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鲜位于后金东南部,且与明朝有二百多年的宗藩大义,构成后金西进的掣肘之患,努力哈赤时代就十分注重与朝鲜保持良好交往,并希望结成联盟。皇太极即位伊始,立即对朝用兵,双方签订“兄弟之盟”,从而改变了努力哈赤时代金、鲜之间平等交往的性质,规定朝鲜须向后金通使纳贡,停止军备建设等,该条约极力模仿朝鲜侍明的宗藩形式,但由于当时具体条件的限制,还有不少欠完备之处,权且称之为“半藩属”关系。十年后朝鲜被正式纳入清(后金)朝的宗藩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清朝为了防止日本和美国在对朝鲜的政策上勾结,想利用列强间的矛盾,维持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极力促成朝美之间缔结了1882年《朝美通商条约》。它是朝鲜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此约不仅导致了朝鲜的全面开国,而且成为中国和朝鲜宗藩关系破裂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 ,中国与朝鲜一直是宗藩关系 ,但到了晚清时期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势力介入中国与朝鲜 ,致使中朝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晚清政府为了防止朝鲜被帝国主义列强所侵 ,积极使中国的宗主权实质化 ,利用各种机会和办法加强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朝鲜政府在帝国主义的怂恿下 ,急欲摆脱清朝政府的控制。晚清时期中朝关系的变化 ,体现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中国与朝鲜一直是宗藩关系,但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势力介入中国与朝鲜,致使中朝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晚清政府为了防止朝鲜被帝国主义列强所侵,积极使中国的宗主权实质化,利用各种机会和办法加强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朝鲜政府在帝国主义的怂恿下,急欲摆脱清朝政府的控制。晚清时期中朝关系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的爆发与袁世凯出使朝鲜期间所奉行的一系列对朝政策有着一定的关系。虽然他使朝期间参予了一些助朝求强的活动,客观上起到抵制日本侵朝的作用。但由于他极力维护强化清政府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引起朝鲜政府的不满,致使中朝反目,而日本则从中渔利,最后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受到了西方国际关系体制的严重挑战。日本以国际法理念,通过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自己在朝鲜的权利逐渐扩大和合法化。日本要实现对外扩张,必然要冲破中朝宗藩关系的束缚。与此相反,清政府无视世界发展潮流,固守旧制,处处陷入被动,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最终丧失了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自身的安全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从努尔哈赤起兵伐明至清入关前 ,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漠南蒙古各部完全归附后金 ,并在其对外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转变 ,后金统治者采取了联姻、推行后金法令、确立盟旗制度 ,尊崇喇嘛教等一系列措施。而两族间长期的交往融合 ,则是这些措施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朝传统的宗藩关系随着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尽管朝鲜的独立自主是短暂的,但中韩关系还是开始了向近代外交的迈进。这一变化,从清政府驻韩使节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9.
“澶渊之盟”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北宋政权在战争形势有利的情况下开“岁币”之例与所谓两宋“积弱”的形势。但是,从条约签订前的两国发展态势,双方统治者对于战争的态度以及签订的过程来看,“澶渊之盟”都具有历史必然性,而该条约对双方也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何如璋在1977-1882年任驻日公使期间,恰逢中朝关系从传统的东亚宗藩秩序向近代条约体制转型的关键期。围绕着如何推动朝鲜对外开放问题,何如璋积极建言献策,有力地影响了清政府的对朝政策,推动了朝鲜对外开放的进程。但是,作为转型时期的外交官,何如璋对近代国际关系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其政策的矛盾、甚至是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1.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  相似文献   

