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骨骼肌肌动蛋白在机体运动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分子水平,主要论述了运动对骨骼肌肌动蛋白(α-actin)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和运动后恢复过程中骨骼肌α-actin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为这方面的更深入研究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骨骼肌肌动蛋白在机体运动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分子水平,主要论述了运动对骨骼肌肌动蛋白(-αactin)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和运动后恢复过程中骨骼肌α-actin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为这方面的更深入研究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献资料法阐述了运动对骨骼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骨骼肌的工作原理,为客观指导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血管内皮衍生舒张因子,对骨骼肌运动功能的作用近年颇受重视,笔者主要论述了NO的合成,释放与代谢对骨骼肌运动及代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是一类促进细胞生长,具有胰岛素样代谢效应的因子,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分析了近年来关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运动、常氧运动、低氧运动不同应激下的变化情况的文献资料。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对于IGF-I与低氧训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提供低氧训练的评定指标,为低氧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肌浆网钙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方式观察急性运动对肌浆网(SR)钙转运能力的影响,发现运动后股四头肌SR 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速率均明显下降,表现为SR 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速率分别下降51.12%(P<0.01)和17.72%(P<0.01);而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则显著升高,增加48.85%(P<0.01).提示急性运动后SR Ca2+-ATP ase 活性和Ca2+摄取速率下降可能是脂质过氧化增高的结果,而Ca2+摄取功能下降可能与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外源性补充左旋肉碱对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线粒体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核心要素,并间接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改善线粒体的功能,但长时间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也会使骨骼肌内自由基增多,及时合理的补充肉碱可促进骨骼肌线粒体的酶活性,消除自由基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以此,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动引起骨骼肌疲劳的微观机理的椭圆偏振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动引起肌肉疲劳的研究长期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体育卫生、运动医疗研究机构的关注,目前研究工作开始从局部到整体,从宏观到微观,但还是比较集中在运动引起肌肉疲劳的宏观发生机理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内分泌的变化,某些生化物质与能量的代谢以及针对这些变化提出的各种预防和解除疲劳的措施‘一引。本工作在利用自制的瞬态椭圆偏振仪及微张力测试仪的基础上卜一sj从分子水平探索运动引起肌肉疲劳的微观机理,研究的结果表明,运动致使疲劳主要是由于肌细胞内ATP在肌纤维收缩过程中大量消耗,以致肌球蛋白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交联键因…  相似文献   

9.
<正>蛋白质组是1994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c Wilkins和Keith Williams提出,指基因组表达的所有相应的蛋白质或机体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它从整体的蛋白质水平更加深入和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探讨和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和重要生理、病理现象的本质[1],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样品的制备、蛋白质的分离、鉴定以及蛋白质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其中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等是核心技术[2]。骨骼肌是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不同的运动会引起骨骼肌超微结构和功能相应的变化,骨骼肌蛋白质组的变化受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的影响,其中运动强度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从基因或单个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昆明(KM)小鼠灌服几丁聚糖六周后观察力竭游泳以后小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水平和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几丁聚糖保护骨骼肌、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作用,为几丁聚糖在运动领域里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组、药物组。安静组正常饲养,药物组按0.33g/kg/d灌服几丁聚糖,六周后力竭组和药物组进行力竭游泳实验,记录游泳至力竭时间,并测定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H-Px)、Na-^+K-^+-ATP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1)补充几丁聚糖可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2)小鼠力竭游泳后骨骼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PH-Px、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3)药物组力竭运动后骨骼肌MDA含量显著低于力竭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力竭组,骨骼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力竭组。结论:几丁聚糖具有阻止骨骼肌脂质过氧化,提高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和骨骼肌膜功能的作用,并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具有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肌卫星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再生、肥大的基础,平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产生影响.综述了运动对肌卫星细胞激活、增殖、分化的机制,并就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机体骨骼肌HIF 1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6周龄SD雄性大鼠120只,经3周适应性训练和力竭实验筛选出90只,随机分成9组:常氧安静对照组、持续低氧安静组、间歇低氧安静组、低住低练耐力组、高住高练耐力组、高住低练耐力组、低住高练耐力组、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组和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组。