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枫香树脂道发育过程的组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枫香树脂道发育过程的5 个阶段的多糖物质、树脂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为, 随发育阶段的后移, 基本组织细胞与树脂道上皮细胞内的多糖物质量与树脂量不断增加, 在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值; 基本组织细胞形成多糖物质与树脂的时间均早于树脂道上皮细胞; 树脂道上皮细胞所含多糖物质始终极少, 而树脂总量变化明显, 在树脂道发育成熟阶段, 树脂充满整个细胞。提示树脂道上皮细胞并非是合成树脂的主要场所而是转运、贮存、分泌树脂的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2.
壳菜果树脂道发育过程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组织化学研究发现,壳菜果初生结构树脂道发育过程的5个不同阶段中,基本组织细胞与树脂道细胞中的多糖与树脂含量呈正比消长关系;树脂道细胞形成多糖和树脂的时间晚于基本组织细胞,此结果提示,树脂主要由基本组织细胞经多糖转化形成后传输到树脂道上皮细胞,再由上皮细胞分泌到空腔,树脂道上皮细胞担负的主要功能是泌脂而不是合成树脂。  相似文献   

3.
油松树脂道结构及与树脂产生和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树脂道由上皮细胞围绕着引长的胞间隙构成,在上皮细胞外又有2~3层鞘细胞。它们在各类器官中均有分布,除胚珠外树脂道都以裂生方式发生,但是在不同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从树脂道细胞超微结构特点分析。上皮细胞中各种细胞器都参与了树脂的合成,但由质体、线粒体、核膜和内质网合成的树脂及由高尔基体和细胞质合成的树脂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通过质膜分泌至原生质体之外,然后,分泌至质膜外的树脂则以相同的方式通过细胞壁分泌至树脂道腔中.  相似文献   

4.
指出日本金松茎初生结构中树脂道存在于皮层中;成熟的树脂道由1层上皮细胞和2~3层鞘细胞包围着胞间道构成;树脂道来源于原形成层束外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以裂生方式形成胞间道,腔道的扩大主要依靠鞘细胞插入上皮细胞层和上皮细胞本身的切向延伸而形成,同时伴有上皮细胞的分裂。  相似文献   

5.
不同致病力线虫接种黑松后寄主体内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发现不同致病力线虫在黑松苗体内的迁移特性不同,导致黑松苗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也有差异.强致病力松材线虫扩散主要通过轴向树脂道在树体内上下扩散,通过径向树脂道在树体内向外扩散,并以此成为逾越形成层的通道,由于松属植物树脂道是遍布整个树体的一个"管网系统",所以线虫扩散速度快;弱致病力松材线虫扩散主要在皮层中,扩散速度慢,致病速度慢;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主要分布在皮层中,仅仅在少数皮层树脂道中发现线虫,而其对韧皮部、维管形成层细胞、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和树脂道周围的薄壁细胞未造成影响,也不能大量繁殖,因而对黑松不致病.无论是强致病力松材线虫还是弱致病力松材线虫接种后均未观察到线虫直接侵入松树形成层细胞,形成层细胞的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线虫未到达的树脂道上皮细胞等薄壁细胞的死亡方式类似.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研究了臭椿初生结构中分泌道的发生发育、结构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分泌道为裂生腔隙,只分布于茎和叶中;分泌道原始细胞起源于基本分生组织;分泌道原始细胞团裂隙的扩大靠鞘细胞的插入和上皮细胞自身的切向伸长;成熟的分泌道呈圆形和椭圆形,由一层上皮细胞和其外的1~2层鞘细胞包被。在茎中,分泌道分布于髓和髓射线中,且呈一圈排列;在总叶柄和叶柄中,分泌道的分布除了与茎中的一样外,在髓维管束近旁也有分泌道的存在。在小叶片中,分泌道分布于叶片基部主脉的初生木质部近旁的薄壁组织中。  相似文献   

