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5,(1):24-25
维生素A 被称为“明眸皓齿的美丽维生素.”这是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皮肤、毛发、骨骼、黏膜的健康生长,增强视力和生殖机能.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没有维生素A,而只有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能够在人体内变成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2.
婴儿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体内需要维生素D的量相对较高,如供应不足,极易发生佝偻病。 为什么会得佝偻病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使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的部位而出现骨骼畸形。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内源性,即人体皮肤中含有7-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1,(3):17-17
观察手掌褶皱,可以看出是否贫血铁是身体的"能量"矿产,它能够抓住人每一次呼吸进来的氧气,把它传递到身体的各个细胞中。如果体内没有足够的铁元素,就可能让人产生骨骼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心律不齐等症状。据估计,有20%的女性、3%的男性缺铁。缺铁会导致贫血,由于贫血发展较为缓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暖流到达的时候,从南非到中国东海,数十亿条沙丁鱼会沿海岸洄游,以获取暖流中的浮游生物。这些银色的沙丁鱼会形成6千米-7千米长的鱼群带,宽度则达到1千米-2千米。它们在受到攻击时,鱼群带会分割成几个巨大的球型,以迷惑捕食者。洄游时它们将遇到数千条海豚、同样数量的鲨鱼、数十万计的鲣鸟以及巨大的布氏鲸的劫掠。这是一场无比壮观的战役,没有任何人类的战争能够相比。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长有人类皮肤与肌肉的机器人听上去颇像恐怖电影中的情节。但牛津大学研究人员预测,这种机器人很快便可运用于医学研究。长有“血肉之躯”的机器人或可用来培育人体组织,供伤员和老年人之用。研究人员以长有“人类”骨骼、筋腱与皮肤的Eccerobot机器人为例,解释未来如何用机器人培育真正的人体组织。仿照人类打造的机器人更适宜用来培植人体组织,研究人员表示:“类人型机器人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令人激动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拥有肌肉骨骼的类人型机器人(如  相似文献   

6.
<正>从尸体上提取的皮肤组织,可能在不久后用于治疗活人的外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工程师阿德希尔?巴亚特领导的一支研究小组发现,剥离掉细胞的尸体皮肤能够有效治疗烧伤等急性外伤和溃疡。他们认为这种新疗法也可用于治疗不易自愈的伤口。这种损伤每年带给美国250多亿美元经济负担。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称,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发皮肤替代品,帮助治疗皮肤损伤。皮肤替代品用于模拟人体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蛋白质和化合物的"支架",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韦斯特海默研究所的史蒂文·本纳教授不久前拿出新证据声称,几十亿年以前,火星远比地球更适于第一批细胞形成。这一证据使生物可能起源于火星并随陨石才来到地球的理论再次受到重视。地球生命化石记载告诉我们,地球上最早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生命,但我们却对第一批细胞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6,(11):17
曾几何时,生物学家相信衰老受身体内部机能的控制,为人类寿命设定了上限。但现在此种解释已经失宠,被另一种观点所替代。新的解释认为人类的衰老是在细胞运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细小的差错和产生的废物逐渐积聚的结果。此外,在年过三十后,身体状态开始走下坡路。例如,在三十至八十岁之间,人将会失去其肌肉质量的40%。我们不仅会失去肌肉纤维,余下的肌肉也变的更加衰弱。骨骼的变化情况也是如此:骨骼的强度和质量在三十多岁的早期会一直呈增长趋势,但其后每十年男性会损失他们骨骼质量的1%。在更年期以前,在一个十年中,女性骨骼的损失率与…  相似文献   

9.
<正>在微观世界里,科学家们寄希望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到达人类不能到达的地方,比如血液。如果投入临床使用,它们将在十亿分之一米的尺度上,在人体内巡航、投放药物、开展细胞微“手术”。7月末,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用DNA建造的纳米机器人的文章。科学家们用纳米机器人了解细胞机械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以研究许多生物和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恐龙比人类先祖早出最短一个纪(第三纪的中生代灭绝动物),人们从发现它的化石之日起就出于好奇,极其"贪婪"并极具耐心地寻找着它的原始真容,至今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只有限或完整的骨骼或冰冷的残肢,我们怎么来认识它的皮肤或毛发的颜色呢?这种奢望必须要经历完好的化石皮膜或毛发的印痕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逐步放大自然遗留的点滴线索,或许才能为人类的这一美好梦想圆梦。如何推断已灭绝动物的颜色?  相似文献   

