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私法的趋同化日益明朗,其发展势头也越发强劲。已经并正在给传统国际私法学带来巨大冲击。作为冲突法领域一项传统的基本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已经悄悄地在发生嬗交。立足于国际私法趋同化的大背景,从传统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公共秩序理论的溯源出发,进一步梳理其理论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对于认识、解释和总结国际私法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纷争局面,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法律规避究竟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独立的制度,还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一部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理论界。法律规避作为国际私法的一项独立的制度,从实践层面讲,存在着意图认定上的主观性、效力认定上的矛盾性和处理后果上的消极性等缺陷;如果看作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一部分,不仅可以解决实践中的缺陷,从理论上讲也具有合理性。在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中,法律规避没有独立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印敏惠 《科技信息》2009,(2):164-165
国际私法随着“法律准入”和“法律准入壁垒”这一矛盾的彼长此消不断向前迈进。而公共秩序保留作为“法律准入壁垒”中使用频率最广的一个制度,其不合理运用大大阻碍了国家之间的民商事交往的日益拓展,因此,在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之下呼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共秩序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与国际私法层面的公共秩序保留相区别,我国区际私法层面的公共秩序保留根源于我国独特的多法域背景。在我国采纳"有限适用论"符合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特殊性。结合我国各法域对相互承认与执行民事判决的规定,分析其中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特色,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鲍富莱蒙案"为视点,讨论了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法律规避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从其提出之始就存在着对它的限制。就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限制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和限制的适度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种常见的限制方式,包括强行性规则、公共秩序制度、与合同有实质联系及善意要求。  相似文献   

7.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法律中对该制度也有规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立法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不足,找出完善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法律出现了趋同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不同的法律部门有不同的体现,特别是在国际私法领域更是显著。国际私法的趋同化有其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实践只有紧跟这一时代的潮流才能与世界接轨,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今天,贸易摩擦不断,作者剖析了公共秩序保留的传统概念,提出限制和重构。  相似文献   

10.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在审理国际司法案件时,依据冲突规则的指引本应适用外国法,但因其适用会违背法院所在国的公共秩序而排队该外国法适用的一种制度。从广义上理解,公共秩序保留还应包括以公共秩序为由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和境外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在外国制成的法律文件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保护私权的法律,知识产权法的私法本质毋庸置疑。但作为创设、管理和保护无形财产权的法律,知识产权法却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公法化色彩。知识产权法的公法性特点最初产生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在其体系化建构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未来发展的需要。尽管如此,知识产权法的公法化应受知识产权私权本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治社会的目标之一是限制公权,尊重和保障私权。从私权保障的视野看,《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立法宗旨和原则、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该法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了公权力的行使,保护了私权利,较为全面地实现了对公民私权利的保障。但该法相关规定仍存在缺憾,如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没有扩大、立法原则的规定仍有欠缺、对公民权利义务以及警察权力义务限制的不对等等,导致私权利保障不足,有待在立法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经过对大陆法系公私法划分理论的标准、争议的评述,分析中国历史及现实中存在的公私法划分现象,为这种划分是一个从历史理念到现代理论的演变过程。现在重提公私法划盼,是通过对大陆法系公私法划分理论的移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作出的理性选择,所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立法和民事活动中,注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序良俗原则"也自应成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这对于维护社会正义、弥补法律缺陷、保护公民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外国民事立法中大多确立了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我国在未来的民法中也应把公序良俗原则确定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法学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治秩序的建构需要法律,但有法律并不一定就会有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构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功能的发挥,关注法律和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学法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实际上就是为了建构法治秩序,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学法学为视点,把法律置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化和社会情境中加以反思,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从而也使社会学法学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6.
四翼混沌吸引子的系统信号具有较宽的频谱带宽,在保密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四翼混沌吸引子的同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一个新的分数阶四翼超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基于分数阶系统稳定性定理,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实现了系统的镇定;通过构造合适的非线性观测器作为响应系统设计了一个系统同步方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均验证了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证明了任意体上矩阵乘积的一条分解定理. 利用该分解定理作为工具,获得了任意体上矩阵乘积的g-逆和自反g-逆的反序律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客观掌握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检索;运用文献计量学对国内该领域相关文献的发表年份和发文数量、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发文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等进行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探究国内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及发展阶段.结果表明:金磊、曲宗希、董华等是该领域的核心著者;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中南大学为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院校;《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中国安防》《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文量较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公共安全网、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风险清单等关键词展开;该领域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强化至深化研究三个阶段.由此可知,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将集中于公共安全卫生、监管系统等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结合当前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的特点,探讨了茂名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