7.
臭椿初生结构中分泌道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臭椿初生结构中分泌道的发生发育、结构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分泌道为裂生腔隙,只分布于茎和叶中;分泌道原始细胞起源于基本分生组织;分泌道原始细胞团裂隙的扩大靠鞘细胞的插入和上皮细胞自身的切向伸长;成熟的分泌道呈圆形或椭圆形,由一层上皮细胞和其外的1 ~2 层鞘细胞包被.在茎中,分泌道分布于髓和髓射线中,且呈一圈排列;在总叶柄和叶柄中,分泌道的分布除了与茎中的一样外,在髓维管束近旁也有分泌道的存在.在小叶片中,分泌道分布于叶片基部主脉的初生木质部近旁的薄壁组织中.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脉间有明显的连汇现象,而且连汇方式多样;叶脉外有1-3个大型分泌细胞;树脂道灰白色并在二叉脉间成不连续的条状分布长0.5—10mm,宽0.5—1mm。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类群间的演化关系,在对银杏叶片描述时应附加以下内容”…开放二歧脉序,稀有连汇,自叶柄至叶缘在二歧脉间有不连续的纵行条状灰白色树脂道;”银杏叶中的树脂道可经透明后从叶肉中取出,故可作为植物学中观察树脂道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小麦茎生长锥分化及花和花序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其变化规律可总结为以下两方面:(1)DNA,RNA 和蛋白质分布的细胞区域基本一致,且都在发生新器官和迅速生长发育的原分生组织细胞中含量最丰富。(2)淀粉物质的大量积累都是向着迅速生长与发育的新器官方面转移,而且积累淀粉的细胞区域总是紧靠在原分生组织的后面,但不在原分生组织细胞中,穗轴上不同部位小穗及小穗上不同部位小花的发育状况与所获得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多糖)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低温电镜技术制备的树脂道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压冷冻-冷冻替代技术研究欧洲赤松(Pinus syluestris)树脂道细胞的超微结构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高压冷冻-冷并替代技术不仅可提高树脂细胞超微结构的保存,同时可减少树脂成分的损失。具体表现为,细胞膜光滑平直,紧贴细胞壁,细胞器饱满,细胞质和细胞器基质更加浓厚均匀,高尔基体具有明显极性分化,潴泡间膜清晰。树脂道细胞中树脂未形成浓密垢黑色嗜锇滴,而是以浅灰色绒毛状结构存在。上  相似文献   

11.
对中间锦鸡儿花柱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1)表皮韭旬整齐,外切向壁加厚,具厚的角质层,细胞内赢在的淀粉颗粒;2)成熟花柱的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无传递细胞结构,但细胞壁厚且具角质层。分泌物开始溢出时角质层破裂和消失,细胞壁保留薄的一层,通道细胞内含一个中央大液泡,细胞质中有许多内质网、线粒体及少量质体;3)花柱的表皮与通道细胞之间为多层典型的薄壁细胞,细胞质内含少量线粒体、高尔基体及内质网  相似文献   

12.
用丰脂灵化学采脂和常规采脂对广西派阳山林场的马尾松进行采脂试验,并取样测定木材树脂道的数量、大小与分布及木材明子化程度。结果表明,丰脂灵化学采脂更有利于马尾松木材树脂道的形成,其轴向树脂道数量比常规采脂的高31.5%,比尚未采脂的高57.2%。丰脂灵化学采脂对马尾松木材树脂道直径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丰脂灵化学采脂的木材明子化程度比常规采脂的低61.6%。丰脂灵化学采脂的松脂产量比常规采脂的高39.34%,其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为3.93。表明丰脂灵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营养型松脂增产促进剂。  相似文献   

13.
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四种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主要结果:1) 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由筛胞,韧皮部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有些种有径向片)组成,径向系统为射线,各组成细胞以单层呈切向带相间排列;2) 根据径向片的有无,纤维细胞种类及树脂道的类型可将侧柏亚科的侧柏与圆柏亚科的其它三个种区分开;3) 圆柏亚科的次生韧皮部中树脂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的不同,由已成熟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围合而成;4) 臭柏的筛胞和韧皮纤维其长度明显较同亚科的圆柏和杜松的短  相似文献   

