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冬眠是一种周期性生理现象,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冬眠只是在一定的季节内出现,刺猬的冬眼季节在北京一般自10月初开始至3月底为止,约为6个月。是否冬眠只限於在冬眠季节内出现呢?冬眠的习性是否可以改变?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冬眠的习性?研究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阐明冬眠的生理机制。我们在1947至1951的4年内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较比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刺猬的冬眠习性可以  相似文献   

2.
户外冬眠刺猬体温变化的遥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冬季,将四只腹腔内埋有自制小型体温发报机的刺猬(Erinaceus dealbatus)放置在一僻静的户外实验场地,刺猬进入冬眠。用收录机接收发报机发射的信号。根据对信号的分析,证实刺猬在户外自然冬眠时确有冬眠阵现象,即每隔数日到十数日冬眠动物的低体温状态被自发升温所间断,升温可达到非冬眠季节体温水平。文中对刺猬冬眠阵的低温期和醒觉期的期间和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刺猬的冬眠生理方面的问题,赵以炳及叶甲壬(1952)已有很多研究。他们的研究指出:刺猬有很长的冬眠期,在北京是从十月至次年三月底共六个月;并且刺猬的冬眠和气温的改变有密切关系,人为的使环境温度降低,动物即可入眠。因此选用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告刺猬在冬眠状态下对缺氧反应的初步观察结果。观察指标为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6只刺猬在低压舱内一个大气压和环温2±2℃的条件下进入冬眠状态后,由低压舱模拟高空阶梯式低压缺氧。在模拟高度4000米、5000米及6000米阶段各停留30分钟,7000米停留2小时。结果表明:缺氧对处于冬眠状态的刺猬有促进其激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冬眠刺猬的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的测定、分析,表明:冬眠刺猬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未冬眠刺猬偏低,而白细胞数目,血清蛋白浓度偏高,且冬眠刺猬的血小板、血糖和胆固醇的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刺猬冬眠时与禁食时体重及器官重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变温哺乳动物在长时冬眠期内不贮存任何食物,因而必须完全禁食。在此情况下研究其体重与个别器官重量的改变可揭示冬眠时代谢过程的某些特征,这是冬眠生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很早以来便引起了生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与注意。更多的生理科学工作者广泛地研究了各种动物和人在禁食时体重与器官重量的改变。关于这些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在寒冷的冬天,许多动物都会冬眠,那么人类能否冬眠呢?国际冬眠学会主席马伊尔宣称,他和另一位科学家安德鲁发现了两种会引发动物冬眠的基因PL和PDK-4,这两种基因能控制和启动一些酶,改变身体耗用糖类以取得能量的习性,负责指挥动物肌体在严寒下多燃烧脂肪,少消耗糖, 并多储存一些葡萄糖,从而进入冬眠状态。科学家认为,冬眠有可能减轻航天员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冬眠技术还可用于医学。美国陆军的科学家有意研究让伤兵进入冬眠状态,在把他们安全地从战场上送到医院前,避免伤势进一步恶化。冬眠研究在保存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上也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睁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的时间。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原来,它的喉头有一块软骨,可将口腔和咽喉隔开,并掩紧气管的入口。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提来,放入温水中,浸上…  相似文献   

9.
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冬眠物种,其在实验室越冬的模式各异,为了更好的了解其在不同越冬模式下的生理表现,设计了试验。根据在冬季是否进行冬眠,将东北刺猬分成冬眠组(n=6)和非冬眠组(n=6),监测并记录其体表温度、摄食量和体重变化、冬眠组的冬眠天数。结果表明:1)冬眠组刺猬在冬眠季节体表温度显著低于非冬眠组,接近环境温度(12.6±1.7℃~19.8±2.0℃,p0.05);冬眠组均摄食量(0.24±0.2(g/d)~17.77±9.3(g/d,p0.05)及体重(623.0±101.5g~636.0±106.1g,p0.05)均显著低于非冬眠组。在非冬眠季节,冬眠组的体表温度与非冬眠组的体表温度无差异。2)冬眠组体表温度(r=0.914,p0.01)、摄食量(r=0.738,p0.01)和体重增长率(r=0.470,p0.01)都与冬眠天数百分比(冬眠天数/实验天数)成反比。3)冬眠组在冬眠时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其觉醒期,也显著低于非冬眠组动物的体表温度,冬眠组觉醒期摄食量和体温与非冬眠组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在冬季,如果外界环境寒冷且不易觅食,刺猬可能会选择冬眠的模式越冬,但在能获得足够食物的冬季,刺猬可能会选择不冬眠或少冬眠的模式越冬。  相似文献   

