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信仰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普遍的民间信仰。它在不同的地域反映出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华北地区的“四大门”和东北地区的“地仙”表面上虽具有相似的信仰形态,但在东北地区,动物信仰经过融合多种地方因素已经发展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来,徽州民间普遍存在着朝山习俗,各地民众根据距离的远近、个人经济能力之高低,选择不同的地点朝山进香。其中,最为重要的进香旅程是前往九华山和齐云山,俗称"朝九华"和"上齐云",以及随后出现的融为一体之"华云进香"活动。本文利用田野调查收集到的一批民间文献,结合口碑资料,研究此种朝山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信仰和日常生活。从民众的信仰生活、僧俗关系以及村落会组织的运作来看,"华云进香"习俗为我们探讨地方社会与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具体而微的徽州民间文献,可以从史料的角度"较近距离"地窥见民众日常生活的诸多侧面,考察一地社会经济、文化、民间信仰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展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台湾当代作家张大春所著短篇小说《现世报》、《扶乩》中涉及的五通神、扶乩等民间信仰现象,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民众心理,以历史学与宗教学的视角,考察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民间信仰不仅具有乡村社会的教化作用和民众精神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族群社会的凝聚和维系作用,同时具有传统伦理与道德的传承、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扇子崖为泰山西南一区,明中期以前可勾勒的历史基本与兵事相关;明清之际及以后,扇子崖突出的事象是信仰活动的肇兴及发展。虽然从现存史籍、传说、碑记等资料中难窥当时全貌,但结合泰山扇子崖民间信仰的现状,对其信仰活动肇兴之时的探索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历史背景梳理泰山扇子崖的历史,描述信仰活动的肇兴,以为泰山扇子崖信仰活动的现状及转变等研究略述缘由。  相似文献   

6.
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看,闽台民间信仰节俗在共享空间层面的当代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历时性传播中,闽台民间信仰节俗从田间地头走向海峡对岸,反映出民间文化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成为共享文化生活经验并持有相同文化理念的"文化共同体"的载体;在共时性的传播中,则将闽台民间信仰节俗打造成民族化想象的容器。在其仪规层面的当代变化上,历时性传播发生了从宗教仪式到文化展演的变化,折射出地方社会利用现存的在地民间文化资源以寻求发展的努力,共时性的传播则建构出"本土化现代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泰山与冥界     
泰山作为中国实有山岳之一,五岳之宗,在民间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神奇力量,古代地震引发的泰山崩塌被视为灾异的征兆;古人祭拜时的至敬之礼被形容为"五体投地,如泰山崩"。从印度佛典的翻译开始,泰山便被作为"地狱"的译语,从而促使泰山原有的民间冥界信仰和佛、道地狱观混合,产生一个具有井然秩序的官僚制度的地狱世界,并被作为现世生活的延伸而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8.
《庄子·盗跖篇》中所记载的孔子见盗跖故事直接来源于先秦俳优的说唱故事,《庄子》中的反孔态度,也与先秦民间所流传的嘲讽孔子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盗跖篇》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推测在战国时,已形成了一个以出游为结构模式的长篇孔子故事。  相似文献   

9.
水神信仰是水利社会中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山西新绛的鼓堆泉域以发轫于唐宋,成熟于金元时期的圣母和梁轨这两种信仰之间的互动最为典型。圣母崇拜是脱胎于泉水女神崇拜的民间信仰,最初并不为士绅、士大夫所认可,在金元之际,其境遇却发生了巨大转变,获得了国家封赠和官员儒生的承认。梁轨信仰虽为接受了儒家教育的上层社会所提倡,但却数次湮灭、几近消逝,最后借助于圣母祠才得以持续存在。以地方信仰为着眼点以划分类型是深化水利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金元时期民间信仰构建的抉择背后是各种力量与秩序之间的交锋与磨合,此后形成的地方秩序和社会格局得到了长时间的保持和延续。  相似文献   

