色,无喙无背鳍.在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中国沿海及内河、通江湖泊均有分布.最大体长达1.9米,重220公斤,而在长江中常见个体一般为1~1.5米,30~80公斤.我国江豚的背部中线还有一条皮肤隆起,上有3~4排颗粒状突起. 江豚一般为3~5头一群,亦常见一头单独活动的.我们还见过20多头一群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游弋于江边.江豚个性活拨,属近岸型豚类,经常在江边浅水区戏水和追捕鱼类,有时跃出水面约1公尺高,或者大半个身体直立于水面.在人工餵养的清沏水池中,可见江豚的游泳姿势主要是侧游.它时而左侧,时而右侧,相互交替,很有节奏.偶而亦仰游.但当它通常每隔10秒要露出水面呼吸时,则一律改成正游(即背朝上腹朝下). 江豚属亲人性的豚类,它们在江边戏游或捕食时,  相似文献   

16.
长鼻猴新探     
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又名大鼻猴、天狗猴,属灵长目(Primates)疣猴科(Colobidae),是婆罗洲的特产动物,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稀有猴种。为了保护这种濒于绝灭的猴子,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林业部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办公室,纽约动物学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  相似文献   

17.
洪友崇 《科学通报》1980,25(14):645-645
文中记述淡水鲎虫一个新属三个新种.化石采自新疆乌鲁木齐东南托克逊县克尔碱的小泉沟群(图1).小泉沟群分三个组(自上而下):郝家沟组、黄山街组和克拉玛依组(或八户沟组).本文化石产自克拉玛依组灰褐色粉砂岩中,时代归于中三迭世.  相似文献   

18.
蠛蠓属(Lasiohelea Keiffer 1921)是双翅目蠓科(Diptera:Ceratopogoneae)昆虫中重要的吸血蠓属.曾有学者建议将其降为铗蠓属(Forcipomyia)的亚属.虞以新、刘康南(1981)发现在蠛蠓的食窦(cibarium)内壁有齿状结构的食窦甲(cibarial armature),并且有种间差别;作者等(1982)研究、比较了采自我国各地  相似文献   

19.
带鱼(Trichurus HoumelaForskal)属鲈形目、带鱼亚目、带鱼科,俗称牙带、青宗带(广东),白带鱼、沃带(浙江、福建),刀鱼(山东、河北、辽宁)。我国带鱼科有2属4种,即带鱼属的带鱼、小带鱼、沙带鱼和拟宽颅带鱼属的中华拟窄颅带鱼。它居我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之首。 带鱼生命周期较短,捕捞群体年龄1~7岁。2岁开始性成熟,3岁绝大部分性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增长而增长,一般2.5~3.5万粒,高的可达10~12.5万粒。产卵场分布很广,产卵期较长,又可重复产卵,  相似文献   

20.
穆恩之 《科学通报》1957,2(20):631-631
本文所介绍的新属“娇笔石”(Abrograptus)只有一个种,即其属型 Abrograptus formosus Mu(新属新种),共有12个标本,采自浙江江山黄泥岗附近的胡乐页岩中,与这种新笔石共生的其他笔石有:Didymograptus superstes Lapworth,Crypto-graptus tricornis Carruthers,Nemagraptus g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