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该课题根据肿瘤化疗呕吐反应中医责诸正气亏虚、药毒侵害、胃气上逆的病因病机认识,制定并采用了以具有益气、解毒、镇逆功效的呕宁方为主随证加味,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并研究了中医药治疗尿路结石病的规律,提出了治疗此病以辨病论治为主,结合兼证综合论治的论点,即以中药专方治疗为主,再根据其寒热虚实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其基本治则即排石通淋.以自拟方药治疗168例,结果治愈96例,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结论为中医药治疗尿路结石病的疗效是确切的、肯定的,对此病的治疗尤其能够发挥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大鼠虚寒证模型部分指标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改进虚寒证模型的基础上对其部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雌性WistarⅡ级大鼠 ,按体温分为对照组和虚寒证组。虚寒证组用寒凉方药造模 ,用量较大 ,时间较长。检测宏观和微观多项指标 ,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 ,虚寒证组指标的相关性有其特点。如各内脏器官重量 (包括指数 )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强 ;游泳时间与LDH活性和cAMP cGMP比值呈负相关 ,与cGMP含量呈正相关 ;胸腺重量、指数与cAMP cGMP比值、皮质醇含量呈正相关 ,与E2 含量、E2 T比值含量呈负相关 ;虚寒证组脾脏小动脉周围淋巴鞘直径与脾脏重量和指数呈正相关 ;胃粘膜改变与内分泌系统相关性较强等。结论 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同样为机体的重要生理病理特征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借书证办证量是图书馆办馆效率的重要指标. 分析了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退证的原因,提出了减少读者退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文献报道及主要进展情况,大抵有(1)辨证分型论治;(2)专方治疗;(3)专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4)中西医结合治疗;(5)单方验方治疗;(6)外治疗法;(7)针灸理疗治疗。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主要有CCl4 ,注射法、高脂饲料饲喂与CCl4 注射联合造模法、夹尾激怒加苦寒泻下法、限食限动加结肠注射醋酸法复制肝郁脾虚证或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病证结合模型 ,为肝郁脾虚证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如在造模方法上应尽可能注意与中医传统病因学说的相似性 ,在模型症状指标上应结合动物的生理、病理特征建立起符合动物特性的统一的判断标准 ,并建立起本模型的生物学特征 ,在客观指标的确立上应重视多指标互参 ,在复健方药的选择上应力求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IUD致出血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血瘀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例IUD致出血副反应患者按一定标准分属脾肾阳虚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血瘀证两组,同时设25例带环后月经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分析。结果发现:脾肾阳虚血瘀组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及全血比粘低切值高于对照组;肝肾阴虚血瘀组的五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全血比粘高、低切值均高于脾肾阳虚血瘀证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提示本病血瘀证均存在差血液流变学改变,且证型不同,变化也不同,为临床鉴别不同型的血瘀证提供了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国内对“脾虚”的研究相当广泛 ,既有临床研究 ,又有实验研究 ,观测指标达 5 0多个 ,提示了脾虚某些方面的本质 ,发现了脾虚证主要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低下。为了深入探讨脾虚证的本质 ,近年来有相当多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多种脾虚证动物模型。1 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1 1 泻下法根据苦寒伤脾胃的理论 ,泻下法多采用苦寒药物使动物脾胃受损以致脾虚。早在 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 就用大黄来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利用大黄水浸煎剂灌胃昆明种小白鼠 8d ,使动物出现体重减轻、溏泄、纳呆、腹胀、…  相似文献   

9.
