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虑各向异性的电缆地层测试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电缆地层测试对各向异性储层产能评价的精度,避免应用DST测试产生的高测试成本,利用自行设计的多探头电缆地层测试仪器和解释模型,求取既定方位的储层平面上正交方向的两个渗透率,利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变差函数分析方法分析储层实际主渗透率方向,结合矢量化渗透率计算模型,计算实际储层的主渗透率和垂直主渗透率方向的最小渗透率,给出通过电缆地层测试获得储层实际平面渗透率各向异性的方法.结合椭圆形边界油藏产量计算模型,给出渗透率各向异性地层电缆地层测试产能预测方法.电缆测试方法计算的产能结果与DST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抑制非地层压力等噪声信号,有效地提取与产能评价密切相关的油藏压力信息,详细地探讨了电缆地层测试的流动方式及物理方程之后,基于小波分析基本原理,深入剖析了电缆地层测试压力信号的小波分析方法。利用小波分析高分辨率的特点,采用小波变换分析法从不同尺度上提取了电缆地层测试压力的小波系数。结果表明,经小波变换处理后的电缆地层压力测试曲线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层中的流体信息;不同尺度上提取的电缆地层压力的小波系数中,高频小波系数d1和d2包含的产能及渗透率等信息更强;采用小波变换后降低了干扰信号的影响,突出了油藏产能信号,进而提高了采样数据的可靠性。这也充分说明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油藏电缆测试压力信号处理后,油藏产能信息更为明晰,进而提高了油藏电缆地层测试压力有用信号的提取精度,且该法处理方式更为简单,为今后油藏电缆地层测试压力数据处理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缆地层测试(WFT)在短时间内抽吸地层流体无法解除侵入带的泥浆污染,泥浆侵入带形成的毛管力对测试压力数据有很大的影响。在分析不同储层的侵入带形成的毛管力性质,及几种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与斯伦贝谢经验公式相结合,建立了一种计算泥浆侵入带毛管力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电缆地层测试压力数据进行了校正,经与DST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校正毛管力对电缆地层测试压力数据的影响,提高了电缆地层测试数据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4.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油气层快速评价的有效手段,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正确认识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油气藏类型提供可靠依据,因此研究电缆地层测试仪器的功能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缆地层测试资料的应用方法入手,对其利用压力梯度划分油水界面、渗透率评价、mini-DST功能以及流体采样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推动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渗透率实时解释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海上油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使用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能快速获得储层的渗透率,节约大量的测试成本,降低作业风险.从渗流力学的基础理论出发,在充分考虑测试流量非稳定性和地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前提下,建立了非稳态非均质球形流渗透率解释模型,并开发出基于渗透率正演压力原理的试井数值计算方法,能够提高电缆地层测试渗透率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和计算精度,同时满足现场在线解释的实时性要求.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型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器(ERCT)的测试资料解释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缆地层测试资料正确反演地层参数是油田勘探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将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到电缆地层测试数据的反演中,可以在考虑管线存储效应和井筒表皮效应对测量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地层的渗透率和井筒的表皮系数。该方法利用地层测试早期和中期的数据,不仅可以缩短地层测试器的测量时间,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测试过程中的动态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勘探评价阶段稠油油田地层流体取样少或无取样的问题,通过对大量渤海地区已取样稠油流体数据统计,应用数据矩阵分析探寻影响地层原油黏度的主控因素及不同参数与地层原油黏度的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建立地层原油黏度与其他参数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同时建立不同参数条件的地层原油黏度与地面密度的取值图版。新经验公式计算的地层原油黏度与实测地层原油黏度平均误差5.6%,同时应用经验公式和原油黏度确定综合图版对某海上稠油流体性质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相当,说明新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数据驱动建立的地层原油黏度公式和图版成果可解决海上稠油油田地层流体取样少或无取样的问题,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开发方式选择、采收率预测、平台设施设计及原油输送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参1井是部署在若尔盖拗陷的1口重点参数井,钻遇地层为中-上三叠统的一套浊积岩,未获具鉴定意义的生物化石,属哑地层.在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区域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基于钻井过程中开展的严格而详细的跟踪取样分析,对1600余件样品分析统计,结合红参1井钻遇地层的基本特征,根据岩石组合、粒度统计、重矿物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红参1井钻遇地层可划分为侏倭组、杂谷脑组及扎尕山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9.
随钻地层测试技术是应用在采集地层压力数据中的一项新技术。本文通过介绍随钻地层测试仪器的种类和运行原理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对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主要通过我国吉林石油探区的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现状、发展技术的方向以及应对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笔者认为随钻地层测试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双封隔器模式结构具有流体取样和流体实时分析功能。我国在发展随钻地层测试技术时还要不断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联合科研单位进行理论研究,发展我国自己的随钻地层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10.
