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研究腰椎间盘的松弛特性,考虑非线性多孔弹性性质,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人体腰椎间盘L3/L4节段的孔隙单元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渗透率和不同应变条件下的松弛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的渗透率增大了节段的刚度,进而增大了节段的应力;在压缩应变作用下,椎间盘的应力松弛曲线呈指数规律变化,应力随应变增大而增大;纤维环的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都高于髓核,纤维环背侧的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均大于腹侧,因此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纤维环背侧。  相似文献   

2.
为考虑腰椎间盘流固耦合作用,基于Biot理论建立了正常人体腰椎间盘L3~L4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椎间盘在不同轴向压缩载荷及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得到了椎间盘不同部分的压力、应力分布规律和比较曲线。结果表明:轴向正压时,外层纤维环压力约为内层的15%,外层最大应力约为髓核应力的4.3倍;椎间盘各部分所受压力随载荷增大近似线性增加,且增加的速率基本相同;应力随载荷增加而增大的速率不同,外层纤维环应力增加最为明显。轴向压缩与扭转载荷组合作用时,纤维环整体应力水平最大,最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3.
探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简称AIS)患者侧凸区椎间盘胶原代谢模式的异常 .实验组为顶椎为腰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2 0例 ,其中男性 4例、女性 1 6例 ,年龄 1 2~ 1 9岁 (平均 1 4 .5岁 ) .术前Cobb角 38°~ 90°,平均 60°.1 5例同年龄段先天性脊柱侧凸为对照组 .标本取自脊柱侧凸前路手术 ,取材节段为L1~L2和L2~L3 .该取材节段在实验组为侧凸顶椎区 ,而在对照组则为侧凸的下终椎区 ,胃蛋白酶 -乙酸 (0 .5mol/L)体系提取胶原组织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及抗原抗体Western印记法进行胶原的分类和定量测定 .在GelWork图像分析系统中进行泳道的对比定量分析 .分别计算病变组和正常组纤维环和髓核中Ⅰ型、Ⅱ型胶原含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X±s) ,并对正常组和病变组之间差异进行显著性t检验 .结果显示AIS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Ⅰ型、Ⅱ型胶原在纤维环中的含量在AIS的凹侧明显低于凸侧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和对照组相比较 ,Ⅰ型、Ⅱ型胶原的含量也有显著下降 (P <0 .0 1 ) .Ⅰ型胶原在AIS椎间盘的髓核中有升高 ,而Ⅱ型胶原在髓核的凹侧凸侧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较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本实验所采用的胶原提取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直观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采用选取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限,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正常组不做处理,手术组术前于麻醉下行X线片,术中暴露椎间盘(L3-4、L4-5、L5-6),16G针纤维环穿刺抽吸髓核,术后4、8周X线片检查后收集椎间盘标本,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结果显示,X线片显示正常组椎间隙无明显改变,手术组4周、8周椎间隙狭窄,椎体前缘终板处变尖、毛糙,终板钙化,骨赘形成。手术组与正常组%DHI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正常组椎间盘结构完整,髓核与纤维环界限明显,排列整齐;术后4周髓核细胞明显减少,髓核与纤维环组织界限欠清晰,纤维环层状排列不整齐,术后8周髓核被纤维软骨组织替代,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由此可知,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成功的建立了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HRP顺、逆行束路追踪法,对中华大蟾蜍延髓听觉核团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将HRP分别注入内耳囊和延髓上橄榄核。在同侧第八脑神经和延髓背侧核获得顺行纤维和终末标记;在双侧髓背侧核(对侧为主)获得逆行标记细胞,顺行终末档坊出现在同侧外侧丘系核及中脑半环隆枕主核和对侧上橄榄核。  相似文献   

6.
用HRP逆行示踪法证实了大鼠扣带回前部--丘脑腹侧基底核投射通路。当HRP注入丘脑腹侧基底核时,在同侧扣带回前部观察到标记的细胞,标记细胞密度背侧区比腹侧区高。上述结果表明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直接投射到同侧丘脑腹侧基底核,且背侧区的投射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HRP逆行标记技术,对蛤蚧(Gekko gecko)离顶盖通路中丘脑圆核(Rt)到端脑前背侧室嵴(ADVR)投射的具体模式和局部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蛤蚧丘脑Rt前、中部的腹外侧区传出纤维,沿外侧前脑束(lfb)前行至前联合(ca),少数纤维交叉至对侧,多数仍同侧前行,末梢到达ADVF嘴外侧区核心部,投射模式为双侧投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的组成、形态、神经分布,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为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提供解剖生理学基础.方法随机选择选患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成人20例,在显微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病理方法观察神经浸润程度(实验组).12个正常椎间盘来源于4具尸体,组织学检查椎间盘(对照组).结果椎间盘源性患者的椎间盘均有一条从髓核至外层纤维环的不规则的血管化肉芽组织条带区,血管化肉芽组织和疼痛神经沿着纤维环的放射性裂隙长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P物质(SP)、神经丝蛋白(NF)和血管活性肠肽(VIP)3种神经肽阳性神经纤维分布数量和比例,较正常对照椎间盘明显增多(P<0.05).结论纤维环撕裂、纤维环裂隙内的肉芽组织以及在肉芽组织中存在丰富的神经纤维分布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对蛤蚧(Gekko gecko)前背侧室嵴(ADVR)嘴外侧区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DVR嘴外侧区核心部的传入纤维来自双侧丘脑园核(Rt)前、中部的腹外侧区;ADVR嘴外侧区与尾部在室周带中有广泛分布的环路存在;ADVR嘴外侧区核心部-皮层加厚区环路是联系两条视觉通路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正>椎间盘是脊椎椎骨间负责减震的装置,其最大特点是有弹性。椎间盘包括三种结构:上下软骨、纤维环和髓核。在这三种成分中,软骨最坚固,弹性效果最强的是髓核,最容易磨损的是纤维环。通常,人在20~3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老化了,就像使用时间长了的汽车轮胎,纤维环为"外胎",髓核为"内胎"。"外胎"老化变形,水分及营养成分减少,弹性降低而脆性增加,很容易因为弯腰、转身、反复的屈伸用力引起细微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