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对不同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混播低于单播,而无芒雀麦株高则混播高于单播.返青期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生产力均高于单播苜蓿和单播无芒雀麦;苜蓿进入现蕾期之后混播生产力低于单播苜蓿而高于单播无芒雀麦,间行混播生产力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前期无芒雀麦的组分比例间行混播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后期二者组分比例趋于一致.间行混播种间干扰大于种内干扰出现的时期晚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的竞争力总体上高于间行混播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主建立单、混播栽培草地,研究叶片N、P、K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栽培草地N、P、K养分限制及循环利用策略,为栽培草地的合理建植、施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不同牧草配比草地中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均为NPK.无芒雀麦N、P、K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单、混播下紫花苜蓿养分重吸收效率差异不显著,混播下无芒雀麦养分重吸收效率低于单播.不同牧草配比草地中,紫花苜蓿趋于w(N)∶w(P)16∶1,无芒雀麦w(N)∶w(P)14∶1,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的生长分别受P、N限制,二者生长均不受K限制.因此,混播草地牧草叶片养分重吸收受混播种类搭配和比例的影响,其中P重吸收效率和混播比例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组分及产量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对1年生、2年生、3年生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草产量及其组分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株高标准差增加,整齐度降低;混播组分中紫花苜蓿所占的比例增加,无芒雀麦所占比例减小;1年生混播草地中,第1茬无芒雀麦草产量高于紫花苜蓿,第2茬紫花苜蓿草产量高于无芒雀麦;2年生、3年生混播草地中,第1茬、第2茬、第3茬紫花苜蓿草产量均高于无芒雀麦.从年总草产量来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草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07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以2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期间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土壤容重最小,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最大;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草地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大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20~30cm不显著,30~40cm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显著增加,分别是隔行混播草地、同行混播和单播无芒雀麦草地的1.11、1.72和1.94倍;速效N单播无芒雀麦草地最低,速效P、速效K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低.  相似文献   

5.
在同等环境条件下按不同比例混播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和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结合两种牧草各自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等指标比较两种牧草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当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比例为20∶20时,其平均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披碱草与苜蓿混播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披碱草与草原2号杂花苜蓿不同混播比例的群落性质,高度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及混播后地上生产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披碱草、苜蓿的高度生长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高度生长曲线分别为H=t/(a+bt+ct·t)和H=a+bt+ctt.披碱草、苜蓿的地上生物量积累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不同混播比例生物量积累速率不同。茎叶比、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混播群落中数值不同,苜蓿  相似文献   