泥浆滤液侵入深度是测井评价泥浆污染储层程度与准确认识储层评价参数精度的基础参数,传统获得该参数的方法多样,但适用性不够且时效性差。基于地层取样技术,利用泵抽取样过程中时间和电导率曲线的动态关系,可大体把泵抽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和稳定阶段,据此可有效确定地层流体突破时间和稳定时间。结合宏观地层模型、储层物性和泵抽参数等因素,建立侵入深度体积模型,实现了定量计算泥浆滤液的侵入深度。分析了地层岩性物性、流体物性、仪器参数和储层污染程度等关键因素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新方法较传统的数值模拟方法,时效性更高,可靠性更强。该方法在海上数十口探井进行了应用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现场作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压力恢复法球状模型,从理论上得到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RFT)渗透率评价公式,并结合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实际资料,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扩展了RFT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演武地区延安组储层声电成像测井特征,查明该地区延安组油藏分布特征。方法在研究区砂岩层理的电成像测井特征基础之上,对该区砂体展布进行预测;利用电成像资料的泥岩倾角及倾向数据,对该区构造进行分析;利用声电成像测井反映出的裂缝及井眼垮塌方位数据分析研究区的地应力特征。结果研究区延安组砂岩交错层理普遍发育,同一个井区,延安组砂体从底部到顶部古水流方向较为稳定;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在区域上有差异。结论演武地区北部延安组有工业油流的井区应同时具备储层发育和位于构造高点附近两个条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块应在演15井区附近沿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一带。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晚古生代古盐度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古盐度数据为有争议的塔里木盆地上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环境研究提供判定依据。方法对盆地巴楚、塔中、塔北地区的上古生界泥岩样品进行B,Ba,Sr,Ga等微量元素及K2O含量测试,开展古盐度地球化学分析,使用多指标恢复出研究区晚古生代水体的古盐度。结果本研究测试的古盐度数据分布于4.7‰~55.2‰,变化范围较大,涵盖了淡水、半咸水、咸水、超咸水各种类型。其中,以半咸水—咸水样品多见,超咸水样品集中出现于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及库普库兹曼组,淡水样品出现于塔中地区砂泥岩段。结论古盐度测试显示,塔河地区"东河塘组"具半咸水特征,这一结果与该区钻、测井揭示的三角洲沉积吻合;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各泥岩段的古盐度具半咸水特点,反映了该时期为有河流注入的淡化泻湖环境;砂泥岩段沉积期,淡水河流注入对古盐度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库普库兹曼组泥岩为咸水浅海陆棚—半咸水泻湖与潮坪沉积,个别样品的古盐度偏高可能与样品含火山凝灰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电镜、纤维热机械仪、X光仪对不同来源的粘胶基碳纤维原丝及其碳丝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原丝形态对所得碳纤维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原丝形态结构的均匀性,如微孔、微裂缝等对碳纤维质量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Ti粉、B4C粉和Fe粉为原料,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出以TiC和TiB2颗粒为增强相的原位自生金属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和滑动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氩弧熔敷层组织是由弥散分布的TiC、TiB2颗粒和α-Fe基体组成,TiC呈八面体或花瓣枝晶状,TiB2呈六边形或棒状.涂层中随着B4c质量分数的增加,TiB2由短棒状或六边形变为棒状,TiC的质量分数也随之增加.具有较多棒状TiB2的涂层,其硬度最高、摩擦系数最小,耐磨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双山神木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低孔、超低渗气田开发过程中引起储层潜在伤害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填隙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8.91%,渗透率平均为0.656 7×10-3μm2;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储层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储层速敏程度为无到弱、酸敏程度为中等偏弱、压敏程度为弱到中等偏弱.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建议慎重配酸,合理控压,以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黑石顶地区中高级植被类型的划分,包括5个植被型10个群系:(1)暖性针叶林,包括马尾松群系、杉木群系、马尾松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2)常绿阔叶林,包括阿丁枫+米椎+水栗-黄果厚壳桂群系、粘木+小叶胭脂群系、阿丁枫+米椎+水栗-苦竹群系、阿丁枫+网脉山龙眼群系;(3)暖性竹林,仅有万山爆竹林一个群系;(4)常绿阔叶灌丛,仅有桃金娘+岗松+鼠刺-芒草群系;(5)禾草草丛,仅有芒草+黑莎草群系.并借助有关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了比例尺为1:100 000的植被型、群系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为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标准层型地层剖面。采用岩石学和重矿物学方法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太原组砂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的母岩类型主要为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沉积岩,部分为岩浆岩和变质岩。Dickinson碎屑组分三角图解显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结合古水流特征,认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北缘的内蒙古隆起。物源区的风化剥蚀从寒武-奥陶系的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岩开始,向下逐渐剥蚀到新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  相似文献   

19.
将多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有机结合,提出了多移动机器人的队形模型和保持队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以基于行为的导航算法为基础,将机器人队列的运动过程划分为正常运动、避障和恢复队形3个阶段.在避障阶段,引入虚拟机器人使队形保持部分完整;当队形被严重打乱时,规划机器人的局部目标位姿使队列快速恢复队形.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仅使多移动机器人安全避障,而且队形保持较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