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绍虞的《诗话丛话》是我国第一部以诗话形式论述诗话之体的著述。《诗话丛话》对数以千计的中国诗话进行了系统的总体研究,以宏观审视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零散杂芜的中国诗话之话予以梳理,使之体系化、类别化,不愧是诗话研究的拓荒之作,对诗话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宋欧阳修晚年曾编"以资闲谈"的<诗话>一卷,由于内容轻松随意、形式新颖活泼,受到后人喜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师法的对象——“以汉魏晋盛唐为师”、师法的原因——“盛唐诸人惟在兴趣”和师法的方法——从“识”到“妙悟”三个角度对严羽《沧浪诗话》“师古”思想体系进行了梳理和阐发,并对之作出了准确的特点、原创的意义和超越性的价值等正面评价以及矛盾、错讹和疏漏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师法的对象--"以汉魏晋盛唐为师"、师法的原因--"盛唐诸人惟在兴趣"和师法的方法--从"识"到"妙悟"三个角度对严羽《沧浪诗话》"师古"思想体系进行了梳理和阐发,并对之作出了准确的特点、原创的意义和超越性的价值等正面评价以及矛盾、错讹和疏漏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倡导的宗经思想具有强烈的文化复古性,表现为显性的宗经思想和隐性的宗经思想两种形式。显性的宗经思想以宗经为口号,但没有触及文化复古运动回归轴心时代文化精神的实质;隐性的宗经思想则是轴心时代文化精神在刘勰身上的自然流露,主要表现为积极入世、匡俗正讹与崇尚中和、追求新变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在记述诗歌本事、考证诠释诗句和欣赏章法技巧的同时,已涉及到诗歌创作的宗旨、艺术风格、审美境界等有关问题,透露出理论化的倾向,在宋代诗话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清之际文坛盟主,适当时艰局危,诗派中衰之际,钱谦益负救弊之责,对于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总结,以评议宋无诗论、弇州晚年定论、陈艾之争为典型事例,体现了钱氏在易代诗坛上结明诗之局,下开清诗之先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古派"与"性灵派"是针对明中后期文坛状况而提出的概括性概念。两者在对《庄子》思想及其文学性的接受上存在着不同样貌,基本涵括了明中后期文坛《庄子》接受的局面。其接受异貌的深层原因与明代文化思潮及其各自的文学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以意为主"是王若虚的《滹南诗话》所蕴含的主要思想,文章从"以意为主"这种文艺思想切入,进一步探究《滹南诗话》中所蕴含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过渡性是近代诗话的鲜明特色之一,即使是基本诗学观趋于保守的诗话作品也会受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浸染,因而表现出某些新异之处。文章以《筱园诗话》为例,通过分析其理论要点以揭示近代诗话的过渡性及其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11.
杨贤江在并不长的理论研究生涯中,形成了“全人生指导”、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等对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有深远理论贡献的成就,这诸多成就的取得是与杨贤江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坚持的教育创新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杨慎研究,重点在于单片文学作品考证和部分诗学篇目的分析上,缺乏对杨慎诗学思想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文章结合明朝唐诗学和理学的文化大背案,审视杨慎文化观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隋炀大帝>以纪实文学的手法,严摒"戏说"与"编造",再现了隋炀帝矛盾复杂的性格和鲜为人知的本来面目,既肯定了他在统一中国、建设国家方面的功绩,又批判了他凶残荒淫等劣行.作品宏伟壮阔,厚重深刻,具有融文、史、哲于一体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沈光文诞辰四百周年,这位宁波乡贤曾投身抗清斗争,流落台湾后致力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被誉为台湾"文献初祖";他同时也是台湾文学的拓荒者,现存诗百余首。他的诗歌中常以菊、竹、梅等植物意象表现孤高志节与流落荒岛的幽独之情,以鹤、雁、蝉等动物意象表现高蹈隐逸之思与对故园的深沉眷念,以夷齐、谢安、袁安等人物意象表现壮志未酬的忧愤与羁旅天涯的穷愁。这些传统意象所承载的意蕴与沈光文的孤臣心态高度契合,提高了其诗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我们所熟知的是他的残暴荒淫。但高洋在用人、政治、军事等方面拥有相当高的才能。高洋用人能够不拘泥于民族界限,只以是否有利于稳固统治为判断标准,知人善任,一大批汉人或汉化人士如杨惜、高德政、高隆之、杜弼崔暹、崔季舒等被他拢入核心政治圈,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高洋对于鲜卑勋贵犯法者,也决不姑息,并能够把佞倬小人排斥在政治圈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北齐能够在高洋统治时期达到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已严重脱离了当下文艺生活。它不但面临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在国际文论界的失语,而且还面临着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失语,必须主动、及时地进行现代转换。西方文论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母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需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和利用西方文论。如何看待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事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17.
在历经三百多年的宋诗史上,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时间长达近百年。在如此强大的诗学传统面前,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却本着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开创了新的诗歌审美范式——“诚斋体”,打破了江西诗派笼罩宋代诗坛的格局,最终超越了宋诗以才学、文字、议论为诗的诗学传统,而他早年对江西诗派内部“变调”理论的融通则是其超越江西诗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北宋初期,柳开、石介、王禹偁等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了鲜明的文学理论并积极从事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道”的提倡是他们共同的主张,使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弥漫着浓厚的儒学思想,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和儒家诗教原则的成熟准备了丰厚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杨黼是一位有名的白族学者 ,然而其身份事迹却少有记载。近年大理民间发现了几部明初佚书 ,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杨黼的生卒年代 ,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成就等 ,并能澄清某些有关其人其事的争论问题。本文特对此作了较翔实的引证、介绍和分析 ,以供进一步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构艺学当代形态,需要从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双重背景上,把学理论放到以它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系统中去研究它,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专门研究学理论本身的逻辑必然性与学理可能性的新学科——“学理论学”,以解答“学理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成为可能”的问题,从而为学理论的学科建构和观念更新找到其必然有效性的逻辑之“根”。董学的新《学理论学导论》系这一论题的原创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