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高明 《科技潮》2006,(7):24-27
美好的东西多在乡村,惟有进城农民被人称为“土老冒”。昔日人们瞧不上眼的“乡土树木”被城里人看上了,顿时身价倍增,纷纷被人挖出来卖进城。无怪农民们自嘲:“城里人不稀罕俺,可俺家的树有了城市户口”。在新建的广场、马路两旁,许多“缺胳膊少腿”的大树、甚至古树凄凉地站立着,有的萌出了新枝条,有的干脆成了枯树。这些大树是城市改造者们从乡村买来“点缀”城市的,有人自豪地称这种做法为“大树进城”。  相似文献   

2.
一从二十年前农民工纷纷涌进城市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有一支劳动力大军会骤然兴起,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民工们为单位和企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利润。农民工进城务工,是调整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民工很苦,在城里干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血汗钱”赚得很不容易,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他们有“民工潮”、“打工族”之称,二十年来的民工潮,也涌现了一批民工文化,例如涌现了很多描写打工族的歌曲,有一首流浪者之歌就是这样唱道:“走啊走啊,走啊…  相似文献   

3.
王紫微 《世界博览》2009,(10):52-54
上万人口的“进城”打工者长期停留在城里人看不见的边缘地带。后来,他们自发形成了一个个新型组织。在试图改变城乡结合部文化生态的同时,他们也在寻求着社会对打工群体自身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又称进城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等。通常简称民工。民工涵盖的范围较广,既包括“离土不离乡者”的乡镇企业人,“不离地不离乡者”、“不离土却离乡者”的农场或种植大户的雇工,也有“离土又离乡者”的进城农民工。其中以涌入城市施工的民工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并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利益却未被全面纳入社会保障。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处境,不断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浅议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社会分化就是农民的分化,而农民最明显的分化就是分化出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然而,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二元劳动市场制度的制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使得绝大多数进城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往往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民工潮叩问城市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围绕民工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与评论,既非出于民族主义的道德情操以致炒作之用,也非为了表演救世主的学术理性求以制度解决,而仅仅是因为一个原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是农民的儿子! 通过《民工潮叩问城市中国》一文,旨在反映中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艰辛酸楚和步履维艰,折射社会大变局时期中国底层民工的经济和文化状态。 标题及文章中“民工”一词,系援用习惯叫法,无歧视之意。严格应该叫“进城务工人员”。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6,(12):5-6
吴敬琏指出,国内民企目前面临诸多新挑战。第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形势正发生变化。现在,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在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转移出来了。过去,民企享受到了“人口溢利”,吃苦耐劳,低成本,守纪律的进城民工,配合企业家精神,产生出了强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从主人公身份来讲,祥子和五龙在进城之前都是传统的农民。《米》和《骆驼祥子》的叙事借用了“农民进城”的模式,展现了淳朴农民被城市异化的过程。打破文本的界限,以互文性的视角来观照这两部作品,发现在小说的人物设置上,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在叙事中所担负的功能都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甚至人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同时,两部作品都通过展示欲望(米、车)对人性的束缚,性的压抑来表现主人公的生命之痛。在人物生存状态上,祥子与五龙同样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城的农民工尽管已经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承担着城市专业分工的一些重要功能,但是并没有自然地整合到城市社会中去。农民工住房条件的恶劣现状,决定了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势在必行。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其住房问题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个网民说,所谓“总裁”,就是总在裁人的那个人。这虽然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但是总裁在企业里拥有巨大的权力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总裁们”虽然大都经历坎坷,甚至是白手起家,可是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们的成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在这些光辉成就的背后,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而有些看似成功的总裁却在最辉煌的时候宣告破产了,在人们不胜惊讶的同时不仅要问,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同时,他们是如何处理企业利润目标和社会责任的矛盾的?可能你的脑海中还有更多的问题。也许我们这个特别策划能使你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城里人会在脑海中把黧黑沧桑的脸庞、粗砺龟裂的手、木讷呆滞的表情与“农民”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在中国,里人甚至在相互调侃时常用一个词——农民,用以嘲笑对方的愚昧”、“呆傻”或不合时宜。 可是,你如果把脑海中的那些形象与联系“移植”到美国,受嘲笑的人就会是你了。美国农民也种地,但是他们运用高科技种,而且广泛收集信息适应市场,假借期货手段规避风险,把种地作人生的一大快乐与追求。 在美国是没有“农民意识”这一概念的,美国人不认为存在种由农民这一群体所专有、代表“落后”、值得批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老人进城陪读是县域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家庭追逐优质资源以及家庭资源与角色策略性调整下的产物。由于进城陪读,老人从熟悉的农村社会脱域,嵌入陌生的城市社会。进城陪读时,老人会因城市消费模式的不同、家庭内部新的矛盾产生、居住空间与人际关系空间的改变,对“时间规训”的不适应以及陪读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心理不适或心理压力。但是这种心理不适或心理压力不会一直持续。随着陪读时间的持续,陪读老人会调整自己的角色、生活模式以及心理状态,从而逐步地适应城市环境与生活模式。等到老年人陪读结束时,部分老人会返回农村,而有一部分老人会继续在城市生活甚至定居。对于继续留在城市的陪读老人来说,尽管他们会具有城乡二元性特征,但总体来说,他们已经较好地完成了角色与行为方式的转换,即完成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身份转换与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一、往复型流动及其成因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有不同于国际上传统城市化的特点。从世界范围看,农民进城多为一次性的,即农民一旦离开农村,就很少有可能再回去,他们将想方设法留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国的农村人口流动与上述流动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绝大多数农民离开农村,并不意味着彻底地脱离农村,他们的根还在农村,他们到城市只是“打工”,经过或长或短一段时间后,他们中许多人最终还要回到农村定居。他们到城市的目的,只是为了赚一笔钱,以便更好地过农村生活。当老的一批从城市回到农村,新的一…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而,面对这些城市的“未来市民”,城市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农民工怎样在城市中生存并融入城市,最终完成城市化进程成为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而在城市中建立一个属于农民工自己的自治组织,以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就成了农民走向城市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6.
“民工”作为空间移动的主体,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这种流动的发生有着清晰的政治经济学动力,但是并不存在赤裸裸的纯粹的经济关系,文化或欲望的动力学不在经济学的周围或背后,而是与经济关系交织在一起。具体地说,这种流动过程必然携带着流动者的情感与记忆,而历史建构出来的关于农村与城市的想象也形塑着人们对于农民工的认识和民工的自我想象。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包括笔者和本文的读者),关于农民工的想象和理解无疑通过这些大众传媒的中介或者说过滤,本文主要分析近期大众传媒中关于民工的表述,来呈现作为流动主体的民工在社会想象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03年以来,在丽水市青田县,出现了那么一群“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科技特派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奋斗指数,换来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他们的初心就是,把科研“种”在青田的大地上,让成果“长”在青田的四季里,与丽水人民携手描绘从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的优美画卷。  相似文献   