12.
"华夷"观念以及中越宗藩体制在历史上对越南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世纪前期,越南阮朝一方面继承了与中国的传统宗藩关系,另一方面也把宗藩模式应用到与周边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中,构建了一种亚宗藩体系。这种模式也是这一时期越南阮朝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何如璋在1877-1882年任驻日公使期间,恰逢中朝关系从传统的东亚宗藩秩序向近代条约体制转型的关键期.围绕着如何推动朝鲜对外开放问题,何如璋积极建言献策,有力地影响了清政府的对朝政策,推动了朝鲜对外开放的进程.但是,作为转型时期的外交官,何如璋对近代国际关系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其政策的矛盾、甚至是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4.
刘鸿训《辛酉皇华集》在韩国早已失传,但在中国国内有两种版本传世,学者却罕有知闻。刘鸿训是明朝崇祯朝颇涉争议的一位宰相,他的性格禀性及处事能力都在《辛酉皇华集》中有所体现,可以供我们研究其早期仕途的一些情况;而其出使朝鲜时正值后金兵攻陷沈阳、辽阳,二人甫入鸭绿江而归路即绝,不得已取道海路返国。对于刘鸿训、杨道寅的生平梗概,对于后金攻陷明朝东北地区的一些情况,对于朝鲜贡路由陆路改为海路的周折,这些在《辛酉皇华集》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15.
时事概览     
金正日:只要朝美建交,朝愿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6月17日与韩国总统卢武铉的特使、统一部长官郑东泳会晤中,给了韩国一份厚礼。郑东泳20日在汉城说,金正日在会见他时表示,只要朝美建立外交关系,成为朝鲜的友好国,朝鲜愿意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但金正日也希望美国对朝政策保持明确和一致。此前18日,《韩国时报》以《意外会谈使得朝鲜问题有望取得突破》为题报道,金正日在会见郑东泳时表示:“如果美国确实尊重朝鲜、把朝鲜作为一个(谈判)伙伴,朝鲜可以重返六方会谈,时间最早可在今年7月。”文章还披露,金正日当时还对布什表示…  相似文献   

16.
时事概览     
朝鲜副外相访美 两国关系正常化?3月6日,美朝关系正常化工作组在纽约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会谈。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希尔和朝鲜副外相兼六方会谈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均对会谈给予了积极评价。希尔说,他与金桂冠就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美国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同时对朝鲜履行2月13日共同文件中规定的基本义务,即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以及朝鲜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赴朝进行一切必要的监督和验证的前景表示乐  相似文献   

17.
艰难的谈判历程冷战后核问题一直是美国与朝鲜之间的核心议题之一。1990年,美国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认为朝鲜到90年代中期可能拥有核武器,朝鲜则声明这纯属美国捏造。1993年初,美朝就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对朝鲜核设施实行“特别检查”一事发生严重对抗。美国加大了对朝的军事压力,而朝鲜则宣布退出于1985年参加的核不扩散条约(NPT)。1993年6月,美朝代表在纽约举行了自1953年停战协议签订以来的首次高级会谈并达成协议:美国帮助朝鲜改造核设施,朝鲜则暂不退出NPT。7月,在美朝日内瓦会谈中,美国首次表示可以考虑帮助朝鲜将…  相似文献   

18.
王木克 《世界知识》2013,(20):68-68
再访韩国,终于去了临津江上的临津阁。临津江发源于朝鲜境内,属于汉江的支流,向西南穿过朝韩军事分界线“三八线”流入韩国。令临津江声名大噪的,是朝鲜战争中的临津江一役。彭德怀指挥的这场战役,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把战线从鸭绿江推进到“三八线”的关键之战。而近几年来,临津江泄洪问题曾一度成为朝韩关系的焦点。2009年9月,朝鲜在事先未通知的情况下将临津江上游的黄江水库开闸放水。导致韩国境内的临津江下游水位突然上涨,造成六名韩国人遇难。最近的一则新闻则是韩国军方9月中旬在朝韩接壤的临津江地区击毙了一名企图越境前往朝鲜的韩国男子。  相似文献   

19.
宁远之战是明与后金关系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努尔哈赤宁远战败,其根本原因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民心的丧失,此外,在思想 努力尔哈赤骄傲轻敌,以致在军事上打了一场兵家最忌的无准备之仗,而碰到的对于 敢战敢胜、指挥有方的明朝杰出将领袁崇焕,这也是其战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科技智囊》2009,(5):87-88
1.3月19日,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他说,中朝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互利合作日益扩大,人文交流稳步推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