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生态环境美学范式看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环境的现代思维范式;论述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与和谐环境理论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和谐环境建构的个性化、具体化、民族化理念;指出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克服了传统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观”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马克思的实践论范式具有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论证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对高校图书馆和谐环境构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特稿做好评估工作,推动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李志宏】2007.6“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孔学渊源考【张壮强,石维有】2007.6文化理论前沿(实践美学创新)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张玉能,张弓】2007.4“实践美学”范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岳友熙】2007.4文化研究与实践美学:应当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珠峰文化”在西藏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作了探讨,认为由日喀则地委、行署组织发起的“珠峰文化”活动是寻求民族地区发展路径与范式的创新性尝试,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远远超乎了一个地区的范围,其价值功效将逐步体现在西藏和谐社会构建和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王丹丹 《科技信息》2012,(31):491-491,49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视角,阐述了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揭示了法制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指出和谐社会是法治建设的目标,而法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重点对如何通过法制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观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整体把握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点,以创新精神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文章分析了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历史与现实依据;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伦理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两个基本维度;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应该着重协调与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使社会规则的安排有利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平等交往、共同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法治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文章从现代法治的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指出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而依法治国则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基础,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把关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即是人在对象上面的自我观照。实践美学的思想来源主要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的影响。今天,传统的实践观和旧有的主体性哲学范式已不尽符合现实要求。对中国当代的美学进行重释,使其理论基础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换,以适应哲学和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尚晶晶  员大强 《甘肃科技》2008,24(2):113-116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什么叫发展、怎么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回答的是"什么叫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但是,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却都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和贯彻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既构成了十七大召开的最重要政治和理论背景,同时又成为了十七大的题中应有之义。越是经受实践检验,就越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可见,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将成为时代最强音。本文所谓的"和谐发展"就是指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以下简称"和谐发展"),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地同各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因为存在社会矛盾,所以要和谐;因为要和谐,所以要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分析、探讨,确立了现阶段常用标尺选择的定量依据;同时,建议以A标尺作为未知硬度材料的首选标尺。在此基础上,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重点侧重于标尺选择、测试样品的准备等方面,关注于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提高实习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为例,针对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管理制度及措施有待完善、实习与考研和就业的矛盾及教师教学意识不够强等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强化管理,通过加强实习生入科前教育,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及能力,加强实习生教育与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特点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质量评价及实践教学教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用点、线、面、体的教学方法指导测量学实验实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实验、实习是测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点、线、面、体的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实习,对学生加深测量学基本概念的理解,领会操作要领,真正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极大地指导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师地理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实习是突出师范特色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合格师资具有重要意义,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目前高师院校的院系2高速和课程配置改革,借鉴以往的教育实习实践,认为采取多样化的实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和实习的实效性,并对高师地理专业的部分委托实习、分散回乡实习、集中定点实习和事编队实习等4种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1]中给出了判别曲线上点是否为拐点的两个充分条件。然而两个定理的证明却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具体的反例阐述了其证明错误的原因,并且同时否定了其中的一个定理的推论,进而给出另外一定理的正确证明。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实习目的重新定位、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资料的准备、实习教师队伍的培养、实习管理与考核体系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极值点和拐点是高阶导数应用中两个常见的概念。文章通过对同济版《高等数学》一道课后习题的讨论 ,给出导数阶数、极值点和拐点的关系 ,并将该问题进行推广 ,使其具有定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P.Quittner^「3」给出分歧点的估计,但仅限于线性部分是对称的,对线性晨对称的情形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分歧点的估计。  相似文献   

20.
依据受弯构件的设计弯矩图 ,导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理论断点位置的计算公式 ,避免了作图求解的偏差与繁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