采用常压低氧仓在13.6%的氧体积分数下(相当于海拔3?500?m的氧体积分数)进行低氧训练,根据血乳酸-速度曲线确定大鼠常氧训练的强度为35?m/min,低氧训练的强度为30?m/min。低氧训练持续时间为6周,每周训练5?d。其中,在第4周末进行运动能力测试,第5周末进行力竭测试,在第6周末的最后一次运动后休息48?h后处死,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技术测试大鼠骨骼肌HIF 1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低氧训练对骨骼肌HIF 1α表达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与低住低练组相比,高住高练组和高住低练骨骼肌HIF 1αmRNA表达有显著性升高(P<0.05);和常氧安静对照组相比,高住高练骨骼肌HIF 1αmRNA表达升高1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HIF 1αmRNA表达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回到常氧安静对照组水平; 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1周,大鼠骨骼肌HIF 1αmRNA表达有显著性降低(P<0.05),回到常氧安静对照组水平。可得结论:高住高练、高住低练和持续低氧安静组骨骼肌HIF 1α表达都明显增强,而低住低练和低住高练变化不大,复氧训练后回到常氧安静水平。HIF 1α表达与低氧的程度和时间有明显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灌胃罗汉果叶黄酮(FSGL)的干预力竭性运动大鼠,来探讨不同剂量FSGL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抗氧化酶系及心肌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的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SOD、CAT和GSH-PX活性与力竭运动对照组比较,均呈升高趋势,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显著;力竭运动组MDA与中剂量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与力竭运动组比较,各剂量组Bcl-2基因表达加强,且中剂量组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和低剂量组。力竭运动组Bax基因表达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中剂量组(P<0.01),同时低剂量和高剂量组Bax的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FSGL各剂量组Bcl-2/Bax比值均升高,以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可见,FSGL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地抑制因过度训练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运动对小鼠股四头肌HO-1mRNA表达及血清CK、BUN的影响。方法:饲养、适应性运动BDF1小鼠,6周龄时随机分为对照组、30min、45 min、180min中等强度运动组;45 min低强度、高强度运动组,利用RT-PCR法测定各组HO-1mRNA表达情况,利用动力学法测定血清CK;利用两点法测定血清BUN浓度。结果:(1)中等强度运动可诱导小鼠股四头肌HO-1mRNA表达增加,45min运动组HO-1mRNA诱导最明显;(2)运动诱导HO-1mRNA表达增加与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无依赖关系;(3)血清CK、BUN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变化发生改变。结论:运动可以诱导小鼠骨骼肌HO-1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下肢机能的影响,为预防或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名普通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6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和对照组(无规律运动),完成16周前、后下肢本体感觉、肌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测试.结果:与实验前相比,1两组受试对象下肢肌力均有提高,但太极拳练习组等长60°肌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变化.2实验组受试对象左、右膝关节运动觉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左、右膝关节运动觉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两组受试对象膝关节左、右侧三维位置觉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3两组受试对象左右侧闭眼单腿站均有提高,但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4实验组受试对象下肢闭眼走直线偏离中线长度实验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1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机能.2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但对平衡机能的影响不显著.3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机能,应科学应用到大众健身中,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有关肌纤维研究的文献资料,对肌纤维类型的研究现状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并且深入探讨了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重要的氨基酸,与运动能力有密切的联系。机体运动对谷氨酰胺代谢的影响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等因素有关,短时间运动能使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升高,长时间耐力运动则使之含量下降。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导致的血浆谷氨酰胺含量的降低可能引起耐力运动中蛋白质分解代谢失常、氨转运清除率下降以及运动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18.
探讨振动介入太极拳无极式对受试者触觉灵敏度、本体感觉及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机制.将24位健康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太极拳与低频振动组(TCV)、单纯太极拳组(TC)及控制组(CON),通过为期12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对各组别的触觉灵敏度、伸膝肌本体感觉及神经肌肉功能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TCV及TC两种训练模式均能显著提升受试者触觉灵敏度及本体感觉机能,但TCV模式对两项指标的提升效率优于单纯TC模式;2)TCV训练模式对膝关节最大等长肌力矩有显著效果,而TC训练对此效果不明显,TCV及TC均对降低目标力矩误差比率有效,但TCV比TC模式效率更优;3)TCV及TC两种训练模式对提升普通健康大学生下肢爆发力有效,但TCV训练模式效率更优.因此,12周太极拳无极式辅以低频振动刺激训练,对于有效增进触觉敏度、本体感觉、肌力控制以及爆发力等表现均比单纯太极拳训练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0例健康成年人在简化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下肢关节角度的测量及分析,发现在整个练拳过程中,受试者下肢关节角度均值的减小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左右下肢关节平均屈曲30~40度即处于功能位,可以有效地提高下肢不同关节周围肌群的各种工作能力,有利于加强人体的行走和跑跳功能。另外,下肢动作弧度基本不受大腿长和小腿长的影响,正说明简化太极拳是适合于不同身高、男女老少皆宜的一项健身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