14.
在光镜下观察了松属(Pinus L.)14种、1变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并对亚属间及一些种间差异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为:(1)各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基本一致。次生韧皮部由轴向和径向两个系统构成。轴向系统的主要成分为筛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含晶细胞和径向片;径向系统由单列和纺锤形两类射线组成。与具功能韧皮部相比,不具功能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在形态、结构及排列上均发生显著变化。(2)次生韧皮部分层现象,射线扩张现象,树脂道密度,含晶细胞频率,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后合物含量,射线高度,以及筛胞长度、径向宽度和弦向宽度,筛域直径,直立射线细胞高度和径向宽度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3)两亚属在晶体形状和长度、树脂道上皮细胞数(具功能或刚失去功能的韧皮部)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属内分类的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分析新引进铁皮石斛的农艺性状和石斛总多糖含量的变化,为吉安引进优良铁皮石斛品种"雁吹雪3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3月至5月期间为铁皮石斛生长旺盛时期,"雁吹雪3号"的株高、茎粗、顶叶长和宽等农艺性状,以及干鲜重、石斛总多糖含量均高于吉安主栽品种仙斛1号,采收最佳时间为第3年的5月开花之前.雁吹雪3号三年...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来源黄芪多糖产品的质量差异,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多糖总多糖含量,采用物理方法对黄芪多糖性状进行外观鉴别,再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测定黄芪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研究结果显示:7个不同来源(企业)的黄芪多糖产品外观性状、总多糖含量及单糖的组成和含量有较大的差别。总多糖含量为0.143 0—0.963 3 g/g,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两者的峰面积比为(1.75—15.76):1;外观性状质量比较优的产品其总多糖含量为60.0%—75.0%,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的峰面积比值为5.28—5.71。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芪多糖的品质全面评价,为黄芪多糖产品品质甄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狭叶锦鸡儿花柱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在开花前一天到开花当天,花柱通道细胞结构有以下特点:1) 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的传递细胞特征,无壁内突.2) 通道细胞是在开花当天发育完全的,分泌面的细胞壁外被角质层.3) 开花前一天,靠近花柱道的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流入花柱道中,其中质体膨大,膜不完整,片层松散,淀粉粒大而明显.另外细胞质中小泡丰富.部分完整的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有角质层正在形成;4) 开花当天,部分通道细胞细胞壁发育完全,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为角质层、细胞壁外层和细胞壁内层;5) 角质层在相邻的通道细胞间连续分布,呈波浪状.花柱道中内含物紧贴角质层分布.根据观察,狭叶锦鸡儿花柱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分泌细胞的特点,属另外一种通道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锈毛苏铁(Cycas ferruginea)、叉孢苏铁(C.segmentifida)和石山苏铁(C.sexseminifera) 3种苏铁属(Cycas)植物的总黄酮、总多糖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其根、叶柄、叶、雄球花、茎干的总黄酮及总多糖含量进行提取,以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锈毛苏铁、叉孢苏铁和石山苏铁叶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大小依次为锈毛苏铁(8.61 mg·100 mg-1)>叉孢苏铁(7.82 mg·100 mg-1)>石山苏铁(1.04 mg·100 mg-1);茎干中总多糖含量最高,大小依次为叉孢苏铁(28.32 mg·100 mg-1)>石山苏铁(24.43 mg·100 mg-1)>锈毛苏铁(16.59 mg·100 mg-1<...  相似文献   

19.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显微观察技术对披针新月蕨(Pronephrium penangianum)的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披针新月蕨孢子褐色,二面型,接种后约12 d,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成原叶体,孢子萌发是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是槲蕨型(Drynaria-type),成熟原叶体是心形,接种46 d后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披针新月蕨的颈卵器起源于原叶体生长点下方的原始细胞.原始细胞经过2次不等分裂,形成3个细胞,分别是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不等分裂,形成中央细胞和颈沟细胞.随后,中央细胞不等分裂形成腹沟细胞和卵细胞.随着卵细胞成熟,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逐渐退化,但腹沟细胞通过孔区与卵细胞相连.卵细胞成熟后,细胞上表面具有明显的卵膜,中央具有受精孔.本研究对于完善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和探讨蕨类植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