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煤矿区LUCC信息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的支持下,以多时相遥感为LUCC数据源,针对煤矿区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四种LUCC信息图谱的方法。选择唐山市古冶区为研究对象,以3个时相(1987年、1992年和2001年)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4.0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人机交互解译,通过ArcView3.2进行空间分析,生成了四种类型的LUCC信息图谱,计算了LUCC转移矩阵和概率转移矩阵。以1987-2001年时段为例,对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的信息图谱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煤矿区LUCC是一种先进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汶川震区陕西省宁强县滑坡灾害特征和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开发的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GIS系统,选取斜坡坡度、地层岩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8个因素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根据研究区13 477个网格单元信息量计算结果,将宁强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5个危险等级。研究得出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勉阳深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滑坡点密度为20.5/100 km2.中等危险区分布于境内工程地质岩性较为软弱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6.3/100 km2.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位于区内人口稀少的高远山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0.64/k100 m2.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交叉新兴研究领域,它不仅可以像传统的数据库管理那样管理数字和文字信息,而且还可以管理空间图形信息;二是它可以使用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处理一定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本文主要介绍GIS在滑坡预报预警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为一种分析处理地学数据的通用技术,结合它的信息管理功能,对滑坡灾害危险性和风险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实现滑坡灾害管理决策,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滑坡地质灾害高发区的三峡库区云阳县县城区域作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斜坡结构、工程地质岩组、水系作用以及土地利用类型6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境内143个地质灾害点作为样本数据,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栅格数据计算分析功能,应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的信息量理论对研究区进行滑坡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滑坡灾害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县城开发区和库水位变动带库岸斜坡,分布地层主要为中统上沙溪庙组(J_2s)和下统的遂宁组(J_3s).通过对研究区的分区评价,确定了滑坡灾害高易发区,为该区滑坡地质灾害预防和规划治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齐娜  胡良柏 《甘肃科技》2022,(22):28-33
利用3S技术,针对黄土滑坡最主要的致灾因子进行了地学空间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天水盆地的黄土滑坡分布与致灾因子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布规律,主要体现在与地层岩性的变化处发生滑坡灾害的频率较高;地形坡度的变化对滑坡灾害的发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天水盆地黄土容易出现滑坡灾害的土地覆盖类型是耕地。通过对天水盆地黄土滑坡灾害发生现象的提取,分析黄土滑坡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对于研究黄土滑坡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晓露  刘汉湖  蒋川东 《河南科学》2019,37(11):1825-1832
滑坡易发性评价对于滑坡的预测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多基于像素信息进行评价,难以与地质环境相联系.选用以山脊线和山谷线所构成的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多年平均降雨量、河流距离和植被指数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易发性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利用研究区内已知滑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有21处滑坡位于高易发区,9处位于中易发区,正确率达88%,与实际情况相符.此次评价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为指导滑坡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受制于一定的区域背景条件,从而决定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借助图形语言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可直观、简洁地表达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将地质灾害空间属性及其与致灾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的关系用图谱形式表示,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特征以及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地形地貌是形成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态及变形破坏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形成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作用,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触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受制于一定的区域背景条件,从而决定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借助图形语言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可直观、简洁地表达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 技术,将地质灾害空间属性及其与致灾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的关系用图谱形式表示,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特征以及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地形地貌是形成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态及变形破坏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形成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作用,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触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报恩寺东侧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滑坡特征,分析滑坡的成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了报恩寺滑坡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凤凰山老滑坡在自然状态下较为稳定,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报恩寺东侧滑坡具有多级多次滑动的特征,属后缘高陡,前缘开阔地形,在自然状态下很有可能再次发生灾害.分析结果为报恩寺滑坡灾害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危险性区划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滑坡发生确定性系数(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其主要步骤为:应用历史滑坡灾点面积和滑坡致灾单因子子集面积计算CF,由此确定主要的滑坡致灾因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统计软件SPSS寻求最合适的模型描述灾害是否发生(因变量)与致灾因子(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研究区域内各单元的滑坡概率,划分危险性等级,绘制基于GIS的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最后,用历史灾害分布数据检验滑坡灾害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区划图,贵州省可分为4个区域,即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对贵州省的危险性分区合理,结合CF与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区划图的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测了中国未来英语教学的状况。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法;在未来的十年中,英语的教和学可能产生的变化;探讨了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及他们学习英语原因的变化;英语语言及网络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教师们如何看待未来他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借助Bauer定理给出了一个猜想的简短证明:如果图G含有k-因子且是2-连通的,并满足σ2(G)≥n-k,那么图G是哈密顿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战后日本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历史分期,归纳起来,战后日本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强调生活目标时期(1945—1957年);(2)强调基础运动能力与技能时期(1958—1967年);(3)学校体育的发展体力时期(1968—1977年);(4)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时期(1978—1988年);(5)自我教育时期(1989—1997年);(6)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时期(1998—今)。研究对各段时期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罗非鱼海水养殖鱼种运输、海水放养驯化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分析旅游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