根据祖国医学对眼的五轮八廓分布学说中胞睑属脾的理论,利用劳倦和饥饱制作大鼠脾虚证模型时发现,造模后期动物出现眼眯时,所测与脾虚有关的各项指标皆呈阳性;而造模动物未出现眼眯时,尽管出现拱背、懒动等现象,有关指标仅部分出现阳性结果。其它文献也报道了用不同方法制做的脾虚动物模型出现类似症状(眼睑下垂、闭目无神等)。该指标观察方便,利于及时直观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建议把出现眼眯作为脾虚证动物模型特异性外观指标,以便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中医对精少症的辨证论治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提出了从肝肾论治精少症的论点,同时也要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辨证分型为三大证候,即精热证、精瘀证、精虚证,对此三大证候,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确立了治疗法则和方药.对精热证治以清热泻火,湿热者则清利湿热,虚热者则清热养阴;对精瘀证治以化瘀通精活络,寒滞肝脉者治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精;对精虚证则治以补益法,偏阴虚者则补阴填精,偏阳虚者则补阳填精,对阴阳虚损寒热不明显者,则大补精气,对气血两虚者则治以补益气血以充先天之精.对精少症形成了理法方药统一的比较规范的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40年来中医“证”实质研究披露的微观病理指标进行全面观察与分析中发现,尽管人们寻求具体证特异指标的目的无法实现,但大量的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中医的阴证病理指标普遍偏低于正常状态值,而中医的阳证病理指标普遍高于正常状态值。在“求同”基础上,可再次从微观角度证明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医问诊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深度森林算法(gcForest)构建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模型。利用gcForest分析慢性胃炎问诊数据,建立证候分类模型,并与DBN和DBM两种深度学习算法以及ML-KNN、BSVM、ECC、RankSVM、LIFT这5种多标记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标记评价指标和单个证型的分类准确率上都优于其他算法,能有效地解决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问题,通过该算法建立的模型分类效果良好,可以为慢性胃炎证候量化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中西医结合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中西医结合上的应用,论述近年来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胃癌、血瘀证舌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瘀证以及病毒性肝炎血瘀证等采用现代医学诊断的客观指标,利用CAD技术,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恶性肿瘤中医辨证分型及其恶性肿瘤气虚痰瘀证患者的内分泌激素和免疫功能状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1例恶性肿瘤气虚痰瘀证和42例非气虚痰瘀证患者血清CD 3、CD 4、CD 8和NK细胞的变化;用放射免疫计数法检测了ACTH、CORT、IL-1β和IL-6。结果表明,①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气虚痰瘀证占49.39%。②气虚痰瘀证组和非气虚痰瘀证组CD 3、CD 4、CD 4/CD 8、NK均下降,CD 8升高,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气虚痰瘀证组CD 3、CD 4与非气虚痰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虚痰瘀证组和非气虚痰瘀证组IL-1β和IL-6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气虚痰瘀证组和非气虚痰瘀证组ACTH含量升高(P<0.01),CORT含量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气虚痰瘀证是恶性肿瘤的重要证型,恶性肿瘤气虚痰瘀证组和非气虚痰瘀证组都存在免疫细胞及内分泌激素方面的改变,尤以气虚痰瘀证组更加突出,以CD 3、CD 4、CD 8、NK、IL-1β和ACTH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等理论为依据,将肾炎归纳为5个证型,即:上实下虚型,风热壅肺型,脾肾阳虚型,脾虚挟湿型,阴虚挟湿型。并分别确定治疗法则依次为:宣泄肺气、温阳补肾法;宣肺清热、解毒利咽法;补脾益肾,温阳利水法;益气健脾,温阳化湿法;滋阴清热,淡渗化湿法。从1983年以来临床治疗百多例。总有效率78.7%,无效率:21.3%。  相似文献   

16.
杨景福 《甘肃科技》2003,19(7):111-111
阐述了气郁论治,血瘀论治两种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伟彤 《科技信息》2009,(7):126-126
本文通过国内在脾胃功能失调方面的研究报道,指出脾虚证在消化功能、能量代谢,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指标的改变.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了脾虚证的发生机理,并建议设计出接近动物损伤状态的动物模型,从而进行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系统学习中医"温疫理论",参考新冠肺炎的最新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体会,初步总结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性、病机、分期论治和治疗要点.结果:新冠肺炎隶属于中医温疫病的范畴,发生与五运六气有关,病因为"疫戾"之气,病邪特点为燥、火、毒、秽,病位在膜原、三焦、肺络,病机关键为疫戾之气蕴结于膜原,阻滞三焦,秽浊内生,上阻肺络,肺气失宣,甚则导致内闭外脱.新冠肺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初期、中期、极期和恢复期进行分期论治,润燥存津、散火解毒、芳香透秽和宣肺降浊是治疗的关键.结论:初步构建了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治理论框架,为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91年提出: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变化属一种趋于“舌体后”的变化模式。此后,对多批虚证(脾虚证、肾虚证,及同一证候下不同造模方法)、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证病结合模型的舌象继续进行研究,以上述脾虚证舌象病理模式为参照,总结其规律。认为:(1)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所致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模式有可重复性,与非虚证的动物舌象有明显的对比性;(2)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的代表性,可能是虚证舌象病理变化的基本模式;(3)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代表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反映了舌象退变的自然规律;(4)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代表性,还因为它反映了舌营养不良,代谢功能降低方面的主要特征;(5)虚证舌象的病理变化以软角质为主导;(6)在一定的造模时间和造模方法范围内,舌象的病理变化程度可能有一定的“限度”;(7)从指标上说,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变化的指标与一般临床常用的脱落细胞学研究比较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20.
探讨糖尿病患者使用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对其肾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一实施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养阴益气活血汤),各60例,对比两组在治疗12周后的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效果确切,患者肾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各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更快的缓解,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