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虚室“、“自然“属老庄哲学范畴。在陶渊明看来,人要虚空堵塞在心室中的世俗东西,才能回归到自然而然的状态中。“狗吠鸡鸣“是一种和平富庶社会的象征符号。陶渊明在诗里描述田园的一派和平安宁,既是他理想的栖息之地,也是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而理想社会的建立与人性的回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到人性的回归,就应“虚室“而达到“自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王耀臣 《科技信息》2009,(19):119-119
随着声乐教学在课堂的不断实践,关感意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关感意识是人们从事歌唱艺术创造的思维方法.因为歌唱的艺术表现也是一种美感创造体验,培养美感意识是培养歌唱者成功的关键。运用一种“立体综合交叉”的教学模式,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实现由“一专多能”向“多专一能”的转变,从而为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理论功底深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培养美感创造能力是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即“立体综合交叉”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英明一世。在她去世的墓碑上却只字未提,这不能不体现出“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豪天气字。小学语文教学更与想象息息相关,既要留下教学的想象,又要利用好艺术的想象,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诱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想象的潜能。教学实践证明,艺术地利用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留白”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存在于多种艺术领域当中,比如书画艺术的“计白当黑”,文学艺术的“不写之写”,音乐艺术休止符的运用等等,都可归入此类。其共同点是强调以虚显实,追求“无”中生“有”,对于实现形象间的流动过渡,展开创造性想象起用常规手法达不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虚概念     
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是不对的,将导致把“理想模型”等本该是实概念的概念纳入其中,也把本该是虚概念的如“地心说”中的概念却排除在外。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属于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属于实概念;实对象、虚属性,属于虚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不是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6.
寻人不遇诗是唐诗中一类很有趣味的内容,数量虽然不大,但却颇能透露出唐人写诗的情趣。不遇诗中最有特点的是不遇而有所得的作品,其心有所得的满足感其实是诗人自我人格理想在自然中得到艺术化的折射,在艺术上具有以实写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梦芸 《科技资讯》2009,(21):183-183
声乐艺术的表现目的就是进行美感创造。人们在歌唱中对美的意知.体验、表现中就需要美感意识,美感意识能影响歌唱者审美创遗的全过程,声乐学习是富有创遣性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习的全过程,积极的美感意识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将从声乐美感意识培养的意义这个角度去阐述美感意识对声乐学习的意义及能力作用,以及提高美感意识能力的有效途径等等方面去阐述美意意识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小小说是一个充满矛盾与统一的艺术世界。方寸之内却包容广阔天地,短小篇什能尽显人间世象。本文从“小与大”、“虚与实”。“含与露”等视角简析小小说的辩证艺术。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独创的一个概念,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最集中的概括."虚"与"实"作为意境创构的二元,体现了意境结构的特征.在虚与实转化过程中,虚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呈现出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虚实结合的特征,更体现了中国艺术意境与儒、道、释相关联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化这个概念比较广泛。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整个“人化的自然”,或“第二自然”。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人的能力、需求、条件、天资和才华等的发展。现代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是“超有机的(Superorganic)和“超体质的”Extrasomatic)现象,在分析或解释的概念建构上,它构成一种清晰的秩序或层面;文化具有自身的法则,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实在”(Exlstence)不同。根据传统的分类法,科学、美学(艺术)和宗教等等均从属于文化。因此,科学和美学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抓住音乐教学中的“乐”,做到美中求乐、动中寻乐、苦中作乐、寓教于乐;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趣味”,让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高尚情操;三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先进的创新动力、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2.
写作者以语言为工具,当它面对审美体验时,所要表现和追求的是“真意”和“深情”,它们之间的不对应,就自然导致了“言不尽意”、“不可言传”的语言痛苦。艺术在于创造,写作在于创造,就在于突破语言这种困境,使之扶“痛苦”到“艺术”,以有限手段达到无限运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美学中有所谓“未完成美学”的范畴,认为好的艺术是诗人与读者的共同创造,诗人总是期待着欣赏者对于作品的加入,把作品未完成的开放式的存在付与欣赏者,最大可能地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欲望,吸引他们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的有一定规范性的自由活动.在中国古代关于意境类型的论述中,有“含蓄”“空灵”“混沌”的提法,在近代则有“朦胧”的提法,都是谈文学作品要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这与西方的“未完成美学”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4.
张琳 《吉安师专学报》2005,26(2):115-117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抓住音乐教学中的“乐”,做到美中求乐、动中寻乐、苦中作乐、寓教于乐;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趣味”,让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高尚情操;三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先进的创新动力、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5.
高歌 《前沿科学》2013,(1):6-10
真空能的物理本质就是信息态能量,这是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衣源能量真空能的提取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利用暗能量粒子的高速旋转,直接把虚空间的真空能抽取过采变为物质能流;一是对电磁物质所舍的单奇子进行电磁压缩,使实态单奇子的时间缩短、虚态时间延长而释放真空能。  相似文献   

16.
虚实相生是我国诗、画及其他一切艺术部门共同的理论观点。以实生虚,因虚补实,实和虚相生互化,相辅相成,通过这样一个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文艺作品的表现力便不断地得到了扩大和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发人深思,耐人回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艺术表现来说,常常是同这些作品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分不开的。什么是实?实就是写实,记人、记事、状物描写等大都是写实。付么是虚?虚往往表现为寄托某种情思,或者表达某种理想、愿望、憧憬、追求等,这些大都集中在揭示主题的抒情文字中。鲁迅的《一件小事》记叙“我”乘人力车的前前后后,着重写车夫和“我”对摔倒在地的老妇人的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些是实;作品中有一段自我批评的话:“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  相似文献   

18.
吴昊 《科技资讯》2009,(9):217-217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无论是文学的作词音乐的谱曲或是歌唱的表演,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而作词与谱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书面的词曲有声化,产生声音的直觉美感,才可能最终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声乐艺术的形象表现。因此,语言在声乐中的这种创造功能,就要求我们对声乐艺术语言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而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已经开始对人们的出游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本文主要依据行为地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调查问卷和抽样访谈的方法对南京大学浦口校区的大学生的出游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出游行为影响的方式、过程与结果,试图探讨虚空间对于人在实空间中移动态势的影响,借以探讨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空间是室内艺术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为室内的各种设计元素提供可以尽情挥洒的虚体环境。这种空间的“虚与实”,“有与无”,正是室内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