7.
六种紫花苜蓿当年产草量及品质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常规方法对六种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分析结果:德国苜蓿产草量最高为1985.06kg/hm^2,其次是和田苜蓿18281.25kg/hm^2,公主岭苜蓿最低为12250.31kg/hm^2。德国苜蓿与田苜蓿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39%和25.18%,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5.18%和26.07%,均优于其它四个品质;矿物质中钙、镁、铁、磷含量均居前列。德国苜蓿与和田苜蓿的株高适宜,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能有效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8.
对披碱草(Elymusdahuricus)与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marein,Cv,CaoyuanNo.2)不同混播比例的群落性质,高度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及混播后地上生产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披碱草、苜蓿的高度生长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高度生长曲线分别为H=t/(a+bt+ctt)和H=a+bt+ct.披碱草、苜蓿的地上生物量积累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不同混播比例生物量积累速率不同.茎叶比、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混播群落中数值不同,苜蓿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披碱草.混播有利于高产,不同混播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天然对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披碱草与苜蓿地上植株密度比为31(播种量25kg/hm213.9kg/hm2)时产量最高.混播群落粗脂肪、总能量、消化能含量均高于单播群落.综合分析评价,披碱草与苜蓿密度比为31(3小区),为最优化的群落组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0cm、5cm、10cm和15cm四个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试验处理,对“黑土滩”上建植的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人工草地混播群落中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成为减少种,早熟禾则为增加种,西伯利亚蓼成为侵入种;人工草地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在群落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可保持“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稳定性和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将科多8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同行和间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中玉米的农艺性状。研究发现,玉米的农艺性状受混播方式和比例影响明显,混播使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均有增加,其中株高和穗位以A1B2(同行混播1:2比例)最高,而茎粗则以A2B2(间行混播1:2比例)的最高,但与A1B2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A1B2是较有利于玉米生长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及营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第一茬最高为7473.8kg,耐,第三茬3827.9kg/hm^2,第二茬2316.2kg,雠。粗蛋白(CP)含量随刈割时期顺序变化呈下降趋势,第三茬与第一茬、第二茬差异极显著(P〈0.01)。酸性洗绦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刈割时期顺序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刈割期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莲座期红花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及其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进行添加氮肥、磷肥、钾肥的田间独立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水平下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土壤速效氮随氮肥、钾肥水平增大而增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降低,且随施磷水平增大变化不明显;各肥料对红花的作用总体表现为:叶和根元素含量受磷肥影响较大,钾肥较小;茎受氮肥影响较大,磷肥较小;2)生物量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大,而受钾肥影响不显著;N2、P2、K1水平下叶N/P最小,而生物量与叶N/P负相关,即在此水平下生物量最大。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不均衡吸收和分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当施肥达到各器官吸收饱和点后,由各器官元素比值调节红花的生长。因此,建议选取N2、P2、K1水平进行红花莲座期施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草炭和黄泥土按比例混合作为育苗基质,以探究适合烟草湿润育苗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草炭与黄泥土按7:3比例混配制作育苗基质时所育烟苗综合素质最高,株高、茎围适中,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滴灌条件下春油菜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集成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在西宁市北郊川水地利用滴灌技术,采用"3414"肥料设计,进行春油菜水肥一体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滴灌施肥量N为42~126 kg/hm2、P2O5为27.0~79.5 kg/hm2和K2O为27.0~79.5 kg/hm2时,油菜产量达到2 173.5~3 234.0 kg/hm2,N、P、K肥料效应函数为:Y=130.153 2+11.3421X1+16.659 2X2-7.559X3-0.648 2X21-0.234 6X22-0.641 2X23-2.750 6X1X2+2.498X1X3-0.491 4X2X3,(R=0.856)(Y=产量,X1=氮,X2=磷,X3=钾),根据此方程推荐滴灌油菜最佳施肥量为:N为74.2 kg/hm2、P2O5为65.0 kg/hm2、K2O为31.2 kg/hm2,最高产量可达2 863.6 kg/hm2。滴灌施肥与以往常规方法种植油菜相比,产量基本相当且具有减少化肥投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扎鲁特旗春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9年在扎鲁特旗分进行了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扎鲁特旗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kg、9.9 kg、6.7 kg,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扎鲁特旗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1.11g/kg)、低(1.11~1.39 g/kg)、中(1.39~1.94 g/kg)、高(1.94~2.17 g/kg)、极高(〉2.17 g/kg);有效磷、极低(〈3.5mg/kg)、低(3.5~7.3mg/kg)、中(7.3~22.0 mg/kg)、高(22.0~31.9 mg/kg)、极高(〉31.9 mg/kg);速效钾、极低(〈48 mg/kg)、低(48~70 mg/kg)、中(70~122 mg/kg)、高(122~147 mg/kg)、极高(〉147 mg/kg.)扎鲁特旗春玉米施肥模型为:F(N)=-17.702LnS(N)+18.109,F(P2O5)=-4.775LnS(P)+15.044,F(K2O)=-3.5521LnS(K)+19.41.说明农学效率、施肥肥效、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模型均为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3414”试验建立豫北地区冬小麦磷钾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2005—2008年豫北地区95个冬小麦"3414"试验,分别以相对产量<80%,80%~85%,85%~90%和>90%为标准,将豫北地区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和"高"4个等级;并用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模型分别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和产量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当豫北地区土壤有效磷(Olsen-P)处于"极低"(<8 mg/kg)、"低"(8~17 mg/kg)、"中"(17~36 mg/kg)和"高"(>36 mg/kg)时,推荐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125~145,95~125,55~95和0~55 kg/hm2;速效钾(NH4OAc-K)含量处于"极低"(<50 mg/kg)、"低"(50~78 mg/kg)、"中"(78~122 mg/kg)和"高"(>122 mg/kg)时,推荐钾肥(K2O)用量分别为120~140,85~120,60~85和0~6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密度、氮素、磷素、钾素等为参试因子,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蓖麻杂交新品种通蓖6号高产优质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措施对蓖麻产量增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密度〉钾索〉磷素〉氮索.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通蓖6号产量大于2052.86kg/hm^2的适宜农艺措施组合为:种植密度以23214-24786株/hm^2为适宜,氮肥(纯N)99.9~169.2kg/hm^2,磷肥(P205)131.63~168.37kg/hm^2,钾肥(K2O)136.27~163.72kg/11m^2为佳.  相似文献   

19.
河南玉米氮磷钾肥料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玉林 《河南科学》2012,30(5):580-583
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从2006—2009年在河南省68个县(市)安排的781个玉米"3414"试验分析表明,全省玉米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全肥区(N2P2K2)产量平均为分别为5447,5994,6840,7094,7661 kg/hm2.在优化施肥条件下,N、P、K、NPK增产率平均分别为32.05%,13.53%,9.70%,53.83%;N、P、K、NPK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1.07%,10.29%,6.53%,29.10%;N、P、K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8.59,10.85,7.81 kg/hm2;N、P、K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38.46,100.73,101.93 kg/hm2.通过一元二次函数拟合表明,全省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263和211 kg/hm2,最高产量施磷量和经济最佳施磷量(P2O5)平均分别为77和68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和经济最佳施钾量(K2O)平均分别为78和66 kg/hm2.  相似文献   

20.
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浸提法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条件,比较了超声法、酶法和微波法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桑叶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提法提取桑叶多糖的较优方案为:温度80℃、时间1h、料液比1:40,桑叶多糖的得率约为11.50%.(2)超声法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较优方案为:超声功率300W,超声处理10min,之后水浸提多糖的得率为12.25%.(3)纤维素酶为桑叶多糖的最佳酶提取剂,其酶解的较优方案为:酶用量为桑叶量的1.5%,酶解时间2h,酶解温度50℃,酶处理后水提多糖得率为12.49%.(4)微波辐射时间以8min为宜,微波法辅助提取多糖得率为11.68%.(5)比较4种处理方法提取桑叶多糖的得率,依次为:酶辅助法〉超声辅助法〉微波辅助法〉水浸提法,综合考虑成本、工作效率等因素,以超声法前处理、水浸提桑叶多糖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