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因有许多相同之处,成为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寻找它们的同中之异:第一,同为写实,莫泊桑受自然主义影响,契诃夫受象征主义影响.第二,同为写“小人物”,莫泊桑多是同情、赞美,契诃夫常常是“怒其不争”.第三,同是“以小见大”,莫泊桑追求情节的迭宕起伏,契诃夫常以平淡求深刻.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毛泽东同志对知识分子历来十分重视。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论述过知识分子问题。早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对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大部分知识分子“一般地是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遭受着失业和失学的威胁。因此,他们有很大的革命性。他们“富于政治敏感,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还进一步指出:“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分析研究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的时候,有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往往被忽略掉,或者没有被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这就是《一件小事》中的“我”。一、“我”是怎样的知识分手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有种种类型。其中为数最多的一类是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吕纬甫、魏连(?)、史涓生、子君、作家(《幸福的家庭》)等。“我”和他们是属于同一类吗?回答是不属于同一类。现试把二者作一比较,通过比较来判断“我”究竟是怎样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郊外契诃夫”的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契弗(JohnCheever)曾因其在短篇小说上的突出成就而获得多种文学奖。他笔下的人物多取材于美国东北部的中产阶级,他善于描写他们的普通生活,揭露他们精神上的孤独与空虚。作为二战以后新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妙手”与“铁肩”——知识分子的激情与内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知识分子,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的写照,但是从漫长的历史发展来看,知识分子既有特立独行的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和追求真理的执着与无畏,也有过激、困惑,甚至是迷失……在此我们摘录了描述知识分子的一组文章,试图揭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的知识分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他们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6.
生于30年代,青春于50年代,被改造于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复活于80年代的“中国牌”知识分子演奏的是一曲无人伴奏的生命哀歌。他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无私的奉献,为了能融入轰轰烈烈的社会潮流,他们毫不吝惜牺牲作为知识分子精神领地的自由、正直,甚至由启蒙者沦为被启豪的对象,由被动改造变成主动改造。然而知识分子最终要改造什么,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造成知识分子悲剧的不是政治斗争,也不是政党或者集团,而是知识分子的病态人格。  相似文献   

7.
“独立”并不是孤立。我国知识分子中的基督徒与来自“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两大系统的基督徒在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等方面有所不同,他们将是建设强大新中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论述鲁迅与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关系。叙述了鲁迅从二、三十年代译介和评价契诃夫的作品,到鲁迅早期创作受契诃诃夫影响的情况;比较了两位作家在创作及艺术表现形式中相类似的东西,指出鲁迅早期的创作虽受契诃夫作品的影响,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师承关系,但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战斗性远远超出了契诃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1993年7月,上海知识分子发出了“人文精神寻思”的口号,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讨论。他们不满于知识分子的“失语”。认为在文化政治环境的束缚和金钱、物质的引诱下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日益萎缩,丧失了批判能力。主张重建知识分子传统,保持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讨论观点庞杂,多意气之争缺乏学理深度,最终也未形成统一认识。十多年过去了,拉开一定距离,有可能也有必要更客观、全面地审视它,既看到意义也找出不足。本文从当年的讨论文章入手,试图还原历史现场。对“人文精神寻思”的过程及论辩双方的观点、立场进行深入分析,力图客观全面地整合这次讨论。  相似文献   

10.
《樱桃园》戏剧冲突的淡化,戏剧的生活化是契诃夫一直追求的目标,契诃夫的戏剧走出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美学范畴,这一特色直接影响后来的现代派戏剧。“停顿”是契诃夫的戏剧节奏的最主要的律动。也是现实生活本身的节奏,这是剧作家深刻理解生活规律的真实记录。《樱桃园》的戏剧结构削弱了戏剧冲突和戏剧悬念,这种戏剧结构无法靠戏剧性来取胜,这同契诃夫追求戏剧生活化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人到中年》、《废都》、《桃李》分别塑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九十年代初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经历了由“圣人”到“凡人”再到“俗人”的过渡,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从这三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从固守精神家园到失去精神家园的失落、惶惑,再到知识分子自身对精神家园完全弃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的思想;“抢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等。陈云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的词作中一半以上与酒有关,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固有的诗酒情结。这种诗酒传统源于中国文化中的非酒神型特征。辛弃疾的“四位一体”诗酒人生范式正是中国精英知识分子诗酒人生的典型代表,具有强烈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4.
以城外同志编、著二书为依据,列举大量确凿的史实,论证“‘五七干线’”是人间炼狱,“它对中国文化及文化人的创痛是极为深巨的”。同时也较为深刻地剖析了“向阳湖文化人”在劫时与劫后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人神恋小说是此时婚恋小说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类别。如果将此时人神恋作品按照主人公是否为士子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以非士子为主人公的人神恋小说表达的是当时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相反的,以士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则着重表现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特殊心态。具体来说,正是由于作者和小说主人公身份的同一,使该类作品对士子风流自赏的心态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作家张炜塑造了大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世俗观念的威逼中陷入危机,却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品格;他们之所以不被理解而成为"孤独者",源于人们对现代性认识的差异。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进行着反思,旨在通过强调"审美现代性"来完善人们对于现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中体西用”与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清末以降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是以先进知识分子对现代化问题的认知、选择和规划为基底的。而“中体西用”也正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之最早的反应模式。这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文化难题。超越西方现代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裂的困局 ,寻求一条“科技”与“道德”协调、“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健全的现代化道路 ,无疑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孜孜探索和努力构建  相似文献   

18.
近代的知识分子是当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面对历史性的民族危机,他们表现出:(1)同一个“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心愿;(2)共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3)开放与守旧并蓄的“中体西用”原则;(4)幻想化的教育救亡途径;(5)痛苦的“鱼”与“熊掌”的选择。显现出当代知识分子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作的强国之举,及其在客观上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有限却富历史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文元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5):13-15,39
20世纪30年代鲁迅提倡文艺的大众化,提出“别一种作者”和“别一种看法”的文艺.赵树理实践着这种鲁迅对新知识分子存在价值的确认,体现出了鲁迅所说的在大众化文艺创作中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必要性和先导作用.但在具体的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鲁迅始终坚守着对大众历史预设的精神启蒙立场,而赵树理则强调对大众现实关涉的“实”利守护立场.  相似文献   

20.
回答大学教师"我是谁"的切入点是基于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研究和思考.基于认识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四对矛盾的学理研究,探讨当代大学教师对国家民族所负的责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科研方式乃至自我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的一系列改变,这有助于当代大学教师"认识你自己"、"做回你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