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影《一九四二》对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主题阐释更多元化、情节更强调故事感、人物形象更有层次等三个方面。电影与小说相比,风格基调更为丰富厚重,接受性更强,影响更深远;电影通过对小说的改编而挖掘、发挥了文学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媒体的日益发展,文学作品被不断翻拍成电视剧,红色经典也不例外。电视剧版《红旗谱》处在政治话语和商业话语的夹缝中,通过对情节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改编,合理运用电视传播手段,激发出新的传播空间和意义,从而将红色革命精神一直传播下去。  相似文献   

3.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讲述了1958年和1976年发生的四段相互独立又有着丰富关联性的故事,影片本身碎片化的镜头和复杂多向化的寓意为观众理解电影造成了多重障碍。联系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故事本身,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可作为解读电影的角度之一。电影通过错置甚至倒置颠覆共识的社会秩序,在私人的社会史和社会的私人史的交错演绎之中,展示人性在历史中的扭曲和通过狂欢形式达到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4.
方媛  王涛 《科技信息》2013,(11):493-493
元杂剧经典名篇《赵氏孤儿》一直传唱至今。从《左传》到《史记》,从刘向《新序》、《说苑》到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徐元的传纪《八义记》、《搜孤救孤》,从中国各个剧种的地方戏到法国伏尔泰版《中国孤儿》,从现当代排演的话剧到陈凯歌电影,经历了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艺术家的演译,其中的经典历史人物形象早已被广泛熟知。2011年初,电影《赵氏孤儿》公映,又给这传统历史名剧注入了新的元素,相应的人物的塑造必定有其独特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赵季平先生是我国当代首屈一指的音乐家之一,尤其在影视音乐方面成就颇高。本文将从赵季平先生本人创作的第一部融合京剧艺术、民族乐器和西方交响乐的作品---电影《霸王别姬》的配乐入手,通过对其影片配乐精妙的设计及主题音乐、旋律创作和民族管弦配器技巧的研究,从中窥探作曲家影视配乐中的创作技巧,探求赵季平先生电影配乐中戏曲元素的运用方式和手法,为今后的影视音乐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蓓 《科技信息》2010,(26):I0149-I0149
《圣经》是清教主义思想的根源与基础,在霍桑小说《红字》中,他大量移植《圣经》中的人物和情节原型来表达自己的宗教观,揭示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刘军  李欣 《科技信息》2013,(18):206-207
人物传记电影通常以历史上某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为题材,该类影片近年来为奥斯卡获奖的热门,如近三年来荣获奥斯卡大奖的《林肯》、《铁娘子》、《国王的演讲》等。选择这类题材,除了有历史的厚度,也考虑了观众所熟悉的程度。影片《林肯》与《铁娘子》深刻而让人回味,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有了更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两部电影进行比较和研究,旨在找出两者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戏剧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问题以及体现创作者的主体精神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戏剧创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婆罗多在《舞论》中用三章的内容来论述角色,又详细阐释了与人物塑造一脉相承的梵剧之情节的运用,足见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萨拉·沃特斯《荆棘之城》在人物设置、叙事者安排和背景构建等方面对威尔基·柯林斯《白衣女人》进行了改写,赋予曾被边缘化的女性以“声音”,表现她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在逆境中自我拯救的勇气。这也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阴暗面,从现代人的立场重构了一段繁华与罪恶并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傅恒杰新散文《天堂鸟》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傅恒杰新散文的语言不仅缘情言志、意蕴深邃,而且凝练含蓄、朦胧蕴藉;其叙事语言则更是别具一格,具体表现是写景记事、简洁生动,绘物细致、形象传神。  相似文献   

11.
物态化是诗歌常用的语言技巧。《乡间故事》把这种语言技巧化用于小说 ,并以动态性的语言特征 ,强化了小说内容的表现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也深化了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交际调适理论在李安导演的电影《推手》中有多处的体现。本文从交际调适理论的三个策略(趋同策略、趋异策略、原状策略)出发,分析《推手》中中国公公与美国媳妇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确定交际者的语言动机。本文旨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调适理论在公公与媳妇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也漂洋过海,引起美国传媒的浓厚兴趣并于1998年由迪斯尼拍摄成动画片《木兰》。起源于同一题材,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突出的主题却迥然不同,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对比分析,将会发现中西方人构想出来的花木兰分别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忠、孝之道的鞭策和个人英雄主义与美国梦的驱使。  相似文献   

14.
<正>《围城》是一部”黑色小说”——使人深切地感伤和深沉地思索.它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揭示了战争时期人类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以传达政治腐败和战争对人生的影响.笔者初涉“钱海围城”,本文只是试图“从钱解‘钱’”,探讨一下《围城》历史的处理艺术,不过是偿试而已.那么,什么是“历史”呢,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们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更是毫无例外地具有.这里,环境便是历史.《围城》写的是1937年至1939年的事,对1944至1946年的钱钟书先生来说,那其间的人事自然已成了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那更是历史了.我所要探讨的“历史”,正是那样的历史概念——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万箭穿心》自上映以来,以其悲剧叙事赢得了观众及学术界的良好赞誉,影片揭示了物质繁荣后的爱情危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摆脱的生存之痛,商品社会所带来的亲情冷漠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影《白鹿原》在角色塑造、故事叙述、场景布局等方面的鉴赏,并与原著小说进行对比,进而评价影片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是华人文学的一抹亮色,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是她为我们带来的又一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借鉴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于两条平行线索间颠倒布局,在时间的流动中利用视角的切换打造空间域场,在电影化的镜头中细化情节和人物——完成了对传奇人物“陆焉识”一生的演绎和对主题的深刻诠释,传达了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是华人文学的一抹亮色,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是她为我们带来的又一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借鉴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于两条平行线索间颠倒布局,在时间的流动中利用视角的切换打造空间域场,在电影化的镜头中细化情节和人物——完成了对传奇人物\"陆焉识\"一生的演绎和对主题的深刻诠释,传达了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9.
电影《毕业生》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年轻人困惑、迷茫,渴望摆脱现实却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现状。电影《毕业生》中的叙事体现为语言和画面两个方面,分别包括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以及跨界叙事,独特叙事视角的运用以及不同叙事视角之间的转换强化了作品主题,使该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学者、作家双肩挑的钱钟书1945~1946年所作长篇小说《围城》,刻画了一大批曾在欧美云游镀金的真假洋博士,以及一些浪迹于高等学府的新儒生等,主要通过婚姻人生之城的攻城与突围反映生命的孤独失望与无奈.这部作品之所以享誉海内外,令人钟情着迷,除其精心拍摄了历史画面外,主要的恐怕便是其遍体洋溢的幽默风度.幽默是对人生的一种趣味性理解观照,它是作者作品通过描述的奇巧寓意或事物本身的奇巧寓意引起受众的会心微笑.奇巧幽默是浅层次的,它借调侃使创作有趣,寓意幽默是深层次的,它借讽刺使创作有趣又有力.《围城》里既有那种请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