10.
30年来,海内外学界在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礼俗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主要以"国家—社会"的视角讨论了近代北京妙峰山的庙会、碧霞元君的"标准化"、碧霞元君的形象建构及其变迁、泰山信仰礼俗与民众生活等专题。这些研究成果在新史料发掘、新视角运用、跨学科对话等方面各有优长,但也存在着视角单一等局限。未来相关研究似可以注意以下方面: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增强田野调查力度,尝试运用"区域社会史"视角,建构以"日常生活"为观察起点与归宿的中层理论。  相似文献   

11.
壮族族群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儒、道,释和其他民族文化生成了民间信仰的师公教,在师公承担的巫神降神驱鬼、治病救难等活动中又形成了师巫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服饰及其配件的法力护佑身体,并将这种法力延伸到植物上,自发建构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护体生态师巫文化.  相似文献   

12.
扶乩是民间的占卜问疑风俗,明清时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游戏。《阅微草堂笔记》中收录的34则扶乩故事,一方面描绘了清代士大夫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反应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扶乩这种民间风俗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因而多了一份道德说教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龙母信仰作为水神信仰的一支,历史极为久远,它产生于秦代,历汉、唐、宋、元至明清时期,最终成为南方地区普遍受祭的神灵之一。明清时期,民间信仰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手段,龙母信仰成为国家与地方互动的场域。龙母信仰以其"仁孝观"而借助国家权力得到普遍祭祀,国家则利用龙母信仰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安稳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4.
泰安年画历史悠久,至今在民众中仍有一定市场。泰安年画起源和泰山礼神的民间信仰有密切关系。泰安年画题材多是各类神像,泰安神像年画突出的题材和艺术特点,是对现有年画题材的丰富和补充,具有重要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文化价值。泰安神像年画突出的题材与艺术特点均归因于其特殊的泰山文化基础,泰山文化是孕育泰安神像年画的母体,标记了泰安神像年画的独一无二性。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民间信仰对泉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政治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正统"意识与"寻根"意识有利于促进政治和谐;经济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蕴含的商品交换意识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存在有利于促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局面的出现。与此同时,宗教与民间信仰对泉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七姓瑶是聚居在湖南怀化的一个瑶族支系。数百年来,其族群文化的认同因为"高坡大王"这一神明信仰而维持统一并被不断强化。随着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建构及其与周边汉族文化的互动,高坡大王崇拜超越了族群边界而成为七姓瑶、其他姓氏的瑶族和汉族共同的保护神。因为建构作为地域身份的"瑶乡人"和作为族群身份的"瑶族人"之所需,当地人对高坡大王高度统一的崇拜行为导致了祭祀圈的形成。七姓瑶高坡大王从族群内部认同的神祇到区域性祭祀圈的建构事实表明了地域社会共同体整合的历史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林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医药、民间信仰及习俗、民族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及现状进行调查,指出玉林市地方特色文化的多元性、地方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分析了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指出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不断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最普遍、最典型的神人信仰.关公信仰的缘起与佛教的广泛传播有直接关系;关公神格的不断提高是以道教的制造"神迹"并与崇道皇权互动为驱力.而关公信仰的真正勃兴在于中国传统士大夫视关羽为英雄,在民间不断强化英雄崇拜观念的结果,反映明清以来国家意识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与覆盖.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作为民众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其形态、内涵不但具有多样性,而且还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层次。黔西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特点,民间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民间信仰变迁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间信仰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于民间信仰在民众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消极因素及负面作用,要加以约束和进行说服教育,对其在民众中有积极教化作用的成分,要充分利用和进行正面引导,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鲁西地区是碧霞元君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呈现出庙宇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泛等特征.地方官员和士绅对碧霞元君信仰大多持默许和认可态度,并试图借助祀神活动传达官方祭祀理念,进行社会教化.地方官员和士绅关于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地方社会道德秩序的关注,表达了他们试图用官方正统文化去改造民间文化的强烈愿望.相较地方官员和士绅,普通民众崇祀神灵的目的则较为简单,带有显著的世俗性和功利性的特征.在满足其自身信仰需求同时,神灵信仰也起到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强化地域认同的作用.地方家族也利用重修庙貌、祭祀神灵等手段,实现庙宇与宗族的结合,以此达到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目的.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官员、士绅和民众共同参与到信仰活动之中,使得信仰在地方社会不断得以延续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