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其语言艺术尤为高超绝伦,词语活用即其高度丰富的语言艺术技巧之一。其词语活用包括词义、词类、词的色彩等方面的活用。词语活用打破词语的常规用法,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丰富了词语的含义,提高了词语的表现力,显示了作家高度的语言修养和汉语词汇的巨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
杂文是鲁迅的文体。文章仅从鲁迅杂文的修辞着手,谈谈鲁迅杂文中常用的主要修辞以及鲁迅杂文修辞运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全部著作具有各方面的典范意义,在语言方面,其用词之练达,造句之严谨,修辞之精当,也是出色运用现代汉语的光辉榜样。在他的著作中,创造了大量的新鲜贴切、生动形象、尖锐、深刻有力的转品,体现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修辞词语的特征是与其邻近词汇现象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首先,修辞词语是一种词汇现象,其词义带有与生俱来的修辞味;其次,修辞词语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关系是综合型的,其词义引申具有简洁性,此外还具有缤纷的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旧体诗创作中常采用“点化”的手法。鲁迅的“点化”手法有:1、溶古典诗文的思想、情趣、意境于自己诗作中;2、更换词语或调换句中顺序用于诗中;3、借用;4、点化民谣入诗;5、活用典故。鲁迅的“点化”是对古典诗文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介绍莎士比亚作品中若干创新手法,阐述在对待词语试验性、词类活用性及句法变异性等语言现象时应该从修辞和语义的视角去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表达一种修辞的效果.该文从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形式及产生的修辞效果两个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并且分别对几种活用情况所形成的修辞效果和存在于词类活用之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浅析旅游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广告既是文学,又是艺术。富于特色的修辞格是实现广告语言艺术的关键。旅游广告以富于变化的修辞手段感染大众,创造市场。  相似文献   

9.
鲁迅书信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坦诚率真,朴素平易,毫不讳饰;(2)言约旨丰,微言大义;(3)灵活自如,不拘一格;(4)新鲜生动,气脉贯通;(5)懦雅洗练,妙语连珠。从鲁迅书信中,可领略到鲁迅精湛的语言艺术风采和精深的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探寻了古代汉语特殊词义的修辞审美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词中特殊意义的修辞审美效果;二是词类话用中词的特殊意义的修辞审美效果。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古文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而且有助于人们对汉语艺术品格的体味、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许雁萍 《科技信息》2010,(18):141-141
广告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词汇特色和修辞特色。本文主要分析广告语言在修辞方面的特点。广告语言常利用比喻、拟人、双关、押韵等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也体现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独特语言魅力,使广告英语成为语言艺术魅力与商业推销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的言语主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文外叙述者,一类是文内叙述者,一类是小说中的人物。这些言语主体的抒情的话语,虽然由于言语主体的身份不同,在小说中所担任的角色也不同,因此,这些抒情话语,不仅意味各不相同,而且,采用的修辞手段也各异,但无论是哪一类言语主体的抒情话语,从小说来看,都符合作为言语主体的身份及所扮演的角色,也都具有话语修辞与语用修辞的匠心,并包含了众多可资分析的内容。当然,在鲁迅的小说中,言语主体的设置,有时又是较为灵活和较为复杂的,而言语主体设置的这种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鲁迅小说的艺术匠心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仿词并不是常用的修辞方式,但在鲁迅的作品中它却是使用相当广泛的辞格之一.这与鲁迅语言的讽刺、幽默风格是分不开的.仿词格式是比照现成的词语,更换其中个别的语素或词,临时仿造新的词语,以形成讽刺、幽默的辞趣.仿词的语言材料主要包括一般的合成词和成语两类.仿词的具体类型很丰富,汉语词的多义性,词与词之间的反义关系、同音关系、类属关系等都可以构成仿词机制,不过利用得最多的还是反义关系,这在鲁迅作品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孔见  景迅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15-121
仿句是依据原句或原词组的结构,更换其中关键性词语,仿造出新的句子或词组,以表幽默、讽刺、哲理等辞趣.仿句可以认为是仿词的扩展,因而内容也比仿词丰富.在鲁迅作品中,仿句虽然不像仿词那样普遍,但同其他作家相比,仿句却是鲁迅特有的修辞方式,它是鲁迅“峥嵘辛辣”(茅盾语)风格在语言上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讽刺作家,他继承了中外讽刺文学的优良传统,把中国讽刺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鲁迅的不少作品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要读懂这些作品,领会其丰富深刻的含意,学习鲁迅特有的艺术风格,不能不研究他的讽刺理论和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一般结构紧密,不能更换其中成分,也不能拆开来插进一些成分。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行文及修辞的需要,是可以活用成语的。以汉、德成语为例,将汉语成语活用情况与德语成语的活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汉语成语与德语成语在活用方面的异同,从而揭示汉、德成语的不同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刘白羽散文的语言,激情奔涌,气势磅礴,华彩丰瞻。这是其散文风格雄浑壮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语言特色,是由用词色彩绚丽,遣句气韵充足,修辞神魄飞动等诸多语言艺术功力熔铸而成的。这种语言特色,蕴蓄着力与美相结合、情与景相交融的艺术特征,颇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感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是一种变异化的修辞方式,是“变形”的语言艺术.它是一种在人们的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感官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往往呈现为一种心理上的幻觉和错觉,因而具有超乎寻常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英语词语的异常搭配及其修辞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词语的异常搭配是为了语言的某种语用修辞效果而刻意创造的。正确地运用英语词语的异常搭配,就会产生某种修辞效果,并能提高人们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许寿裳说:“鲁迅的作品这样伟大,其原因何在?我敢说,这是由于他的人格的伟大”。下面就鲁迅的伟大人格与其创作之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孤寂的个性与文学的悲剧性“孤寂的个性”是鲁迅人格的表现之一。鲁迅个性内向,特别是在痛苦时,“他就沉默,沉默得要死”,甚至“跑到空地去躺下”。他具有哲学家所特有的孤独感和悲剧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