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滇西南龙陵-澜沧断裂带——大陆地壳上一条新生的破裂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虢顺民 《科学通报》1999,44(19):2118-2121
龙陵-澜沧断裂带是一条新生的破裂带,由多条斜列式或丛集式次级断层组成,以活断层、地震断层、地震成带分布为特征。运动性质为左旋-拉张。形成时代为早、中更新世,晚期继续活动,未来破裂趋势首先将断开那些构造闭锁段、破裂不连续段,然后使断裂带完全贯通,同时伴随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2.
3.
一条重要水稻酯酶同工酶带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任华 《科学通报》1994,39(22):2095-2095
湖北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籼型温敏核不育安农S的发现为利用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生理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光敏核不育(PGMS)和温敏核不育(TGMS)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点.研究表明,农垦58S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叶片和幼穗中多种酶的活性表现降低或增加的明显变化.胡学应、万邦惠的研究结果认为Adh-1和Est-3两同工酶基因位点与育性有密切关系.本文作者首先在N4225和安农S中发现一条与育性转换关系密切的酯酶同工酶带以后,扩大试验材料,在21份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初步研究中,也证明了此带的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浅成断层带的低温脆-韧性破裂共生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来  俞保祥  K.Weber 《科学通报》1999,44(8):864-869
采自那米比亚Darmara区Autseib浅成断层带的方解石构造岩具有两种显著的结构反差;(1)微米级细粒基质与厘米级粗晶碎斑;(2)宏观脆性碎裂结构与微观韧性糜棱结构,韧性破裂作用,即由双晶作用,流体相促进的位错蠕变和动态重结晶作用诱发与协调的破裂作用是岩石变形的重要机制,而粒内与粒间边界的不协和性是岩石粒化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优秀中华文化的诞生地。千百年来,她哺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这一片黄土地。她为无数炎黄子孙所景仰和颂扬。本刊特约稿《河欢——黄河是一条黄金的河流》,以大量的科学考察资料为依据,论述了黄河的兴衰史,进行了黄河的病患考,总结了“治黄之道”,提出了治理开发黄河和黄土高原地区以振兴黄河流域的一系列可行性方案,并大声喊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能离开黄河流域的振兴”这一响亮的振奋亿万中国人心弦的呼声。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博士,研究员。他长期从事野外考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力,该文就是他长期考察和研究的总结,也是对综合解决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和资源开发问题的总构思、总框架和总认识。这不仅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论著,而且是一曲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黄河和黄土地的热情洋溢的颂歌,更是一篇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战斗檄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确凿,情真意切,蕴意深刻,启人共鸣;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新词僻语,读后一目了然,使人耳目一新。从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热爱和赤胆忠心,同时也领略到他对振兴黄河、振兴中华的一种执著的追求和他那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为此,本刊不惜篇幅,全文一次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根据这一理论,他预言,在太阳边缘,光线将会出现1.7角秒的偏转。1919年,著名科学家爱丁顿率队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对5月29日的日全食进行照相观测,首次发现远方的星光  相似文献   

7.
黄建  肖益林 《科学通报》2013,(22):2180-2185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和变质脉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大陆俯冲带流体-岩石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显著的元素迁移和同位素分馏.大别-苏鲁造山带高压脉中单矿物(如金红石和多硅白云母)具有明显的生长环带,指示变质脉是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较高的流体/岩石比和强烈的二者相互作用是导致Nb-Ta迁移和分异的主导因素.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石榴橄榄岩、榴辉岩和变质脉的Li和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陆壳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Li和B发生了明显的分馏且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富集Si,Al,Na,LILE(如Rb,Ba和Sr)和HFSE(如Nb,Ta和Ti)的高压变质脉的存在以及不同岩性接触带高度变化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在峰期超高压变质条件下可能形成了超临界流体,它对微量元素的迁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靖 《科学通报》1993,38(18):1691-1691
1 确定造山带早期变形变质史的方法造山带中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ioclusion trails)代表了变斑晶生长过程(进变质或退变质过程)中保存在岩石中的、由变质矿物组成的早期面理的痕迹。自本世纪20年代研究以来,这种痕迹一直被认为是韧性变形过程中同构造旋转作用的产物,并作为一种十分确定的、能判断剪切动向的有效标志.近年来,许多国外地质学家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他造  相似文献   