18.
一贯地与我国人民为敌的美国侵略集团采取着最卑鄙无耻的手段来破坏我国的建设事业。它勾结蒋介石卖国集团设立所谓“中美联合办公处”、“国防部大陆工作处”、“自由中国运动总部”、“国防部游击干部训练班空投联络队”等等罪恶的间谍机构。这些机构网罗了土匪、流氓、恶霸、逃亡地主、职业特务、蒋贼军官等亡命之徒,加以训练,并把他们派遣到我国大陆来进行破坏活  相似文献   

19.
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在户籍与用工制度的壁垒和城市居民冷漠与排斥的多重作用下,民工一直处于城市的底层和边缘,没有进入到城市生活的主流。城市的先进与文明,繁荣与富庶是他们追求和羡慕的,但又是很难得到的。他们始终是城市的过客和看客。因而他们在城市中没有归属感、安全感和主人意识。在这种冷漠与隔阂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和心里失范是造成民工犯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君 《世界博览》2021,(8):58-61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于是自然而然地会把担忧与母爱建立了联系,甚至,我们认为担忧就是爱的表达.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这些事我不会告诉爸妈,怕他们为我操心.”又或者,“我工作上的事情一般都不会跟我老婆说,怕她担心.”然而仔细回味后,我发现在这些话语里,隐藏着大多数人心中潜在的深层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