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和爱情是现代文学的两个关键词。在"五四"作家、"革命文学"作家和解放区文学作家笔下,革命和爱情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功能,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仅是作家对革命和爱情题材的调适,更体现了作家心路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革命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是中国当代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这一主题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不同呈现 ,是主流意识形态、导演创作观念与观众接受心理“共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刘彩霞 《科技信息》2013,(20):202-203
王安忆的小说《启蒙时代》回望了一代人的青春与成长,同时也对那个年代最重大的主题"革命"、"启蒙"等进行了探讨,这一思考对当下的现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承担了阐释新中国形成的“历史规律”的任务,而《红旗谱》讲述乡村革命历史故事,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纷争融进国共斗争的历史格局中,加以史诗的笔法,成为“红色经典”。八、九十年代的“新历史小说”则将历史加以“故事新编”,《故乡天下黄花》、《白鹿原》仍以史诗讲述乡村革命历史,但以新的叙事技巧,解构了自《红旗谱》建立起来的“红色神话”,显示了民间的历史眼光和新的意识形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与爱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月 《科技信息》2008,(30):252-252
爱情是生活和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婚姻建立的基础。在爱情故事成为叙事主线的《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描写了四桩各具特色的婚姻,从而透露了她自己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屠格涅夫创作中有两种爱情范式:一是以心灵的吸引为基础的“理想型”爱情;二是以不平等的“奴役”为基础的“生活型”爱情,两者在产生过程、感情性质及人物设置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观念上,屠格涅夫肯定前者而摒弃后者,而在现实中又不得不承认后者总是击败前者,由此折射出他爱情观中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了广大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本文针对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与金钱主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玫瑰既象征艾米莉对爱情的渴望,也预示其爱情、婚姻和人生的毁灭;福克纳借玫瑰表达其对艾米莉深切的怜悯之情和沉痛的缅怀之情,从而使这个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文学里一朵永远绽放的玫瑰。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角度探讨了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基础为好感与美感。  相似文献   

11.
莎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线索是交织于复仇主线之下的一条副线。这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上两次引发戏剧冲突,不可或缺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突转式发展,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当代文学曾出现过两种在历史观、审美观都相距甚远的历史叙述。一种是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是新时期的新历史小说,前者是一种将革命历史神化、英雄化的叙述,后者则是将革命历史世俗化、凡人化的叙述。其实,在这两种“极端化”的历史叙事中,一直潜隐着一种试图将两者加以调和,或者说试图超越的历史叙事,那就是出自部分女作家之手的作品,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展示了女性对历史的检讨和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名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主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家各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以封建皇帝这一特殊社会角色为切入角度,运用现代心理学、艺心理学理论对《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进行再认识,为“爱情说”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圣天门口》向人们阐述了20世纪的中国是一部党派利益的纷争史、杀戮史,是一部广大民众的受难史。最典型地表现了暴力革命在推进历史进程之中的双刃剑性,它加快了政治力量的消长,强化了政治威权的存在,但代价却是巨大的,这是作者对于“革命”所进行的质疑与反思,并提倡人道主义的宽容和爱。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虽然他们的爱情一样真挚,但因国度不同,人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使这相同的悲剧结局里,有着不同的悲剧内涵,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详尽地展现了主人公爱情的过程和丰富细节,同时也涉及到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很多现实问题。除了写爱情,小说里还涉及了作者对人生与时间的思考、对我们与世界关系的探索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对人生和爱情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是张洁小说的重要内容和主题。张洁有关爱情问题的小说创作显现出独到的特色。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即老男少妇婚恋模式、男女性别对抗意识和知识女性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8.
龄官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比较成功的次要人物之一,她的性格特质是造成其爱情和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一形象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内涵,其爱情悲剧在全书整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的柏拉图》是韩东中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柏拉图式爱情观出发,通过主人公追求爱情的失败完成了对这种爱情观的质疑与否定。柏拉图的爱情观中存在浓厚的形而上学因素,而小说的思想本质是反形而上学的,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具有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气质。因而柏拉图所说的"人人得到自己心仪的人,由此回归自己原本的自然"是一种谬误,"原本的自然"事实上就是孤独状态。  相似文献   

20.
对人生和爱情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是张洁小说的重要内容和主题.张洁有关爱情问题的小说创作显现出独到的特色.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即老男少妇婚恋模式、男女性别对抗意识和知识女性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