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逐渐把人类带进了一个科技社会。面对这个由科技所建构起来的全新的世界,喜欢的人高兴地誉科技为“天使”,反对的人则极力贬科技为“魔鬼”。然而,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人类在传统的宗教社会中所形成的概念,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尚未完全从神灵世界中超度过来的人类,实在是没有任何现成的词汇可以概括,许多人唯象地把它描述为“双刃剑”,用的还是前现代社会中的词汇。  相似文献   

2.
科幻小说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幻小说中呈现出的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人文、社会层面的反思,可以成为科技伦理研究的思想素材.科幻小说广泛的题材涵盖中已经包括了科技伦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域:如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元伦理等方面.因此,对科幻小说进行伦理解读的实质,是关注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观.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黑龙江省创造学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8月 11日至 14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五大连池两地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当代科技发展与全球价值”。分议题包括 :经济一体化与多元文化 ;当代科技的人文定位 ;科技价值的认知、伦理及审美研究 ;科学发现的价值模式 ;生态伦理 ;技术认识论及技术创新的价值分析 ;当代生命科学的哲学问题 ;技术观、技术思想与…  相似文献   

4.
“双刃剑”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应笼统说“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因为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是双刃剑”的准确表述是“技术应用是双刃剑”。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责任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促使人们对科学技术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科技文化研究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科学技术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2004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武汉理工大学在武汉联合召开了“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为了促进科技文化研究,与会同仁发起和酝酿成立科技文化研究学术社团。2005年,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批准,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科技伦理不仅要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而且应当超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那些预示着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科技伦理现象,或者称为未来科技伦理问题,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规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因特网正在使全世界变成“地球村”;基因工程正在引发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伦理挑战;人们甚至已经开始谈论月球移民计划……科技成果不仅迅速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冲击着人类的思维。二十一世纪与其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还不如说就是科技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科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0页)。“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同上,第42页)。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科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而且科技社会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科学的产物已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科技成果也在产业化和规模化地发展。科技社会化就是科学和技术渗透到社会,并为广大公众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它应该具备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社会普及,包括科学技术的产业化;二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社会渗透,公众能够提高科学素养,能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活更富创造性,充满生机活力。科技名词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载体。我国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工作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势必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知识和概念准确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科技社会化的进程。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各学科之间、各技术之间的广泛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技术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新科技层出不穷,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些新概念、新名词必须及时加以规范,否则,一旦不规范的名词流入社会,就会阻碍甚至误导公众对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各方面也需要对名词术语有更好的规范。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就曾说过:“现代的科学技术还有一个新的特点,不光渗透到经济等各方面,而且还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健康、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等,都有很多新名词,老百姓很需要”(本刊2003年第1期第4页)。对这些新名词的审定和规范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另外,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迅速普及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显得异常紧迫。如果此项工作滞后,各种非规范名词在网络上、社会上蔓延开来,一旦在头脑中固化定格,再去改变、扭转,将是非常困难的。科技社会化亟需科技名词规范化。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的社会动荡之中,现在她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通过她的缩写英文首字母STS,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了。她的研究对象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即以哲学的、伦理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行为学的和美学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技术和科学;二是科学技术的政策研究,即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因此,STS研究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的特点。 为了推动我国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软科学、软技术的繁荣,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伦理是达到主体目标的一定的行为规则,控制论是伦理学的科学基础.科学技术所研究的规律包括实体规律与控制规律.采用科学范式的科技伦理学就成为科学技术控制论的组成部分.人类深刻理解科技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特性,就可以在未来科学技术进程中,与时俱进地调控各种系统关系,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同步进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发展的现代模式。科学在本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人类生存方式。世界规模的军事需求,急迫地将现代科学与军事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技术成为发展国力和战争取胜的重要前提。“曼哈顿”计划的实施与“成功”成为“大科学”到来的重大标志和“大科学”体制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国外科学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家对于“大科学”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注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和案例分析,其中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宣告了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普赖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学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论是一种“去人化”倾向。因为科学、技术、社会都是概念系统或关系范畴,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主体)根据一定的需要和环境条件发起并参与其中的活动,即人的目的性行为。因此,我在本文中提出“科技-人-社会”非线性作用机制,并就“去人化”倾向的一些表现及其危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75-75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我国自然辩证法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推进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研究,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二届“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将于2007年5月19日-5月21日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分议题为:(1)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技术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和谐社会的科技保障问题,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创新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2)科技伦理的问题研究:技术、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的理论及前沿问题研究:技术、工程的方法论,技术与工程中的社会建构,技术现象学问题,信息、计算与认知的哲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技术与社会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与科学相比较,技术的历史更为久远,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而且对技术的历史学和哲学考察都已形成自己的传统,但它的社会学研究远不如科学社会学。默顿的《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贝尔纳的《十九世纪科学与工业》都涉及某些技术领域的兴起和繁荣,他们指出,技术的进步得益于人们对科学兴趣的增长和社会对新科学学科形成的推动,因而社会因素既影响科学的发展,也影响技术的发展。本世纪30年代起,在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交互作用的论述中,开始强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的社会功能》、《历史上的科学》开创这种倾向的先风,许许多多著述顺着这样的方向涌现出来;当代一些学者更把它椎向极端,他们的观点明确地表达了现代科学技术决定论和技治主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基础研究"十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研究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我省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总体战略和部署,根据“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着眼于“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全省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基础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多年资助工作的基础与经验,透选并实施“十五”优先资助领域,推动我省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我省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才资源,制定本计划。  相似文献   

16.
正值岁末隆冬时节,绿城南宁依然郁郁葱葱。2007年12月21—23日,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广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市广西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其中摘要4篇,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伦理: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社会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风险社会中关于科技伦理的理解发生重大变化,也使科技伦理本身的发展面临重大问题与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基于人类整体的和未来的根本利益具有普世意义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应当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科技伦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循环、对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的历史性批判是走出困境寻求出路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现代科技的伦理问题要受相应制度的约束,而这种约束主要由自由的受限性、自律的不确定性及制度的强制性等多重因素所决定。针对现代科技伦理制度的定位与缺失,需要选择和制定科学的制度,以此约束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使科技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9.
食物环境伦理是随着环境伦理的发展而被提出的,是食物伦理的新要求。为了应对食物生产、分配、消费所导致的环境问题,食物环境伦理提出“有机”“本土化和季节化”和“素食”的三个核心诉求,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的食物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的食物环境伦理存在着科学主义误区:过度依赖科学作为基础,从而把伦理问题变成了科学问题,变成了用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误区将会导致道德上的选择困难,解构目前的食物环境伦理以及降低人作为道德主体地位。为了走出误区,首先应该适当区分科学和伦理的不同论域;其次应更多地关注食物环境伦理所汇总的人文价值和社会问题;再次是将食物环境伦理建构在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更广泛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伦理问题不仅是科学伦理学、科学哲学等学科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前科学技术政策制定的重要参照指南,同时对于科学家严谨学风,端正社会公众对科学的态度,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对应全球化科技发展及反思伦理,李醒民教授《科学与伦理》一书指出,德行伦理在当代的实际处境,并同时提出可行的因应之道与成全之道,显然极富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