9.
郑海飞 《科学通报》1992,37(24):2251-2251
至今,已提出地壳生长的三种基本模式:(1)陆壳增长的速率呈指数增加,即现今二分之一以上的陆壳是在显生宙形成的;(2)地史早期陆壳快速增长,而后陆壳物质通过地幔或地壳内进行再循环使地壳增长减慢或停止;(3)陆壳呈线性速率增加并伴随着地壳内的再循环。以上三种模式是根据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得出的:(1)同位素地球化学;(2)岩石同位素年龄值的区域分布;(3)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对比等;(4)自太古宙以来大陆厚度与海平面的相对不变性。本文将提出一种利用地壳与地幔之间质量平衡原理的方法来估计地质时期地壳的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这里选译四篇文章,目的在于向大家介绍国外对化学的未来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和展望。就化学领域本身来说,它和能源、物理学、医药、生物学等互相渗透、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所以,有的日本学者认为“新的化学和化学工业的时代将于二十一世纪到来”。这几篇译文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化学的未来概貌,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汪屹华 《科学通报》1992,37(7):633-633
放射性生热率在地壳中的分布对于了解地壳的热模式和解释大地热流的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就成为解决地壳上地幔热流配分和岩石圈热状态问题的关键。地表岩石的生热率通常可以通过对岩样进行U、Th、K生热元素的含量分析而取得,而地壳深部由于无法直接取样,因此,其生热率的分布成为地热学研究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运用生物工程的手段,把两种不同的动物拼在一起,制造出了现代的“狮身人面象”——绵-山羊,反映了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漆黑的、暴风雨的夜晚,你开着车偏偏又要没有油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加油站却是关门的,连投币式公用电话也是坏的。再往前开吧,下一个加油站不知还有多远,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你甚至不知自己到底在什么路上的什么地方,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但如果此时你在美国,又开的是一辆新型的,安装有OnStar系统车载电话的卡迪拉克车,你就不必惊慌了。你可  相似文献   

14.
龚树模 《科学通报》1962,7(7):35-35
一揭露星能源的秘密星光闪闪,永恒不变,能源从何而来,是千古之谜。这个谜底现在是揭穿了,它是原子能。天上的星星,除了月亮、行星和彗星是反射太阳光或由太阳光激发而发光外,称作恒星,都是自己在发光。它们发光已有多久?今后再能发光多久?会否变动?这些问题不仅是天文学上好奇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应当极度关心的问题。因为太阳是银河系中亿万个恒星之一,只因地球是绕行太阳的行星,距离近,所以太阳显得  相似文献   

15.
格林尼治天文台是英国皇家天文台所在地,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球经度的起点,它坐落于伦敦东南郊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公园的一座小山上。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介绍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近海的M9.0特大地震的震后研究情况,日本列岛M8.0以上大地震发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理环境,大地震在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关东地区、东海道地区的活动历史以及对下一次东海地震发生时间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的现状及相关基础研究应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应该避免的错误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深部岩石高温高压下物理性质是制约地球物理测深成果解释、建立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模式、探讨超高压变质带俯冲和折返机制的先决条件,也是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地震各向异性(Seismic anisotropy)和S波分裂(Shear wave splitting)研究已成为揭示岩石圈动力学机制的新方向,但目前有关超高压岩石的实验数据尚十分缺乏例如,目前国际上对榴辉岩地震波速实验研究最详细的成果应属Fountain等1994年对挪威加里东造山带榴辉岩的研究,该研究系统测定了至600MPa不同压力下榴辉岩和有关麻粒岩的P波速度和波速各向异性,但未研究S波以及温度对波速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和组构定向条件下精确测定地震P波、S波、波速各向异性、S波分裂、泊松比、密度和体积变化的初步成果,探讨了实验结果在大别超高压带深部结构、组成和莫霍面性质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山 《科学通报》1997,42(8):862-866
<正>深部岩石高温高压下物理性质是制约地球物理测深成果解释、建立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模式、探讨超高压变质带俯冲和折返机制的先决条件,也是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地震各向异性(Seismic anisotropy)和S波分裂(Shear wave splitting)研究已成为揭示岩石圈动力学机制的新方向,但目前有关超高压岩石的实验数据尚十分缺乏例如,目前国际上对榴辉岩地震波速实验研究最详细的成果应属Fountain等1994年对挪威加里东造山带榴辉岩的研究,该研究系统测定了至600MPa不同压力下榴辉岩和有关麻粒岩的P波速度和波速各向异性,但未研究S波以及温度对波速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和组构定向条件下精确测定地震P波、S波、波速各向异性、S波分裂、泊松比、密度和体积变化的初步成果,探讨了实验结果在大别超高压带深部结构、组成和莫霍面性质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將远距离輸电綫連接起来,首先建立苏联欧洲部分統一电力系統,然后建立全苏联統一电力系統,这类电力系統的发展,向科学提出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和經济方面的問題。这些問題首先是:提高复杂电力系統的稳定性,联合电力系統电压和頻率的自动調节,提高远距离輸电的輸送能力,继电保护,过电压  相似文献   

20.
龚树模 《科学通报》1963,8(11):20-20
天文学家寻求种种方法,以便测定遥远天体的距离。由于造父变星周光关系的发现,奠定了测量遥远天体距离的基础。因此二十年代初对于银河系的大小以及河外星系的距离获得了可靠的数据。例如,当时知道离我们银河系最近的南天两个星系,大、小麦哲伦星系的距离是7万多光年。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仙女座大星系是70多万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