10.
冬眠黄鼠几项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哺乳动物中具有冬眠习性的异温动物,在我国分布很广,既是卫生害鼠,也是农牧业主要害鼠之一,因此系统研究其生理生态特征,对冬眠理论的探讨和黄鼠鼠害的防治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对冬眠动物的研究,国内应首推赵以炳对刺猬的研究报导,国外的研究报告则更多,但是有关我国达乌尔黄鼠(以下简称黄鼠)生理生态的系统研究,尚无报导.我们从1982年起对该种黄鼠在活动期和冬眠期的代谢、循环、呼吸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后我们又对该种黄鼠活动期和冬眠期的血糖、血红蛋白和血液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具有冬眠习性.关于大耳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冬眠研究曾有过报道(1991),但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其在室内的冬眠资料.作者于1985年10月17日至11月10日,对捕自乌粱素海地区的一只雄性成年大耳猬进行了室内冬眠和惊醒观察,获取了一些在人工条件下的冬眠资料,现简介如下.1 不同窒温条件下的冬眠观察1.1 冬眠深度指标把具有冬眠习性的哺乳动物从不活动到深沉的冬眠分为两个阶段,即麻痹和深沉麻痹.作者根据每分钟呼吸频次及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作为衡量大耳猬冬眠与否及其深度的指标.麻痹:平均每分钟呼吸25次以下(不冬眠时30次左右),但为连续的节律性呼吸;深沉麻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证明了冬眠蟾蜍的血压远低于正常蟾蜍的血压值,因此推测:血压下降是冬眠动物的共同生理特征之一。 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后,体温、呼吸、心率、血流速度及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均明显下降。但关于冬眠动物的血压变化,所见报导很少,且结果不一。本实验证明,冬眠蟾蜍的血压明显低于正常活动蟾蜍的血压。  相似文献   

13.
每当秋叶飘零、冬雪开始覆盖原野的时候,很多动物也就开始冬眠来度过食物紧缺的冬季了。在洞穴中安然冬眠的动物大都会发生显著的生理变化,体温大幅度下降,心率也会明显减少。北极地松鼠冬眠时,几乎听不到心跳,每分钟只有几次,体温也降到了水结冰点以下。不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冬眠状态黄鼠与活跃状态黄鼠心肌在Rynodine,CD^2 和低[Na ]。作用下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变化。实验表明黄鼠能随活动状态的不同而改变钙调节方式,在冬眠状态主要通过增强内源钙的利用进行钙调节。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博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是直线下降。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的时间。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  相似文献   

16.
冬眠是很多哺乳动物在低温、食物缺乏和缺氧等极端环境下选择的应对技巧,表现为体核温度降低,心率、代谢率和呼吸率下降等。在不同冬眠动物的不同组织中,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理水平和生化水平的调节变化,此外,微小非编码核酸族(microRNA,miRNA)也起到潜在的调控作用。了解miRNA的代谢过程及主要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其作用。miRNA在冬眠动物体内调控糖酵解与糖异生、氨基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和脂代谢稳态等代谢途径中的靶物,从而潜在地调控冬眠时的能量来源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miRNA能帮助保护心肌、骨骼肌、肾脏、肝脏和大脑等组织免受低温带来的伤害,保护机体度过恶劣环境并且在冬眠结束之后苏醒。对不同的冬眠物种及其不同器官组织中miRNA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冬眠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代谢率、发达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所以能够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但有些哺乳动物在寒冷和食物资源短缺的冬季或其他不良环境条件下,能自发降低代谢率和体温,进入冬眠状态.综述了国内外哺乳动物冬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从冬眠物种的系统学分布、冬眠的原因及其进化和适应意义入手,概括论述了哺乳动物冬眠的代谢抑制及其能量收益、冬眠代谢抑制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介绍哺乳动物冬眠对医学和人类健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冬眠的哺乳动物在冬眠季节是否可以不必冬眠,关於这个问题并没有详细的研究。在科学文献中有些记载提到实验室内的冬眠动物可以在各季维持活泼状态而不冬眠,但是并没有提供能令人信服的实验记录,没有根据可靠的冬眠标志进行严格的检查。因此,此类报告的可靠性实属可疑。  相似文献   

19.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不久前美国生物学家从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提炼出一种引起动物冬眠的蛋白质。它可能是在大脑中制造的,类似一种荷尔蒙,科学家称之为冬眠激素。科学家们在盛夏把冬眠激素针剂注入土拨鼠、蝙蝠身上,这些动物则有规律地长时间沉睡。他们又在根本不冬眠的猴子身上作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为指标观察刺猬、黄鼠和大白鼠三种动物在常温(20±2℃)中清醒状态下对阶梯式低压缺氧的反应。各组动物均为6例。在低压舱中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在模拟高度4000米、5000米及6000米阶段各停留30分钟,7000米停留2小时。结果表明:对缺氧的耐受性以刺猬最强,黄鼠次之,大白鼠最差。此结果提示:冬眠动物可能比非冬眠动物对缺氧具更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