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几何时,一部《魔戒》给了我们多少美妙幻想,托尔金笔下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雄伟的场景,让人浮想联翩,随着电影《魔戒三步曲》的上映,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戒》热,TubineEntertainment作为欧洲著名的游戏公司适时的推出了《魔戒》网络版《魔界之王:中土在线》。  相似文献   

2.
善与恶的斗争是托尔金《魔戒》系列幻想作品的主题。《魔戒》中体现的善恶观与奥古斯丁关于善恶问题的论述有相似性,具有一元论的特点。《魔戒》中的善恶观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强调善恶的不对等性和自由意志的影响,但也带某些古希腊色彩。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奇幻小说的滥觞,《魔戒》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但以《魔戒》为代表的奇幻小说究竟有什么特点,国内一直没有定论。也许从结构主义及托尔金自己的神奇故事和史诗理论出发分析《魔戒》,对弄清上述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魔戒》(又译《指环王》)是英国奇幻文学鼻祖托尔金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纪之书",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电影《指环王》的上映更是将"魔戒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试图从较深的层次探索托尔金在书中体现的思想,从而引导读者去探寻隐藏在电影气势磅礴的视觉场面背后的深邃与久远。  相似文献   

5.
我在飞机场送行台湾著名奇幻文学译者朱学恒的时候,讨论了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为什么像《哈利·波特》、《魔戒》这样的奇幻小说会突然变得如此火爆?(朱先生翻译的台湾版《魔戒》在台湾销售量直逼60万册),而奇幻文学在全世界的流行正与整个世界低迷的经济形势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论史上,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曾经历了“雕虫”到“雕龙”的转变。 春秋时代的《诗》、《乐》,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学艺术成就,但先秦的一般认识以为,“《诗》以道志”,“《乐》以道和”,(《庄子·天下篇》)可见当时的文学还未从政治与教化中脱离出来,人们对文学自然还缺乏独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0.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言)”到“意”、再由“意”到“象(言)”的认识论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魔法作为西方奇幻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变得人尽皆知,但是究其根源,魔法比很多人想象中要更为古老、庞杂。从《魔戒》中的暗影魔法到《哈利·波特》中的“除你武器”,从《龙与地下城》中的死灵法术到各种奇幻游戏中的“毁天灭地”,魔法作为西方奇幻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变得人尽皆知。虽然目前所说的魔法都来自《龙与地下城》体系,但是究其根源,魔法比很多人想象中要更为古老、庞杂。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观点多认为“风”是民间歌谣,可是“风谣”说如果成立,那么先秦时期就曾出现过一个从人人会作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无人会作诗(“《诗》亡”说)的怪现象。同时,两汉以来曾进行过多次“采风”,可是所采到的民歌却无法与“国风”相比。这并不是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愈来愈低,而是“风”根本就不是什么民间歌谣,其实质是“巫风”。或者说,巫是先泰时期的诗人歌手,风是“巫歌。” 文章首先通过对《易经》中古歌谣与《楚辞》的作者皆为巫的考证,论证出《诗经》的作者亦是巫。其次,《礼记》:“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其中“民”在此指臣,引伸为诸侯;“风”指“歌舞为巫觋之风俗”。由于列国的巫觋歌舞之风体现了礼乐制度,所以在礼坏乐崩之际引起了周天子的极度重视,从而所陈之“诗”即是巫觋歌舞时所唱的乐诗。其三,探讨了“省风作乐”的实质与“诗不能作”的原因。最后揭示了巫风中的“性”文化,“郑声淫”等是巫风中性文化的产物。并探讨出孔子“乐正”并不是删诗而是修正或订正诗,即将诗中的“淫声”之处改正过来,使之符合礼教。  相似文献   

13.
《庄子》“道”“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文本中,“气”与“道”都是“哲学第一概念”。“气”与“道”两大范畴之间不存在属种概念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谁统摄谁、谁说明谁的关系。换言之,在《庄子》文本中,存在着两种宇宙生成论:一是气论;二是道论。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形式上的系统”在《庄子》文本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造成《庄子》文本内在结构性与逻辑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正2001年12月19日,根据托尔金原著改编的魔戒首部曲《护戒使者》北美上映,票房、口碑、奖项三丰收,名声响彻世界。十五年过去了,你是否还记得安逸的夏尔、静谧的幽谷,那些护戒小队启程的瞬间?2001年12月19日,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的奇幻电影魔戒三部曲第一部《魔戒首部曲:护戒使者》在北美上映,获誉无数;影史上一段经典的冒险之  相似文献   

15.
第197期《中国报刊报》上登了一篇题为《“偶尔”与“偶而”》的短文。文中说:“‘他常常写杂文,偶而也写点诗’。这里的‘偶而’是‘偶尔’之误。”作者还批评说,报刊上这种差错“并不少见”,“大都是作者写了别字,编者以错为正或未发现所致。”  相似文献   

16.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历史批评”;表现之二是“拘拘挛挛的情性说”;表现之三是“是是非非的比兴论”;汉人从以经评《诗》、解《诗》中引伸出的文学理论与原则,又成为其衡《骚》评赋的标准.汉儒解诗形成的《诗》“经”精神,一方面涉及到诗的艺术本质,另方面又过分注目、牵附政教风化,以至于损伤了诗美,也未形成纯粹的诗理论与诗美学.  相似文献   

17.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相似文献   

19.
黄昀 《今日科技》2009,(4):45-46
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在后期中通过科技手段制作特技镜头来实现精彩无限的创意效果。键控技术作为科技创意手段之一已经成为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魔术师”。前不久上映的影片《赤壁(上)》中,在片末通过电脑特技剪辑而成的那只飞翔的白鸽,便是通过科技创意手段实现的。而第24届奥斯卡的“最佳剪辑”奖就是由科技特效创意元素最多的《魔戒3》摘得,该影片一并摘走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  相似文献   

20.
电影音乐有满足故事需要、提升演员及观众情绪、暗示剧情、发挥戏剧性效果及加强节奏感等功用,而主旋律电影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求电影音乐发挥接通“时代”与“我”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金刚川》《1921》《革命者》《长津湖》等主旋律电影以主题歌曲、电影配乐为媒介,借用改编、翻唱等创新技法,促动经典音乐旋律在光影艺术中搭建桥梁,实现了历史题材与当下语境的和谐共生、“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感性碰撞、“时代”与“我”的有效接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