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进行了界定。它是指在山区由地震直接引发的或者由于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引发的灾害性地貌过程。“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具有灾害类型齐全、破坏严重,带状分布、成片发育,堰塞湖险情严重,潜在地质灾害发育等特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一定的时效效应,可划分为同震次生山地灾害、短期次生山地灾害和长期次生山地灾害。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重大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成因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耦合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时期的次生山地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野外资料,利用GIS技术,提取了绵远河流域的坡度、地形起伏度等地貌参数,对绵远河流域的构造地貌进行了分析;以汶川地震重灾区绵远河流域的文家沟滑坡、泥石流为例,对该区汶川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与滑坡、泥石流的表面侵蚀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文家沟地处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北川断裂带(主断裂带)在其北西侧约3.6 km的地方切过,为引发滑坡提供了构造条件;地震之前,文家沟近百年内未发生过滑坡、崩塌;地震之后,触发了体积约为2 750×104m3的初始滑坡体,最终滑坡体堆积物多达5 000×104m3,是汶川地震中的第二大滑坡;从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文家沟先后发生了5次规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累积泥石流量达557×104m3,表明约有11%的震后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汶川地震造成了文家沟约1 952.5×104m3的同震抬升量,而震后滑坡体堆积量约为5 000×104m3,说明震后的滑坡量远大于同震抬升量,山体平均海拔被降低。  相似文献   

3.
汶川"5.12"地震以后,四川地质构造活动进入活跃期,而芦山"4.20"地震后,雅安地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严重地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4.20"地震后,宝兴地区S210省道沿线发生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交通阻断,同时也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研究地震后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育特征尤为重要,选取雅安市宝兴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等研究发现,该区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特征与该区的岩性、结构、构造、地震及降雨条件密切相关,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侯燕军 《甘肃科技》2010,26(21):55-57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地之一,是甘肃省泥石流分布密度最大,暴发频率较大的地区。武都区为陇南市行政中心,位于北山各泥石流沟沟口,直接受到北山诸沟泥石流灾害威胁。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各沟发生小型滑坡、崩塌,岩土体松散,水土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山泥石流灾害,对武都城区构成严重威胁。文章分析了武都区北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根据泥石流危害特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震后滑坡泥石流险情急待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震中正好处于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地震造成大量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通往震中地区的各向道路由此中断,给救援带来巨大困难,加大了抗灾及灾后重建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Ms)7.0级地震,震中据九寨沟景区仅5 km,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景区正常运营。通过对景区则查哇沟两岸8处重大崩塌灾害点深入调查,统计分析崩塌(危岩)规模、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并结合景区的地质环境,研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及地震对崩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多发育中、高位崩塌,低位较少;中、高位崩塌具有"归槽效应",形成的崩塌流呈面状破坏,危害性较大。研究结果对防治景区震后崩塌灾害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库区是山地灾害多发区,本阐述了库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基本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从库区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植被等背景条件入手,分析了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产生因素,并提出了库区山地灾害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龙门山地震地质背景,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成果,结合野外资料,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差异,并探讨影响二者差异的因素,得到以下3点认识:(1)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不同,但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具有诱发作用;(2)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均触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但汶川地震触发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在规模和持续时间上更广泛和持久;(3)水系对地表物质的侵蚀过程因地震驱动的崩滑而被加速。此外,汶川地震的震滑坡量远大于同震岩石隆升增加的山脉体积,未来几十年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引起崩塌、滑坡、不稳定边坡大量发育,形成的大量固体物质堆积于山坡及沟道中,形成了大量石流物源,震后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泥石流活跃期可能持续10~20 a,这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介绍了地震灾区某泥石流沟发育特征并进行性了危险性评价,计算出不同频率条件下的泥石流流量,为日后该泥石流的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众多风景名胜区位于小流域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非常发育的山区,泥石流灾害对景观资源和游人的生命安全有极大威胁。在分析新疆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的泥石流灾害特点、总结前人泥石流防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河流生态景观修复的理念,综合利用地质灾害遗迹景观资源,提出风景区泥石流灾害源区以保护自然生态景观为目的的生态景观修复对策,泥石流灾害区以防治工程防护泥石流手段和泥石流下游区以人工景观干预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综合治理模式,使风景区中的泥石流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并与景区景观资源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大幅度降低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率,以实地测试、调查方法以及心理认知机理,概括了山区公路的道路特征和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了驾驶人员的安全认知和行为特性,指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须以初次使用该道路的驾驶人员为设计依据。研究了山区公路不同道路环境下交通安全信息,指出山区公路应在弯道处实行大小车辆分别限速,并给出了限速方式;长大坡路段应提供整体性道路信息以及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要求;异常气候条件下须提供预警性信息。认为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可以通过对交通安全标志的合理化设计,在不大幅度改变公路线形情况下,能使山区公路弯道、长大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我省多数旅游集中于山区的显著特点,提出了今后山区旅游专用道路规划设计和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事件辨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 ~ 2009年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1 695个历史地质灾害点(含滑坡灾害点771个,崩塌灾害点924个)和分布区域内35个气象观测站的实测降雨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了降雨与地质灾害的时空相关性、原始累积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关系密切,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对于降雨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日降雨量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控于前期累积降雨量,滑坡、崩塌灾害分别与灾变前8天、前6天的降雨情况最相关;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有效降雨量计算模型做了改进,认为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权重是天数和降雨强度的函数,推导了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时间判别模型,并例证了该模型在常规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危害与成因分析,指出暴雨是造成山洪灾害的根源,特殊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因素加强了山洪灾害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山洪灾害的特点,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提出山洪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病害的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在不断地发展,高度发达的都市,必须有高质量的交通网络。但由于种种原因,城市道路的各种病害也在急骤地增加着,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文章分析了道路病害种类,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提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创建平安公路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地游憩逐渐成为旅游者热衷的活动。本文以山地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分析了武功山山地游憩市场及旅游者游憩行为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1)山地游憩旅游者的性别结构以男性游客居多,青年学生为主体,具有高学历的特点,但高端人群比例较少;(2)山地游憩以近距离市场游客为主,远距离市场游客为辅;(3)山地游憩旅游者的活动偏好和出游动机存在一致性,旅游者的满意度与重游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的解答.通过参考国家标准的道路通行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了准确求解道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实际通行能力的数学模型;同时,基于交通流二流理论建立了排队长度分析模型,评估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问题1中,以红绿灯导致的车流量周期性变化规律为依据,引入相关修正系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求解实际通行能力的模型.在问题2中,对统计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后计算出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再对比所堵车道的车流量,分析得车道车流量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在问题3中,根据交通流二流理论和流量稳定方程建立排队长度的分析模型,再运用控制变量法和MATLAB制图定性分析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和路段上游车辆数间的灵敏度.在问题4中,利用问题3建立的当量排队模型进行适当推导,即得排队长度达到140 m的时间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由于自然变异和人为影响,自然灾害呈快速上升之势。本文从自然灾害的危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波及面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学校应对自然灾害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好旅行考察。他对中国的山脉和山地地貌进行过深入地描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本文仅就这一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