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产品发展与生命周期工程暨第6届可持续与再制造国际会议于2008年9月29日~10月1日在韩国釜山举行。会议由釜山大学、韩国国家清洁产品中心、韩国知识经济部共同主办。会议地点设在韩国釜山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1届世界韩国研究中心联席会议于2015年5月23日~26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八个国家12所大学的韩国学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出席了会议。"韩国研究中心联席会议"又称为"世界名牌大学韩国学研究论坛",创始于2005年,由七个国家的12所成员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所)组成,每年轮流举办。这12所成员大学分别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九州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延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笔者参加了由新加坡国家材料研究协会发起,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材料研究与工程学会联合承办的2005年第3届材料和先进技术国际会议(ICMAT2005)及2005年第9届先进材料国际会议(ICAM2005),ICMAT2005及ICAM2005于7月3~8日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联合举行,会议主席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的B.V.R.Chowdari教授。  相似文献   

4.
第2届亚洲聚烯烃学术研讨会(AsianPolyolefinWorkshop2007)于2007年11月1-3日在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馆召开。此次会议主办单位为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会议由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李伯耿教授和范志强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还有:李东镐教授(韩国Kyunpook国立大学),NohSeokKyun教授(韩国Yeungnam大学),  相似文献   

5.
第10届韩中薄膜材料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9月23—27日在韩国汉城举行。会议主席为韩国汉城Hanyang大学量子光子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物理系教授Y.P.ke和四川大学黄宁康教授。第9届中韩薄膜材料学术讨论会曾于2002年5月在中国昆明举行。这次是韩中双边薄膜材料学术讨论会的继续。参加会议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核工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管理与运筹学国际会议于2016年8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主办、韩国京畿大学协办,邀请了北京科技大学张群教授、河南工业大学刘振灵教授、韩国京畿大学Kuinam J.Kim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美国、西班牙、丹麦、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多位学术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张群教  相似文献   

7.
正二维层状材料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terials)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大会主席是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和中科院物理所高鸿钧院士,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明生教授担任program主席。共有234位中方代表以及63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荷兰、日本、韩国、新加波、俄罗斯、沙特的外方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聚集了从事二维层状材料计算、制备、表征和  相似文献   

8.
<正>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于近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钎焊及特种连接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钎焊材料与技术重点试验室、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试验室、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联合主办。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广大钎焊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波兰华沙工业大学、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5月18日~20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国际会议”在北京化工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印度、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美国、韩国、比利时、波兰、澳大利亚、日本、坦桑尼亚、克罗地亚、新西兰、阿根廷和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的100余名教授和学者就高分子材料加工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先秦史学会、秦汉史学会、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协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17~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2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海内外学者的论文近百篇。会议举行了首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颁发仪式,并组织与会专家参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2005年5月22-25号参加在德国帕德伯恩大学举行的第2届国际压电材料与压电驱动应用年会(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iezoelectric Material and Applications in Actuators),会议由帕德伯恩大学材料应用与控制研究所组织举办。由德国和韩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支持,同时得到IEEE Uhrasonic,Ferroelectric,  相似文献   

12.
由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8届国际量子结构中心研讨会——碳纳米结构”(The 8th Annual Workshop on Carbon Nanostructures,ICQS ) 于2008年6月11—14日在长春召开。会议的学术负责人是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崔田教授,本次会议代表包括国外代表23人,国内代表18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7~12日在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举行了“第二届高级技术材料国际会议”(ICMAT)。该会议2001年首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由国立新加坡大学和新加坡材料研究协会举办。会议的日程包括16个专题讨论会、8个全体会议演讲和两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讲的公共讲座,会上还有展览、技术参观和社会节目。这次会议是致力于研究展现电磁效应材料的,试图从理论上理解它们的属性、特点、测量技术、设计与制造方法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美国材料研究2003秋季会议(MRS Fall Meeting)于2003年12月1-6日在Boston市中心的Hynes Convention Center举行。这不仅是一个当今世界上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盛会,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材料科学学术水平最高的会议。有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近12000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召开 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于近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钎焊及特种连接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钎焊材料与技术重点试验室、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试验室、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联合主办。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广大钎焊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波兰华沙工业大学、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等9国的31位国外钎焊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国的154化钎焊界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第3届材料先进技术国际会议和第9届先进材料国际会议于2005年7月3-8日在新加坡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新加坡材料学会联合国立新加坡大学,材料研究与工程协会,南洋理工大学主办。会议共有1800-2000余名代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国家“2 1 1”重点学科物理化学学科下属的福州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与相关企业联合承担建设和运行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目前 ,中心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特色与优势的是信息记录材料、生物与医用材料、纳米传感材料、环保生态材料等 ,主要技术成果有“福大赛因”抗癌光敏剂、用于CD -R光盘的酞菁类记录材料和纳米陶瓷气敏传感材料。中心目前承担的研发项目有国家科技部重点 (攻关 )计划项目 ,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与企业联合开发的产业化项目等。中心按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心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光电功能与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该中心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创新研究基地,现拥有"985工程"、"民族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创新科技平台(Ⅱ类)"。  相似文献   

19.
2008国际材料大会于6月9日在重庆开幕,为期四天的会议将围绕交通和生态环境材料等展开广泛研讨。来自49个国家的近2000名科学家参加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20.
合成金属科学与技术同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ynthetic Metals)于2004年6月28日-7月2日在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ollongong举办。此次会议由Intelligent Polymer Research Institute主办,与会人数1000人。参加会议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台湾)、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瑞典、美国、加拿大、印度、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会议共分12个层次:大会邀请报告诺贝尔获得者等共20人,分会专题报告共100人,分会研究报告共3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