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杂铜阳极泥中含有大量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是提取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的重要原料,杂铜阳极泥处理的第一步即是提取Cu、Ni等贱金属,以富集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工艺,从杂铜电解产生的阳极泥中提取Cu和Ni.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液固比、浸出硫酸浓度以及浸出时间等因素对Cu、Ni和S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3 h,浸出时液固比为4:1,100 g·L-1硫酸、温度为80℃的条件下,Cu、Ni的浸出率>96.6%,可以有效地实现杂铜阳极泥中Cu和Ni的提取,而Sn的浸出率为13.0%,浸出渣可以作为提取Sn和贵金属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对淮南煤矸石低温焙烧酸浸脱杂并电解制备Al—Si—Ti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生产Al—Si—Ti合金切实可行,关键在于煤矸石中杂质的去除.焙烧温度是影响脱杂的主要因素,在300~500℃之间能取得最佳效果,脱杂煤矸石在实验电解槽内能全部被还原并共同沉积形成合金.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500ml酸浸装置上进行了煤矸石中Al_2O_3 等成分的盐酸酸浸分离试验,考察了煤矸石性质,工艺条件对其中Al_2O_3等成分浸出率的影响,结果发现Al_2O_3 等成分浸出率不仅与煤矸石中化学成分有关,而且还与其矿物组分有关。较佳分离效果的工艺条件为熔烧温度600~800℃,焙烧时间15~75min;酸浸温度100~110℃,酸浸时间90~120min.  相似文献   

4.
碳酸锰矿浸出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菱锰矿的硫酸浸出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优浸出工艺条件。当浸出条件为矿酸比1:0.65、温度80℃、时间3.5h和搅拌强度90r/min,菱锰矿中Mn的实际浸出率达到92%左右。  相似文献   

5.
含钼铜精矿氧化焙烧-浸出分离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攀西地区的含钼铜精矿中,由于钼、铜矿物组成复杂,共生关系紧密,提出了氧化焙烧-浸出工艺进一步分离钼。将试样置入焙烧炉中进行氧化焙烧,使硫化物转化为CuO、MoO3、Fe2O3等氧化物后;添加NaOH、H2O与MoO3反应生成可溶性Na2MoO4,浸出渣作为铜精矿产品。研究结果表明:铜、钼等以氧化物形式赋存于焙烧矿中,氧化焙烧矿中的硫含量较低为0.53%,硫以SO2气相形式挥发;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20 min、氢氧化钠用量为30%、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液固比2∶1的综合条件下,钼的浸出率为94.24%,铜精矿(浸出渣)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27%,钼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锌冶金中副产铁酸锌,开发低成本短流程的节能降耗型铁酸锌制备新工艺,以广西某地冶炼厂锌焙砂为原料,采用硫酸浸出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硫酸初始浓度、液固比、搅拌速度、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锌、铁浸出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硫酸初始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锌、铁的浸出影响较大;制备铁酸锌的最佳条件:硫酸初始浓度100 g/L、液固比6∶1、搅拌速度400 r/min、浸出温度75℃和浸出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7.
控制电位氧化法铅阳极泥脱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压缩空气和双氧水作氧化剂,通过控制氢氧化钠体系中的电位来氧化浸出铅阳极泥中的砷。试验中考察电位、Na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质量比对脱砷效果的影响,确定碱性浸出过程中预脱砷的最佳工艺条件:NaOH浓度为2 mol/L,温度为80℃,液固质量比为5:1,通入0.2 MPa的压缩空气4 h后用双氧水调节体系的电位至-180 mV,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砷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碱浸液经冷却过滤掉结晶砷酸钠后,返回浸出过程,砷的浸出率达98%以上,实现碱浸液的循环利用以及砷与其他金属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8.
二次铝灰制备α-Al_2O_3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以二次铝灰为原料,通过低温碱性熔炼—浸出—晶种分解制备α--Al2O3工艺.研究了碱灰比、盐灰比、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铝及硅浸出率的影响.探讨了使用晶种分解法处理浸出液制取氧化铝的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制备条件为碱灰比1.3,盐灰比0.7,熔炼温度500℃,熔炼时间60 min,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30 min,固液比1∶4;铝浸出率最高可达92.71%;晶种分解法处理浸出液的后续工艺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吹脱法处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NH4)2SO4高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吹脱时间、废水pH、吹脱温度等因素对氨氮最大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11.5,吹脱温度为80℃,吹脱时间为120min,废水中氨氮脱除率可达99.2%.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吹脱法脱除氨氮的工业装置操作的吹脱温度和气液比对废水氨氮脱除率的影响,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是:废水pH 11.5,吹脱温度为80℃,气液体积比300.  相似文献   

