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旷野意象在师陀小说文本中的呈现,隐含的是作者的漂泊情结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旷野意象的经营,彰显了内地农村的衰败和作者的文化批判意识,而旷野意象书写的深层心理动因,则源于作者人生的漂泊经历和旷野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自我心理发展的视角阐释《藻海无边》女主人公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和作家思想的关系,能够发现文本既折射出作家本人的矛盾思想又反映了拥有类似族群经验的复杂心理。据此,小说的终极关怀超越了个人与时代,这也是它成为新经典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所罗门之歌》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不断进行渗透和颠覆,以使美国黑人逐渐忘记历史。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坚持不懈地修复着黑人文化。她认为,黑人同胞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以其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本文分析了小说主人公“奶人”的自我追寻,认为黑人的自由与发展要依靠像“奶人”这样的年轻人,“奶人”的成长经历代表着作者与黑人同胞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4.
从自我心理发展的视角阐释<藻海无边>女主人公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和作家思想的关系,能够发现文本既折射出作家本人的矛盾思想又反映了拥有类似族群经验的复杂心理.据此,小说的终极关怀超越了个人与时代,这也是它成为新经典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女性美”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母题。本文从作家本体出发,探究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创作心理和审美风格,较准确地索解与阐释了朱自清“女性美”创作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6.
普拉斯的小说创作有非常突出的自传性特色,《钟形罩》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她的精神自传。本文拟从女性视角解读其主人公埃斯特在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危机以及其后来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试图阐明在当时特定社会价值观下女性的悲凉处境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王光祖 《科技信息》2013,(13):47-48,122
本文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英雄人物搏杀猛兽的情节定义为"英雄搏兽"母题,试图利用母题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等方法,从文学、神话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该母题进行分析。从共时性中分析该母题的一般结构,并把其放在历时性的文学史大背景下考察其流变的过程,同时挖掘隐藏在该母题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傅建文所著的《长征谣》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它以"长征"这一宏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描写了秋水、栀子、柯复古、乔弹匠四个不同经历、身份和内心世界的小人物,在这段特定时期的人生历程和命运走向以及其内心拥有的坚定的信仰,对爱的执着,并愿意为此苦苦追寻,付出青春和牺牲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9.
师陀乡土小说中一系列封建家族衰亡和底层民众家庭缺失的文本叙述,彰显的是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时中原农村日益衰败的文化批判意识.同时,师陀的无家情结和对理想家园的追寻也寄寓其中.  相似文献   

10.
王小洁 《科技信息》2009,(19):140-141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发表于1977年。这部小说取名子《田约》中的《所罗门之歌》,又名《雅歌》。《雅歌》相传为所罗门王所作,讲述了男女之间热烈渴求和追寻对方的动人爱情故事。生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基督徒的美国。莫里森直接以《圣经》的一个文本命名自己的小说,是否有着特殊的寓意?本文从两部作品有关人物的追寻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好人难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以"不合时宜的人"为代表的现代人对精神支柱以及生活意义的无果追寻。本文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理论去解读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中主人公失败的追寻,并分析了作品中各人物在主人公"不合时宜的人"对宗教信仰和人生意义的追寻中所起的否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飘》追忆南方那古老的文明,是由于现代工业文明而导致的失落感和逃避工业化社会氛围的愿望,是一种逆向审美心理,斯佳丽丰富的内心追求,契合着读者的接受意识,使其成为“飘”不去的“乱世佳人”。塔拉庄园与斯佳丽的意识活动组织在一起,契合着现代人追寻“精神故园”的内在需要以及生命深层的某种寻根欲望。  相似文献   

13.
张松炎 《科技信息》2011,(21):237-237
《毛猿》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中期最重要的剧作之一。作品极为细致地刻画了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扬克从乐天知命、盲目乐观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可悲地位进而渴望找寻归属的痛苦历程。在一个无所归附、希望幻灭并且被高度技术化的世界里,扬克的自我追寻之旅注定只能以他的毁灭——死亡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教育体现出越来越违背人幸福体验并压制人性的特点,教育已经开始异化.因此,追求与人性相应的幸福成为教育不能回避的一项重要且长期的课题.基于对中小学学生幸福缺失的现实、原因及追寻的探讨,得出培养幸福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最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激发学生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并最终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5.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我的帝王生涯》可以看作他的巅峰之作,小说中大量铺陈了灾难、死亡、罪恶,这些外在的表叙形式掩盖着苏童自我沉迷的心理定势,通过对现实的抗拒,把对自身的消解和对历史的虚构赋予笔下人物,欣赏把玩他们的挣扎和呼号、沉沦和救赎,其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长久以来对理想生命模式的追寻和构建。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我的帝王生涯》可以看作他的巅峰之作,小说中大量铺陈了灾难、死亡、罪恶,这些外在的表叙形式掩盖着苏童自我沉迷的心理定势,通过对现实的抗拒,把对自身的消解和对历史的虚构赋予笔下人物,欣赏把玩他们的挣扎和呼号、沉沦和救赎,其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长久以来对理想生命模式的追寻和构建。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讲述了主人公聂传庆在欲望驱使下疯狂复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复杂。以主人公聂传庆疯狂欲望下的认同危机为切入点,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小说进行解读,揭示了主人公从自我迷失到绝望追寻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仙道小说中,"不乐飞升"的母题是唐人热衷于富贵功名的时代心理的折射,"神仙思凡"母题是道教重生恶死的生存观念和重视现实人生的世俗品格的表现。"不乐飞升"和"神仙思凡"的母题共同彰显了道教重生的现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蜂王的传说与竹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王传说在岭南民间文学中独树一帜,本文从文化视角追寻这类传说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全方位展示古越人竹崇拜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清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上的解脱。而“女海盗”斯卡利特则冲入亚特兰大,征服般地建构起身体的家园,并用瑞特.巴特勒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此岸”的双重家园失去后,斯卡利特回到“基督”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下的救赎。中西民族精神和宗教精神虽有殊途.但对“家园”的追寻终究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