11.
废弃光盘资源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主要技术内容 中国目前每年产生数十万吨(准确数量很难统计,数十亿张)废弃光盘,重量虽然不大,但其面积很大,10万吨光盘平铺面积约96平方公里,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面积.集中于北京地区的光盘估计有1万吨左右.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和废物分类回收管理的推进,废光盘处理日渐必要.  相似文献   

12.
多伦多大学科学家近日成功通过将单个皮肤细胞置入凝胶状单片实现单片皮肤的生长,而且可以让皮肤生长为设定好的形状,比如形成字母。据专家介绍,科学家已经可以完美地模仿人类皮肤的生长过程,并且其精细度可以达到用皮肤拼写出他们家乡名  相似文献   

13.
给肌肤减压     
现代人的皮肤易干燥,起细纹,过敏现象经常发生,这便是肌肤的不平衡状态。引起不平衡的是大气污染、心理压力、饮食不正常等。Biotherm碧欧泉最新研发的Sou rce The rapie温泉水元素精华就是使肌肤的不平衡状态得以改善的良方。其中的重碳酸根离子可促进皮肤细胞的天然再生,而其中的7种微量元素更使皮肤细  相似文献   

14.
科学界对于蛇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它可能由陆生蜥蜴、穴居蜥蜴或海洋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从解剖学上看,蛇以前应该是长腿的.不仅蛇化石证明了这一点,现存少数蟒蛇中依然可以找到髋骨和后腿的痕迹.那么,蛇腿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骨骼染色技术,对不同爬行动物的胚胎展开研究,并对其家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爬行动物进化过程中,骨骼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这在蛇的胚胎中体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走路姿势,这是因为人在肌肉力量、肌腱和骨骼长度、骨骼密度、视觉灵敏性、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体重、肌肉或骨骼受损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细微的差异。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脚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通俗地讲,人的下肢有3个关节,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小学生都知道人类拥有206块骨骼,但目前教科书可能需要改写,之前科学家认为进化消失的一块骨骼,现已奇迹般复原。豆骨(fabella),是位于膝盖后方肌腱中的一块小骨骼,目前它在人体存在的概率是100年前的3倍。它的直径不足1.3厘米,是在我们灵长类祖先身体上发现的,它被称为"骨骼阑尾",因为它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含有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织结构接近天然皮肤。)物理特性良好,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可任意移动、剪切、随意缝合,适合手术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适合于治疗大面积烧烫伤、慢性难愈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及静脉性溃疡)、疤痕疙瘩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其市场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8.
柴野 《科学大观园》2009,(20):72-72
1955年,在爱因斯坦去世的7小时后,普林斯顿病理学家Harvey Thomas解剖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并报告说没有看出特别之处,仅有衰老带来的微微皱缩,以及比平均尺寸略微小一点。Marian Diamond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早期,她分析了几片取自爱因斯坦大脑前额叶及顶叶的脑片。这几个区域属于“联合”皮层的部分,与高级思维有关。通过与其他11个对照大脑的相应组织切片比较,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中胶质细胞/神经元的比例高于常人。鉴于组织保存和切片的方法,胶质细胞的绝对值难以测得,不过看上去爱因斯坦大脑左项叶的胶质细胞是正常数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19.
皮肤白不白,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在人的表皮基层细胞间,分布着黑色素细胞,它含有的酪氨酸脢可以将酪氨酸氧化成多醣,中间再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最后便可生成黑色素。黑色素生成的多, 皮肤就越黝黑;反之,则皮肤就越白晰。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伦敦设计师沙姆斯·亚丁提出了利用可再生细胞和3D打印机制作鞋子的设想。使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拥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永远穿不坏。亚丁设计的这种鞋子被称之为"阿米巴鞋",使用的材料由合成原细胞构成。亚丁设计的阿米巴表面适应原细胞鞋是一种具有未来派色彩的终极定制鞋,就像一层皮肤一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