10.
从硫化锌氧压酸浸渣中提取硫磺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丽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661-6664,6687
采用硫化铵法从硫化锌氧压酸浸渣中回收单质硫,分别考察了在浸出过程中硫化铵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与浸出温度对硫浸出率的影响和蒸馏过程中蒸馏温度与保温时间对硫析出率的影响,从而得到回收硫磺的最佳工艺参数:硫化铵浓度2.5 mol/L,浸出时间10 min,液固比6:1,浸出温度25℃;蒸馏温度90℃,蒸馏保温时间3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全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硫磺回收率在95.8%以上,硫磺纯度在99.16%以上且质量符合GB/T 2449—2006工业硫磺合格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黄河源区从1961—2001年的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江河源区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口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日最高气温的增温更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米气温明显偏高;但也有新的特点:一月份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进人90年代不但没有变暖反而足降低的;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暖突变。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草面温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西省8个观测站连续2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草面温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江西省草面温度的年平均值为20.4℃,且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草面温度在1d内有1个最高值和1个最低值;草面温度日较差的大小和纬度、季节、自然地理条件、天气等因素有关。草面温度与气象因子有着重要的关系:草面温度与气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且草面温度的绝对值大、振幅大,累积频率也不相同;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也为正相关,且草面温度低于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在不同季度的升温和降温速度与地面温度不一致;天空状况显著影响着草面温度的变化,而且影响程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根据非稳态导热的控制微分方程,建立了钢-混凝土结合梁试件降温与升温过程的数学模型.将恒热流的三维导热问题视为相应的3个一维导热问题的叠加,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对钢-混凝土结合梁试件在强迫对流环境下的降温(25~-45 ℃)和自然对流环境下的升温(-45~25 ℃)中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降温与升温过程中,钢-混凝土结合梁试件内部各点温度变化速率不相同,导致试件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形成了温度梯度;气温的较大变化会使钢-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会破坏桥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新余市51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余观测站1959~2009年的气温资料,从年平均气温、夏季、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趋势变化角度对新余51年的气温变化作了全面分析。分析表明:新余市51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90年代中期之后增温尤其明显。夏季、冬季气温趋势变化中,夏季变暖趋势不明显,冬季变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洞庭湖城陵矶站1991-2019年月平均水温和气温的同步资料,基于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气温与水温的年内变化、年际变化趋势及周期性特征,并探讨水温变化对气温、降水和风速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温与气温的年内变化规律相似,1-8月为升温期,9-12月为降温期;近29年,洞庭湖年平均水温和气...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动化蜡沉积循环管道流动系统研究含蜡富气原油在现场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和流动条件下的蜡沉积过程 .将油田现场取得的脱气原油在高压下加气加水配成富气油样 ,分别采用冷却测试和等温测试两种实验过程 ,测试在湍流条件下的蜡沉积规律 .冷却测试过程精确地测试含蜡原油从高于原油析蜡点温度到较低环境温度范围内在现场流速、油温和环境温度下的蜡沉积过程 ,同时结合等温测试过程研究蜡沉积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含蜡原油蜡沉积与环境温度、油温、油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有关 ;在湍流条件下 ,剪切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实测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露点式冷却器可以使出口干球温度在进口湿球温度以下.固定进口湿球温度时,随进口干球温度的增大,出口干球温度和温降增大,效率降低;固定进口干球温度时,随进口湿球温度的增大,出口干球温度增大,温降和效率减小,并且随进口相对湿度的增大,出口干球温度增大.进出口干球温差随进口干湿球温差的增大而增大.该冷却器一、二次风量比最佳值为1.5.  相似文献   

18.
石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47(10):1616-1620
研究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光源照度和色温对人体体核温度、皮肤平均温度和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探索光源照明对人体体温调节的作用.对8名受试者在人工气候室不同环境温度(18,30 °C)、光源照度(300,1 000 lx)和色温(3 000,6 000 K)下的体核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血流量进行了60 min的测量和记录.结果表明: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当人体暴露于低色温光源下时人的体核温度较高色温光源下时高;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血流量在冷色温光源下的值高于低色温光源下的值;在较高温度下,平均皮肤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在低色温光源下的值高于冷色温光源下的值.因此,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光源照明对人体的热调节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环境高温下以运用高色温光源为宜,反之亦然.这提示人们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对于光源照度和色温的选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除视觉需要外,选择时还应考虑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19.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负绝对温度,讨论了绝对温度与内能的函数关系,指出了绝对温度的不方便之处,引进了约化温度T,以约化温度来标度热力学温标并且讨论了约化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函数关系.指出约化温度是随着内能的增加而单调地增加的连续函数.  相似文献   

20.
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 IRFPA)响应输出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且长时间工作后易发生温度漂移,导致红外热成像系统测温误差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该算法建立了红外焦平面阵列响应输出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补偿模型,利用该模型对IRFPA每个像素响应输出值进行逐一修正。将该补偿算法加入红外热成像系统中,进行红外目标的温度显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测温误差,提高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